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定提醒各位家长一个事情,无论孩子因为什么原因堕落,但是结果一定是家长承担。也就是这个饭无论是谁吃的,买单的一定是家长。所以,家长没有必要追究孩子堕落是谁的责任,而是要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见过太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迅速“放飞自我”。他们早起困难,逃课成常态,上课玩手机,下课打游戏,晚上通宵刷短视频。四年时光飞快流逝,他们在无数个被浪费掉的清晨和夜晚中,从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了一个对未来茫然的“社会新人”。
然而更残酷的是——他们的堕落成本,最后几乎都由父母来承担。
在课堂上我常常看到这样一幕:老师在讲台上努力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而下面的学生低头刷手机、打游戏,甚至连抬头看一眼都显得多余。你若问他们为什么不学习,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我已经上了十几年学,该休息了。”、“现在努力也没用,反正学历就那样。”、“我以后考公、考研再说。”
他们不知道,这种“我以后再努力”的幻觉,其实是最可怕的陷阱。因为在他们放弃自律的那一刻,他们的时间成本、学习成本和家庭的经济成本,已经在一点点被吞噬。
![]()
家长在支付孩子堕落的账单
每年毕业季,总有一些学生拿着简历四处碰壁,连最基础的岗位都无法通过初筛。很多家长不理解:“我们花了这么多钱,怎么孩子连一份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
问题不在学历,而在态度。
在大学四年里,那些真正努力的学生从不抱怨“没机会”。他们早早积累实习经验,参与科研项目,学习第二外语,锻炼表达与合作能力。等他们毕业的时候,选择的不是“有没有工作”,而是“我想要哪种工作”。
而另一部分学生,在游戏、短视频、社交软件的围困中度过了整整四年,他们没有时间管理的意识,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也没有对未来的规划。等他们意识到问题时,简历空白、能力不足,所谓的“社会现实”已经不给他们任何缓冲。
更令人心酸的是——家长并不知道孩子在大学里到底怎样生活。
很多家长还在以为孩子每天去上课、图书馆、做笔记,就像高中时那样努力。他们一边辛苦打工供孩子读书,一边在电话里嘱咐“要注意身体,好好学习”。可现实是,孩子可能在宿舍里一整天都没离开床,在游戏世界里完成了“升级”,却在现实世界里不断下坠。
最后,当孩子毕业找不到工作、失去信心、拒绝成长时,父母成了他们最后的依靠——也是最后的受害者。
![]()
堕落的根,不在孩子,而在家庭放任
很多家长把孩子送进大学后,就默认“任务完成”,仿佛孩子已经是成年人,可以自我管理。但事实恰恰相反——大学阶段才是一个人真正形成价值观、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时期。
如果家庭完全放手,孩子就会被碎片化的娱乐、短期快感所吞噬;如果家长不再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情绪状态,孩子就会在“自由”的名义下逐渐迷失。
教育从来不是“放养”就能出结果的。大学不是避风港,而是放大镜——放大会懒惰,也放大会自律。那些在高中被“管出来”的勤奋,一旦失去了外部约束,就会迅速崩塌。
因此,与其在孩子堕落之后追责,不如在问题刚露苗头时就及时介入。
家长可以定期了解孩子的课业安排、考试成绩和社交状态;可以通过聊天了解孩子的焦虑与兴趣;更可以以平等、关心的态度,引导孩子思考“大学四年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教育的本质,是防止孩子变成家长的负担
作为老师,我从不轻易批评学生,但我看到太多年轻人明明有机会成长,却选择了逃避。
他们说:“我不想上那种无聊的课。”——可生活的本质,就是要学会应对无聊。
他们说:“我以后要创业,不用听老师讲。”——可连一门课都坚持不了的人,何谈自律?
他们说:“父母会支持我。”——可父母终究会老,而现实不会怜悯。
家长们,请不要把大学当作孩子“休息的四年”,那是他们从“被动成长”走向“主动成长”的最后机会。如果这四年荒废了,代价就不是孩子失业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家庭未来数年的焦虑、失落与负担。
真正负责任的家长,不是盯着孩子的成绩单,而是关注他是否学会了生活、承担与自我管理。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孩子考上大学,而是让他能在大学之后,靠自己的双手生活。
![]()
✳结语
教育的悲剧往往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家长太迟发现。
如果你现在读到这篇文章,请务必问问自己:你的孩子在大学,真的在成长吗?
因为孩子堕落的代价,从来都不是他自己在付,而是你在默默偿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