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美国兴衰,军工复合体是核心命题。1960年艾森豪威尔离职演讲警示这一“潜在危险”利益集团后,它始终游走在“国家功臣”与“战争推手”之间。不可否认的是,军工复合体已与美国国运深度绑定:其崛起伴随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困局则折射美国当前深层危机。
理解军工复合体,需先看其诞生土壤。南北战争前,美国无“军工复合体”概念。地缘上,南北无强邻、东西临大洋,外部威胁小;
![]()
政策上,遵循华盛顿“不卷入欧洲争霸”遗训,建国后80余年军事压力微弱,军工投入几乎可忽略,军事工业长期“休眠”。
南北战争打破这一状态。战争初期,北方作为工业聚集地,却因军工体系荒废,缺武器储备与生产能力;南方则早有准备,囤积军火且获英、法援助,出现“农业区压制工业区”的反常战局。
林肯政府无力短期内重建军工体系,只能“借力民间”开放军工生产,让民间资本与工厂搭建军火生产线。
![]()
“官商合营”模式展现高效:政府提供订单与政策,民企负责零件生产与创新,政府军工部门完成组装。北方借此激活产能,批量供应军火,最终击败南方。这场战争不仅奠定美国统一基础,更让军民合作形成“路径依赖”,为军工复合体埋下伏笔。
战后,军工产业陷入“寒冬”。政府大幅削减军工投资,军事工业重回“休眠”,如海军,南北战争时北方建造的150余艘舰艇,1875年仅45艘服役。
![]()
1879年南美“硝石战争”成为转折点:智利通过封锁秘鲁海岸迫使对方让步,这让美国警惕,作为全球主要进出口大国,若遭同类封锁,经济将受毁灭性打击。
危机感推动政策转向。硝石战争次年,国会通过提案,美国正式加入世界海军竞赛,沿用“官商合营”模式并优化分工:民企承包低技术零件生产,政府掌控核心组装与标准制定。
此模式降低财政压力,且民企灵活敏锐,更易捕捉技术风口,在军事技术未知的时代,“多点试错”特性可带动全行业进步。
![]()
卡耐基(钢铁)、杜邦(化工)等企业深度绑定军工,美国初代军工复合体成型。
1898年美西战争,军工复合体迎来“实战检验”。
美国凭借先进舰艇与充足军火,压倒性击败西班牙,夺取新墨西哥州、菲律宾等殖民地。此战让美国跻身“殖民帝国”,军工复合体话语权进一步提升。
![]()
1906年英国“无畏号”铁甲舰问世,“大炮巨舰时代”来临,全球军备竞赛白热化。美国军工复合体从“行业力量”升级为“政治力量”,关键在于“选票绑定”。
军工产业占比攀升,军工工人数量大增,工业社会中,工人是核心票仓,政客要赢选举,必须重视军工工人诉求。这种影响力是“百万从业者集体诉求”。
军工关联钢铁、化工等多领域,涉及数百万家庭生计,支持军工即保障就业。“利益绑定”形成后,军工复合体可左右政策,甚至推动对外冲突、扩大军费以维持自身利益。
二战是军工复合体“巅峰时刻”。战前美国深陷大萧条,罗斯福新政未解决产能过剩;二战海量军工订单成为“救命稻草”,军工复合体生产坦克、飞机、军舰,消化过剩产能,带动数千万人就业,助美国走出大萧条。
巅峰时,美国军工产能达德意志轴心国总和的两倍,占国内工业体系半壁江山,成为“无人能制约的巨兽”。
![]()
战后新矛盾显现:和平时期本应削减军工、恢复民用生产,但美国已离不开军工复合体,二战结束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未爆发,民用领域无法消化庞大产能,削减订单将导致数千万人失业,美国可能重回大萧条。
因此,维持“战争状态”成必然,冷战“军备竞赛”与后续局部热战,本质是为军工复合体“续命”。20世纪7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革命)全面铺开,成为军工复合体的转折点。
![]()
信息革命颠覆传统工业,创造IT等新产业,为过剩产能提供新出口,军工复合体“必要性”下降,统治地位首次受挑战。
此前肯尼迪试图削弱其影响力,之后他也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而信息革命证明,能制约它的是技术进步,新产业可替代军工就业功能,新军事技术改变“产能决定实力”的逻辑。
1990年代海湾战争印证这一转变。美国首次展示“电子信息战”威力,不靠庞大军队与海量军火,而是通过卫星定位、精准制导导弹“以少胜多”,消耗的军工产能远不及朝战、越战零头,却击溃萨达姆百万大军。
“精准打击”模式改写军事逻辑:传统战争比拼“产能总量”,现代战争比拼“技术精度”。武器科技含量提升,中低端工人被淘汰,高级工程师与科研人员成为核心。这击中军工复合体“软肋”,其政治影响力源于庞大工人群体,技术升级导致工人减少,选票基础被削弱。
为弥补“选票缺陷”,军工复合体拉拢“红脖子”(产业升级失业的中低端工人),特朗普的出现契合需求:他主张重振制造业、增加军费,既迎合“红脖子”就业诉求,也符合军工利益。
![]()
“特朗普遇刺与军工有关”的传言无依据,其任内未发动新战争,但2019年军工产能达22万吨创历史新高,是军工复合体的“最佳合作伙伴”。
如今,军工复合体面临两大困局:“技术代差优势”丧失与“人才断层”。其“高精尖路线”靠技术代差维持霸权,一旦他国掌握精准制导、电子信息战等技术,失去代差后,战争将重回“产能比拼”。
![]()
更致命的是,美国中低端工业空心化,高级工程师培养成“无源之水”,高级工程师需从底层技术工人成长,而美国缺乏中低端岗位,年轻人难获实践经验,只能依赖冷战时期培养的人才(年均50岁),10到20年后退休,军工复合体将“青黄不接”。
从南北战争“应急产物”,到冷战“霸权支柱”,再到如今“困局者”,美国军工复合体百年历程,是“利益与国家命运绑定”的历史。
它曾助美国摆脱危机、建立霸权,却也因贪婪绑架政策、制造冲突;曾靠技术创新引领潮流,却因工业空心化失去未来。当技术代差消失、人才断层显现,这部书写美国霸权的“利益史”或将改写,深刻影响美国未来国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