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别冤枉了这些习惯和食品(健康驿站·盘点常见健康误区③)

0
分享至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10月1日,在瑞士格吕耶尔地区布罗克的凯雅巧克力博物馆,参观者品尝巧克力。新华社记者 连 漪摄

前不久,本版发布的《这些“好习惯”,其实不健康》《这些“健康食品”,吃起来要小心》,引发读者广泛关注与热议。许多朋友好奇追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健康误区?有哪些看似不健康、实则有益的习惯?有哪些所谓的“垃圾食品”,只要稍加改造、调整,也能变成营养均衡的健康餐?对此,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王志翊进行了详细解读。

这些习惯,可能正保护着你

1.睡醒喜欢赖床

早晨醒来,总想在被窝里多待一会儿?其实,赖床并非坏事,而是对身体有益的“睡眠惯性”缓冲。人在睡眠时,心率、呼吸会放缓,血压也会降低。如果猛然起身,可能会导致血压骤升,引发头晕,对于心血管较为脆弱的人群而言,风险更大。赖床几分钟,能让身体各系统逐渐“开机”苏醒,完成从静态到动态的平稳过渡。因此,刚睡醒时,不必急着起床,可以轻轻活动手脚、做几个深呼吸。这个简单的习惯,能有效避免晨起意外,让新的一天开始得更安全、更从容。

2.起床不叠被子

起床不叠被子看似不整洁,实则有利于健康。睡眠时,人体会排出汗液和水汽,被子尤其是褥子会因此变得潮湿。起床后立即叠被,湿气和体温会残留其中,这无异于为螨虫和细菌创造了理想的繁殖环境。正确的做法是:将被子摊开,使内侧朝外,并开窗通风。这样能让被褥中的湿气充分蒸发,有利于保持被褥的干爽清洁,更利于夜间睡眠健康和皮肤健康。

3.吃完早餐再刷牙

先用餐、后刷牙,这个顺序其实更有利于牙齿健康。夜间睡眠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细菌会大量繁殖并分解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形成牙菌斑。晨起刷牙的目的就是清除这些细菌和牙菌斑。如果先刷牙再吃早餐,饭后口腔内又会残留新的食物残渣,清洁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刚刷完牙时牙齿表面较为洁净,此时若立即进食,尤其是酸性食物或饮料,容易使牙釉质软化,增加牙齿受损的风险。

因此,更好的做法是:起床后先用清水漱口,清除部分细菌与异味;用餐结束20分钟后再刷牙。这样既能有效清除食物残渣与牙菌斑,也能让被酸性物质暂时软化的牙釉质恢复硬度,从而更好地保护牙齿。

4.排便缓慢

只要不是便秘,排便时顺其自然的慢是好事。现代医学认为,排便过程需要放松的状态。如果过于心急,这种压力反而会抑制自然的排便反射,或导致肛周肌肉过度紧张,长期如此可能引发痔疮甚至造成损伤。因此,耐心等待便意,遵循身体的自然节奏,能确保排便更彻底,减少肠道对有害物质的吸收。更重要的是,这将排便变成了一种舒缓的私人时刻,而非紧张的任务,有益于身心。

5.运动热身慢

充分的热身是预防运动伤害的关键,热身的目的是让身体从静止状态逐步过渡到运动状态。通过缓慢、低强度的活动,可以温和地提高心率、增加肌肉和关节的血流量和温度,提升其柔韧性和反应能力。跳过这一慢热身环节而直接开始剧烈运动,容易导致肌肉拉伤或关节扭伤。因此,花5到10分钟进行一次缓慢而完整的热身,是确保后续运动能安全、高效进行的重要保障。

6.经常唠叨

唠叨,是一种不经意的心理宣泄和健脑活动。从心理层面,通过语言倾诉可以将内心积压的压力、焦虑和烦恼释放出来,是极佳的情绪调节阀,能降低抑郁风险。从生理层面看,说话需要组织思维、调动记忆、运用语言,经常唠叨相当于不断给大脑做“思维体操”,有助于锻炼语言功能和记忆力,延缓认知衰退。

7.总伸懒腰

伸懒腰是一个被低估的“微型健康操”,是身体自发的一种高效自我调节。伸懒腰时,胸腔扩张使心肺器官功能得到改善,血流更顺畅,提升了全身的供氧量;四肢和脊柱的肌肉得到最大程度的伸展和收缩,能缓解久坐不动带来的肌肉僵硬和酸痛,促进血液循环。它还能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快速驱散疲劳,提振精神。

8.喜欢抖腿

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无意识的抖腿被称为“非运动性热消耗”,并非坏习惯。对于需要长时间静坐的人来说,抖腿能促使腿部肌肉收缩,有效挤压血管,像一个小泵一样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它还能轻微增加能量消耗。当然,若抖腿已成无法控制的习惯并伴有不适,也需警惕“不宁腿综合征”的可能。

9.爱闲聊

轻松的闲聊是重要的社会“黏合剂”和情绪“润滑剂”。它表面看是“废话”,却能快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建立信任感和归属感,满足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情感需求。闲聊内容轻松,能有效转移对压力和烦恼的注意力,放松紧绷的神经。经常与人闲聊的老人,其认知衰退的速度也更慢,因为交流本身就是在刺激大脑。

10.偶尔睡懒觉

偶尔打破常规睡个懒觉,是对“睡眠负债”的有效补偿。现代人普遍存在睡眠不足问题,身体积累了大量“睡眠债”。周末比平时晚起1—2小时,有助于弥补平日的睡眠缺失,恢复精力和认知功能,调节因睡眠不足而紊乱的内分泌(如皮质醇水平)。但注意,“偶尔”和“适度”是关键,懒觉时间过长反而会打乱生物钟,导致夜间入睡困难。

11.偶尔发个呆

发呆是大脑必需的“屏保时间”。当人们有意识地将注意力从外部世界收回,让思维自由漫游时,大脑中负责集中思考的“执行网络”会暂时休息,而“默认模式网络”则被激活。这个网络与创造力、内在思考、记忆整合和未来规划密切相关。定期发呆能让大脑得到宝贵的休息和重置,有助于激发灵感、整理信息、缓解焦虑,是重要的精神充电方式。

这些食品,别轻易贴上“垃圾食品”的标签

1.麻辣烫

麻辣烫的本质是“一碗煮”,其烹饪方式多为水煮,能减少油脂摄入,相比煎炸食物更利于心血管健康;其自选食材丰富多样,涵盖蔬菜、豆制品、肉类等,可满足人体多种营养需求。但若汤底和调料过于油腻、辛辣,过量食用则可能增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风险。因此,建议选用清汤或菌菇汤底,多选新鲜蔬菜、豆制品和优质蛋白(如鸡肉、虾仁等),调料少放油和麻酱。这样搭配下来,一碗麻辣烫其实就是一顿营养均衡的健康美餐。

2.巧克力

巧克力常被贴上“垃圾食品”标签,其实这冤枉了它。问题不在巧克力本身,而在牛奶巧克力、代可可脂巧克力这类高糖高脂肪的“冒牌货”。研究表明,可可含量70%以上的黑巧克力富含抗氧化的黄烷醇、矿物质(如铁、镁)和膳食纤维,适量食用有益心血管健康和情绪改善,每天吃20—30克(约两小块),心脏病风险可能降低一成左右。因此,优先选用配料表第一位是可可块的黑巧克力,避免高糖、高脂肪的牛奶巧克力或代可可脂巧克力。

3.咖啡

很多人认为咖啡不健康,主要是担心上瘾、伤胃、心悸或影响睡眠。其实,纯黑咖啡是低热量饮品,富含抗氧化物。大量医学研究表明,适量饮用咖啡(一般每天1—2杯)对大多数人是安全的,甚至有益健康,如能提神、提升代谢,还可能降低患2型糖尿病和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关键在于怎么喝。建议选纯黑咖啡或只加少量奶,不要在咖啡中加入大量糖和奶精;下午3时后少喝咖啡,以免影响睡眠;健康成年人一天咖啡因总量控制在400毫克以内(约两杯中杯美式),特殊人群如孕妇、高血压者需减半。

4.汉堡

许多人觉得汉堡是垃圾食品,这个印象主要来自快餐店的经典搭配:精白面包、油炸肉饼、高脂酱料和少量蔬菜。这个组合确实是高热量、高脂肪、高钠的“三高”代表,长期吃不利于健康。但从营养学角度看,汉堡本身的结构非常合理,它同时包含了碳水化合物(面包)、蛋白质(肉)、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蔬菜)。因此,是否为垃圾食品,取决于如何“组装搭配”。要想吃得健康,记住3点:①挑选非炸肉饼;②面包改全麦,多加蔬菜;③少放酱料。

5.速冻食品

不少人觉得速冻食品不健康,是因为把它们等同于“高度加工食品”,如速冻披萨、鸡米花等。这类产品确实可能因高脂、高钠而不够健康,但问题并不在于速冻技术本身。速冻技术(零下30摄氏度以下急冻)能在约20分钟内将食物中心温度迅速降至零下18摄氏度,就像按下“暂停键”,能较好地保留食物的维生素与矿物质,其营养有时甚至优于长途运输的“新鲜菜”。

因此,速冻食品是否健康,关键在“选”不在“冻”。建议购买时仔细查看配料表,优先选择成分简单、无多余添加、少油低盐的产品;食用时避免反复解冻,并搭配新鲜蔬菜,这样就能轻松吃出一餐省事又健康的饭菜。

6.方便面

方便面常被贴上“垃圾食品”标签,主要因其“油炸、防腐剂、没营养”的固有印象。事实上,面饼主要由脱水小麦粉制成,不含防腐剂,其长保质期依靠的是低水分含量与密封包装。真正健康问题在于它盐高、油高、膳食纤维少。偶尔吃没事,若长期当正餐,高盐可能影响血管健康,低纤维则易导致便秘。

要想吃得健康,记住3点:优先选非油炸型面饼;调料包只放一半,少喝汤;煮时加青菜和鸡蛋,就能轻松搭配为“主食+蔬菜+蛋白质”的均衡营养餐。

7.罐头

罐头被当成“垃圾食品”,纯属冤枉。罐头工艺的核心是“密封”和“高温杀菌”,靠物理方法隔绝细菌,不需要额外添加大量防腐剂来存储。虽然维生素B、C族会少一点,但矿物质、膳食纤维、蛋白质几乎一应俱全,像鱼罐头(如金枪鱼、沙丁鱼)是优质蛋白质和Omega—3脂肪酸的极好来源,比常温放几天的“新鲜蔬菜”更营养。选罐头的诀窍:看配料表,挑“水浸”“低盐低糖”产品,避开鼓包、胀罐的异常包装;开罐后别喝汤,少摄入额外盐、糖。

8.松花蛋

松花蛋又称皮蛋,常被当成“毒蛋”,多半是因“含铅”缘故。传统铅法制作的松花蛋的确有铅超标风险,但现在正规厂商普遍采用“无铅工艺”(用铜、锌等替代),安全性大大提高。松花蛋富含蛋白质、铁、硒等矿物质,口感独特,适量食用对预防和改善缺铁性贫血、促进消化功能等至关重要。特定人群健康吃需记住3点:皮蛋是高钠食物(一颗约300毫克盐),高血压、肾病患者要减量;碱性强,胃不好的患者别空腹吃:挑选包装完好、带“无铅”标识,每周不超过两颗,搭配富含钙、钾食材(如凉拌豆腐),能有效平衡钠的摄入。(本报记者 王美华)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0月10日第09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演员倪妮发律师声明,否认“有后台”等传闻,表示将通过法律维权

演员倪妮发律师声明,否认“有后台”等传闻,表示将通过法律维权

极目新闻
2025-11-01 12:11:28
毛主席对尼泊尔首相说:你想把珠峰全部划归贵国?还有更好的办法

毛主席对尼泊尔首相说:你想把珠峰全部划归贵国?还有更好的办法

鹤羽说个事
2025-10-30 15:53:46
“舅舅照顾3个外甥近10年”引关注,舅舅回应:20岁开始照顾,那时刚中专毕业

“舅舅照顾3个外甥近10年”引关注,舅舅回应:20岁开始照顾,那时刚中专毕业

红星新闻
2025-11-01 22:30:18
荷兰再出昏招,想用晶圆卡脖子,反而为中企送来订单

荷兰再出昏招,想用晶圆卡脖子,反而为中企送来订单

粤语音乐喷泉
2025-11-01 03:25:57
1-0,英超第9掀翻英超第3,佩德罗一剑封喉,切尔西逼近前二

1-0,英超第9掀翻英超第3,佩德罗一剑封喉,切尔西逼近前二

侧身凌空斩
2025-11-02 03:32:28
退休夫妇从32楼跃下,3年后房被贱卖,买主深夜竟听天花板有脚步声

退休夫妇从32楼跃下,3年后房被贱卖,买主深夜竟听天花板有脚步声

罪案洞察者
2025-09-23 14:37:35
官媒发文,高调官宣49岁马伊琍喜讯,全网恭喜,终于等到这一天

官媒发文,高调官宣49岁马伊琍喜讯,全网恭喜,终于等到这一天

喜欢历史的阿繁
2025-11-01 10:43:34
中国环境报:种植营养土竟然是工业毒废土,是谁拿着资质坑国家补贴?

中国环境报:种植营养土竟然是工业毒废土,是谁拿着资质坑国家补贴?

澎湃新闻
2025-10-31 17:05:11
巴基斯坦“罕见公开”!

巴基斯坦“罕见公开”!

环球时报新闻
2025-11-01 09:12:16
曾经的中产标配,如今暴跌66%,又土又贵的女装,成了时代的弃儿

曾经的中产标配,如今暴跌66%,又土又贵的女装,成了时代的弃儿

青眼财经
2025-10-28 10:34:29
170cmD杯女孩,撩走肌肉猛男,网友:没X生活的我哭了…

170cmD杯女孩,撩走肌肉猛男,网友:没X生活的我哭了…

健身迷
2025-09-20 09:22:20
国足深夜传消息!11月热身赛再度告吹,10人进入选帅最终面试

国足深夜传消息!11月热身赛再度告吹,10人进入选帅最终面试

体育吐槽
2025-11-01 23:54:25
这种丰满的腿,穿紧身瑜伽裤真的好看吗?

这种丰满的腿,穿紧身瑜伽裤真的好看吗?

小乔古装汉服
2025-10-15 17:16:17
风向彻底变了?外媒已经开始承认,中国在多个科技领域实现领先

风向彻底变了?外媒已经开始承认,中国在多个科技领域实现领先

大卫聊科技
2025-10-31 14:35:13
官宣,乒乓奥运冠军被调查,涉嫌受贿,弟弟波及,单笔涉及7位数

官宣,乒乓奥运冠军被调查,涉嫌受贿,弟弟波及,单笔涉及7位数

乐聊球
2025-10-30 10:06:06
3-2,3-0!法国冠军赛,王艺迪逆转过关,国乒劲敌大胜晋级

3-2,3-0!法国冠军赛,王艺迪逆转过关,国乒劲敌大胜晋级

小哆说体育
2025-11-01 22:07:28
日本穆斯林人数十年翻倍,日本女性嫁穆斯林而改宗

日本穆斯林人数十年翻倍,日本女性嫁穆斯林而改宗

桂系007
2025-09-02 10:12:24
宁夏退伍士兵将岳父全家7口人全部割喉,妻子肚里的孩子都没放过

宁夏退伍士兵将岳父全家7口人全部割喉,妻子肚里的孩子都没放过

热风追逐者
2025-09-24 23:41:51
有点意思!吴宗宪复播,先表态自己是中国人,后又隔空称赞大小S

有点意思!吴宗宪复播,先表态自己是中国人,后又隔空称赞大小S

娱圈小愚
2025-11-01 13:16:20
台湾回归还有一种新方案,国民党若同意,解放军或无需动武

台湾回归还有一种新方案,国民党若同意,解放军或无需动武

瞻史
2025-10-31 02:20:52
2025-11-02 05:12:49
海外网 incentive-icons
海外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官方网站
627458文章数 180761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换新一口价11.98万 第三代蓝电E5 PLUS开启预售

态度原创

教育
本地
家居
旅游
健康

教育要闻

最近的校园霸凌事件警醒家长:女儿过了11岁,一定要拴在裤腰带上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旅游要闻

运河明珠,千年守望:杭州拱宸桥的前世今生与文化密码!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