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从苏门学士到宜州竹屋:黄庭坚用艺术书写的贬谪与坚守

0
分享至

崇宁四年(1105 年)深秋的宜州(今广西宜山),一间简陋的竹屋中,黄庭坚正借着微弱的油灯,在一方残破的绢帛上题诗。寒风从竹缝中灌入,他却浑然不觉 —— 笔尖流转间,“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八渡明” 的诗句渐渐成形,墨色虽淡,却藏着历经半生贬谪的苍劲。这位六十岁的老者,望着窗外萧瑟的秋景,忽然想起四十年前在汴京与苏轼同游西园的时光:当时文人雅集,苏轼挥毫作《西园雅集图》,他则在旁题诗,墨香与酒香交织,满座皆叹 “苏黄同辉”。从分宁少年的 “书香濡染”,到汴京拜师的 “文坛初绽”;从编修《神宗实录》的 “严谨治学”,到贬谪黔州的 “诗风蜕变”;从 “山谷体” 的开创到 “书画双绝” 的造诣,再到晚年禅意的 “精神升华”,黄庭坚用一生的 “雅韵坚守”,在北宋群星璀璨的文化图景中,走出了一条属于 “山谷道人” 的艺术之路。他的诗文中藏着对艺术的执着,对友情的珍视,更有历经风雨却始终不变的 “文人风骨”,成为北宋文人雅韵与精神的独特象征。


分宁少年:书香濡染的 “艺苗初长”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 年),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的一个文学世家,黄庭坚降生。祖父黄湜曾任朝散大夫,擅长诗文;父亲黄庶是北宋著名诗人,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甚密,著有《伐檀集》。作为家中次子,黄庭坚自幼便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成长,三岁时便由母亲李氏教读《诗经》,五岁能诵《楚辞》,八岁已能模仿父亲的诗风创作,被邻里称为 “分宁小才子”。

少年黄庭坚的艺术启蒙,离不开父亲的悉心教导。黄庶不仅要求他精读儒家经典,更注重培养他对诗、书、画的兴趣。有次黄庶带他拜访画家文同,文同现场画了一幅《墨竹图》,黄庭坚看得入迷,回家后便用木炭在墙上临摹,虽笔法稚嫩,却能抓住墨竹的 “挺拔之态”。文同得知后,特意送他一支狼毫笔和一方端砚,勉励他 “艺术之道,贵在用心”。这番话,成为黄庭坚一生追求艺术的准则。

分宁地处赣北,文风虽盛却艺术资源有限,黄庭坚为求精进,常常步行数十里向当地名士请教。十岁时,他听闻邻县有位隐居的书法家藏有王羲之《兰亭序》的摹本,便带着自己的诗作登门求见。老书法家见他年幼却对书法有独到见解,便将摹本借给他,还亲自为他讲解 “中锋用笔”“行气连贯” 的书法技巧。黄庭坚日夜临摹,不仅书法水平大幅提升,更从《兰亭序》的 “飘逸之美” 中领悟到 “艺术与自然的融合之道”。

治平三年(1066 年),黄庭坚的父亲黄庶病逝,年仅十九岁的他便挑起家庭重担。但他并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在料理家务之余,仍坚持读书、写诗、练字。他将父亲的《伐檀集》随身携带,反复研读,学习父亲 “质朴自然” 的诗风;他还收集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从颜真卿的 “雄浑” 到柳公权的 “刚劲”,逐一临摹,形成了自己 “兼收并蓄” 的书法基础。这段经历,不仅磨练了他的意志,更让他在艺术上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熙宁元年(1068 年),二十一岁的黄庭坚赴京应试,却因 “诗文风格过于质朴,不符合当时浮华的审美” 而落第。但他并未气馁,回到分宁后,更加潜心研究诗书画,还创办了 “分宁诗社”,邀请当地文人一起切磋技艺。在诗社中,他提出 “诗贵意新,书贵骨劲,画贵传神” 的艺术主张,反对盲目模仿,强调 “艺术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几年间,分宁诗社声名远扬,黄庭坚也因此在江南地区赢得了 “青年才俊” 的美誉。

汴京拜师:文坛初绽的 “苏门学士”

熙宁五年(1072 年),黄庭坚再次赴京应试,终于考中进士,被授予汝州叶县尉。赴任前,他专程拜访了文坛领袖苏轼。当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杭州通判,刚回到汴京。黄庭坚带着自己的诗作《古诗二首》拜见苏轼,苏轼读完后,不禁感叹:“此人诗风独特,有屈原、杜甫之风,将来必成大器!” 当即收他为弟子,将他纳入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之列。

在苏轼的指导下,黄庭坚的诗文创作日益成熟。苏轼不仅教他 “作诗要‘有意境’,忌‘无病呻吟’”,还带他参加汴京的文人雅集,让他结识了王安石、曾巩、米芾等文化名人。在一次雅集中,米芾现场作书,黄庭坚在旁观摩,米芾见他对书法有浓厚兴趣,便与他探讨 “书法的章法与气韵”,还教他 “如何从自然中汲取灵感”。这次交流,让黄庭坚对书法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后来在《论书》中写道:“书法如行云流水,既要‘有法可依’,又要‘无法束缚’,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熙宁九年(1076 年),黄庭坚调任北京国子监教授。在任上,他一边教授学生,一边潜心研究诗文与书法。他对杜甫的诗作尤为推崇,常常反复研读《杜工部集》,学习杜甫 “沉郁顿挫” 的诗风与 “忧国忧民” 的情怀。他还将杜甫的诗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结合,创作了《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等诗作,诗中 “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 的句子,既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也展现出他 “以诗言志” 的创作风格。

元丰二年(1079 年),“乌台诗案” 爆发,苏轼因 “讥讽朝政” 被逮捕入狱。黄庭坚虽因官职低微未被牵连,却始终牵挂苏轼的安危。他多次写信给苏轼,安慰他 “坚守初心,必有平反之日”,还四处奔走,为苏轼求情。苏轼被贬黄州后,黄庭坚又多次寄信给苏轼,与他探讨诗文创作,两人的师生情谊在患难中愈发深厚。苏轼在黄州写下《赤壁赋》后,第一时间寄给黄庭坚,黄庭坚读后,写下《和子瞻赤壁赋》,文中 “人生如逆旅,吾亦是行人” 的句子,成为两人共同的人生感悟。

元丰五年(1082 年),黄庭坚调任吉州太和县知县。在太和县任上,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的诗作。《流民叹》中 “朔风卷地吹急雪,行人举头望城阙。城中朱门家,邀客醉金樽” 的句子,深刻描绘了流民的悲惨境遇,展现出他 “忧国忧民” 的文人情怀。他的诗风也在这一时期逐渐成熟,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被时人称为 “山谷体”。

编修实录:严谨治学的 “文人学者”

元丰八年(1085 年),宋神宗病逝,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朝听政,保守派重新掌权,苏轼被召回汴京,黄庭坚也因 “学识渊博、诗文出众”,被召回汴京,任秘书省校书郎,负责编修《神宗实录》。

当时《神宗实录》的编修工作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神宗时期的史料繁多且混乱,需要逐一整理;另一方面,保守派与变法派对神宗时期的历史事件存在不同看法,编修过程中常常出现争议。黄庭坚上任后,制定了严格的编修流程:第一步,广泛搜集神宗时期的史料,包括宫廷档案、大臣奏疏、民间记载等,进行分类整理;第二步,对史料的真实性进行考证,查阅《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等权威典籍,确保准确性;第三步,对历史事件的记载进行客观评价,不偏袒任何一方,坚持 “实事求是” 的原则;第四步,撰写 “编修说明”,详细说明编修的方法与依据。

在编修《神宗实录》时,黄庭坚发现书中对 “王安石变法” 的记载存在偏见,过于贬低变法的成效。为了还原历史真相,他不仅查阅了王安石的《临川集》、变法派大臣的奏疏,还走访了当年参与变法的官员,了解变法的实际情况。经过半年的研究,他修正了《神宗实录》中对变法的不实记载,客观评价了变法的 “积极作用” 与 “存在的问题”。他在《神宗实录编修说明》中写道:“编修史书,贵在客观公正,既要肯定历史的功绩,也要正视历史的不足,方能为后人提供借鉴。”

元祐二年(1087 年),黄庭坚升任著作佐郎,继续参与《神宗实录》的编修工作。在编修过程中,他还注重对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编撰了《山谷内外集》《豫章黄先生文集》等著作,收录了自己的诗文、书法作品与学术研究成果。这些著作不仅展现了他的艺术成就,也体现了他 “严谨治学” 的学者风范。

元祐四年(1089 年),《神宗实录》编修完成,黄庭坚因 “编修有功”,被授予起居舍人,负责记录皇帝的言行。在任上,他依然保持着 “严谨治学” 的态度,每天详细记录皇帝的言行,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他还将自己记录的内容与宫廷档案进行对比,确保记录的准确性,为后世研究北宋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贬谪之路:诗风蜕变的 “山谷道人”

元祐八年(1093 年),高太后病逝,宋哲宗亲政,变法派重新掌权,黄庭坚因 “编修《神宗实录》时偏袒保守派”,被贬为涪州别驾,安置在黔州(今重庆彭水)。

黔州地处偏远,气候湿热,生活条件艰苦,但黄庭坚并未消沉。他在黔州修建了一座 “摩围阁”,作为自己读书、创作的场所。在这里,他深入研究杜甫的诗作,将杜甫的 “沉郁顿挫” 与自己的 “清新奇峭” 相结合,诗风发生了重大蜕变。他创作的《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诗中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的句子,既表达了对贬谪生活的豁达,也展现出他 “以诗抒怀” 的成熟风格。

在黔州的三年里,黄庭坚还潜心研究书法。他临摹了大量的碑刻,尤其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怀素的《自叙帖》,从中领悟到 “书法的情感表达”。他的书法作品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新的高度,《廉颇蔺相如列传》便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笔法苍劲有力,行气连贯,被后世誉为 “宋代书法的典范”。

绍圣四年(1097 年),黄庭坚被贬为宜州别驾,安置在宜州。宜州比黔州更加偏远,生活更加艰苦,但黄庭坚依然保持着对艺术的执着。他在宜州的一间竹屋中,继续创作诗文、练习书法。他常常在雨中漫步,观察宜州的山水风光,从中汲取创作灵感。他创作的《宜州见梅》,诗中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的句子,既描绘了宜州的梅花美景,也表达了他 “身处逆境却乐观向上” 的人生态度。

在宜州的日子里,黄庭坚还与当地的文人、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常常教当地的孩子读书、写字,向百姓传授中原的文化知识。他还将自己的书法作品送给百姓,为他们题诗作画,深受百姓的爱戴。百姓们都称他为 “山谷先生”,还为他修建了 “山谷祠”,以表达对他的敬意。

艺满天下:诗书画三绝的 “文化巨匠”

黄庭坚在艺术上的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文与书法上,还体现在绘画上。他擅长画墨竹、怪石,主张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绘画作品注重 “意境的营造” 与 “情感的表达”,与苏轼的绘画风格一脉相承。

他的墨竹画《竹石图》,画面中几竿竹子挺拔向上,怪石嶙峋,笔法简洁却意境深远,既展现了竹子的 “坚韧之态”,也表达了他 “不屈不挠” 的文人风骨。苏轼看到这幅画后,评价道:“山谷的墨竹,不仅形似,更有神似,可谓‘画中有诗’。”

黄庭坚的书法成就尤为突出,他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 “宋四家”。他的书法风格独特,笔法苍劲有力,结构严谨,气势磅礴,被后世称为 “山谷体”。他的代表作《松风阁诗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笔法流畅自然,行气连贯,墨色浓淡相宜,展现出他 “炉火纯青” 的书法技艺。明代书法家董其昌评价道:“山谷的书法,如孤松倒悬,危石欲坠,却又稳如泰山,堪称书法中的极品。”

在诗文方面,黄庭坚是 “江西诗派” 的鼻祖,他的诗风独特,主张 “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即借鉴前人的诗句,赋予其新的意境与内涵。他的诗作题材广泛,涵盖山水田园、民生疾苦、友情爱情等多个领域,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他的代表作《寄黄几复》,诗中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的句子,成为后世流传的千古名句,被收录进《唐诗宋词三百首》等经典选本。

黄庭坚的艺术成就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南宋诗人陆游、杨万里等都深受他的诗风影响,明代书法家文徵明、董其昌等也借鉴了他的书法技巧。他的诗书画作品被后世视为 “北宋文化的瑰宝”,收藏于各大博物馆,成为后人研究北宋文化艺术的重要资料。

千年回响:文人风骨的 “精神传承”

崇宁四年(1105 年),黄庭坚在宜州病逝,享年六十岁。他临终前,将自己的诗文、书法作品交给弟子,嘱咐他们 “将这些作品流传后世,让更多人了解北宋的文化艺术,传承文人的风骨”。他的死讯传开后,举国悲痛,文人墨客纷纷写下挽诗,缅怀这位 “文化巨匠”。苏轼在《祭黄庭坚文》中写道:“山谷之才,堪称天下第一;山谷之德,可昭日月。他的离去,是北宋文化的重大损失。”

黄庭坚的一生,是追求艺术的一生,也是坚守文人风骨的一生。他在艺术上的执着与创新,为北宋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逆境中的豁达与乐观,展现出了北宋文人的精神风貌;他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百姓的关怀,体现出了文人的家国情怀。

如今,在江西修水的黄庭坚故里,“山谷祠” 依然保存完好,祠堂内陈列着他的诗书画作品,供后人瞻仰;在重庆彭水的 “摩围阁” 遗址,游客们驻足于此,感受他当年的创作氛围;在广西宜州的 “山谷故居”,人们仍能看到他当年居住的竹屋,体会他 “身处逆境却乐观向上” 的人生态度。这些遗迹,不仅是对黄庭坚的纪念,更是对他 “文人风骨” 的传承。

黄庭坚的一生,如同一首悠扬的古曲,既有 “清新奇峭” 的旋律,也有 “沉郁顿挫” 的节奏;既有 “豁达乐观” 的情感,也有 “忧国忧民” 的情怀。他用自己的诗书画,为北宋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 “文人风骨” 的真正内涵。正如他在《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中所写:“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这种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的文人风骨,早已超越了时代,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人为 “传承文化、坚守风骨” 而努力奋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又要暴雷?北京某民办学校内斗,上演“雪姨拍门”!

又要暴雷?北京某民办学校内斗,上演“雪姨拍门”!

51上私立
2025-10-31 20:18:39
相声班主准备跑路!绿大暗给AB介绍金主!

相声班主准备跑路!绿大暗给AB介绍金主!

八卦疯叔
2025-11-01 14:30:03
塔利班警告:“伊斯兰国”正策划袭击中国与俄罗斯使馆

塔利班警告:“伊斯兰国”正策划袭击中国与俄罗斯使馆

桂系007
2025-10-31 14:35:53
今天最后一天!浙江天气即将上演反转,气温跌破20℃……

今天最后一天!浙江天气即将上演反转,气温跌破20℃……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11-02 06:05:10
确认央视直播!大批无锡人已赶往!

确认央视直播!大批无锡人已赶往!

江南晚报
2025-11-01 19:03:29
不吹不黑!新赛季油箱即将归零的五大球星!

不吹不黑!新赛季油箱即将归零的五大球星!

王糬自驾
2025-11-02 07:06:54
两岸就统一表态:赖清德大开倒车,郑丽文让人失望,董军正告美方

两岸就统一表态:赖清德大开倒车,郑丽文让人失望,董军正告美方

南宗历史
2025-11-02 02:29:23
美媒:安世芯片可以卖,但中方开的条件,等于把荷兰架在火上烤!

美媒:安世芯片可以卖,但中方开的条件,等于把荷兰架在火上烤!

林子说事
2025-11-01 10:04:51
王传福投出深水炸弹,比亚迪王炸新车一炮而红

王传福投出深水炸弹,比亚迪王炸新车一炮而红

象视汽车
2025-11-02 07:00:05
城管砸烂“老兵烧烤”,叫嚣让他随便告,凌晨领导急电:闯大祸了

城管砸烂“老兵烧烤”,叫嚣让他随便告,凌晨领导急电:闯大祸了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0-22 09:48:53
有点意思!吴宗宪复播,先表态自己是中国人,后又隔空称赞大小S

有点意思!吴宗宪复播,先表态自己是中国人,后又隔空称赞大小S

小咪侃娱圈
2025-11-01 13:17:47
潘石屹再次预判我国楼市?未来3年,楼市或迎来“三大”走向

潘石屹再次预判我国楼市?未来3年,楼市或迎来“三大”走向

巢客HOME
2025-11-01 05:10:03
以色列恢复三线作战,哈马斯命不久矣

以色列恢复三线作战,哈马斯命不久矣

山河路口
2025-10-31 17:19:56
安世半导体中国团队突遭断薪!系统权限全被锁死,员工含泪发声

安世半导体中国团队突遭断薪!系统权限全被锁死,员工含泪发声

生活新鲜市
2025-11-02 06:01:12
王腾称将离开手机行业

王腾称将离开手机行业

澎湃新闻
2025-11-02 00:30:24
自闭症男孩研学营走失身亡事件后续:四名带队老师处失联状态,家属将继续追责

自闭症男孩研学营走失身亡事件后续:四名带队老师处失联状态,家属将继续追责

扬子晚报
2025-11-01 17:33:16
三星会长李在镕请黄仁勋!喝啤酒吃炸鸡很尽兴,最爱路边摊的财阀

三星会长李在镕请黄仁勋!喝啤酒吃炸鸡很尽兴,最爱路边摊的财阀

有范又有料
2025-10-31 08:02:53
郭德纲一家三口国外秋游,10岁郭汾阳挺大肚穿花睡裤,又潮又土!

郭德纲一家三口国外秋游,10岁郭汾阳挺大肚穿花睡裤,又潮又土!

疯说时尚
2025-10-30 16:07:26
浙江主持人伊一,傲人上围太好看!她说:气质是跑出来的!

浙江主持人伊一,傲人上围太好看!她说:气质是跑出来的!

马拉松跑步健身
2025-11-01 21:45:04
重庆“文强”之子的现状

重庆“文强”之子的现状

年代回忆
2025-05-13 20:05:32
2025-11-02 09:24:49
笑眼杂谈
笑眼杂谈
在这里,我们用微笑的眼光观察世界,用轻松的笔触记录生活。
420文章数 1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郑丰林:中国当代年轻女画家

头条要闻

母亲给35岁儿子花32万和女子"闪婚" 发现女方背负巨债

头条要闻

母亲给35岁儿子花32万和女子"闪婚" 发现女方背负巨债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数码
亲子
艺术
教育
公开课

数码要闻

3L 机身内置 5090,雷神预热 MIX G2 独显游戏迷你主机

亲子要闻

曲柄摇杆间歇摆动机构

艺术要闻

郑丰林:中国当代年轻女画家

教育要闻

2026高考报名,这八处变化一定要了解!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