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发布一则26年硕士招生问答,其中明确表明,“26年招收的学术学位硕士,将全部通过25年9月举办的常规考核推免招收并以硕博连读为培养方式。”
![]()
说实话学硕缩招年年见,但这种一刀切的还是少数。
华东师范大学多个学院也发布了通知,明确26年起,学术学位将优先招收推免生直博,而硕士层面则聚焦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只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生(专硕)。
![]()
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布《关于2026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报名的通知》,明确提到:“全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全部纳入硕博贯通培养体系培养,在硕士入学第二学期即可开展博士生阶段的师生互选;全校直博生及硕博连读生的基本修业年限均为5年。”
![]()
学硕推免化
专硕统考化
从顶尖财经院校到知名师范高校,这背后,是当前研究生招录模式的一个重要趋势:学硕推免化,专硕统考化。
于是,摆在所有考研人面前的,似乎成了一个“二选一”的难题:要么冲直博,要么转专硕。
先说直博,这条路,标准很明确,除非是对科研很热爱的同学,一般不会轻易选择直博赛道。
但对于想上岸名校的同学来说,直博也是一种能以相对较低的竞争压力进入顶尖院校的机会。
![]()
如果说直博是为学术金字塔尖输送人才,那么专硕就是直接为社会输送生产主力军。它更侧重实践,与行业结合紧密,学制也更短,对于绝大多数以就业为最终目的的同学来说,这算是条更宽、更稳的路。
其实,无论是直博的“精英化”,还是专硕的“主流化”,都并非是哪条路更好,而是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一次更精细的“分流”和“定位”。
它倒逼我们,从过去那种“先上岸再说”的模糊思维,转向“我到底想要什么”的清晰规划。
从统考
到推免
在学硕与专硕分类培养的大框架下,一个更宏观的转变正在发生:全国统一考试已不再是研究生招生的唯一“主赛道”,通过推荐免试入学的新生比例近年来持续攀升。高校,尤其是一流院校,正将越来越多的招生名额分配给推免生源。
![]()
正在备考的同学也别太紧张焦虑,考研这场游戏,规则或许在变,但“优胜劣汰”的内核从未改变。
最近这段时间,各种招生简章、改考、停招的资讯到处飞。焦虑是很难避免的,但别被焦虑打乱节奏,学姐在这里给大家一些小建议:
保持信息敏感,但不要信息过载。每天花固定时间,比如半小时,刷一刷目标院校的研究生院官网和学院官网,这是最权威的信息来源。
回归本质,分数永远是你的“硬通货”。 政策可以变,招生名额可以调,但你的初试分数,是你在所有变化中唯一能牢牢握在手里的筹码。
所以,关掉那些让你辗转反侧的帖子,把注意力重新拉回到你的专业课和英语单词上。你今天多背的一个知识点,多解的一道题,都是在为未来的自己增加一份确定性。
我用分享了「26考研课程实时更新」,点击链接即可保存。
链接:https://pan.quark.cn/s/a51748e80a54
(复制到微信对话框,即可保存)
全程免费更新!保存到网盘后,即可后续全程自动更新!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