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7日,普京普京在圣彼得堡直接向全世界摊牌:“战略主动权已完全掌握在俄军手中,必须确保特别军事行动设定的所有目标都无条件实现。”一边是俄方高调宣布进展,一边是乌东前线炮声不断,这种反差本身就值得琢磨。
![]()
当俄罗斯国防工业的流水线以每年2500枚导弹的产能全速运转时,乌克兰前线的天平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倾斜。
冬季战役的隐形战场
普京这时候强调“无条件实现目标”,不是空喊口号。
特别军事行动已经进入第40个月,俄方需要向国内民众和军方传递一个明确信号:这场仗没有退路。更重要的是,西方对乌援助正在出现政治疲劳。美国国会最近只批准了少量弹药补充,欧盟内部对是否继续提供远程武器也分歧明显。
在这种背景下,是乌方近期对俄境内能源设施发动大量无人机攻击,2025年第三季度,俄能源基础设施遭袭次数同比上升约3倍,其中大部分目标是炼油厂、变电站和天然气压缩站。导致俄罗斯炼油产能的瘫痪比例已飙升至40%,日均损失成品油加工能力达33.8万吨,莫斯科周边加油站频繁出现断供,民众需排队数小时加油,这不仅影响民生,也可能动摇战时经济的稳定性。
![]()
作为回应,俄军也对乌克兰军工企业及天然气和能源基础设施进行了集群打击报复行动。乌克兰能源部门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国内冬季供暖储备量已缩减近四成,乌国有天然气公司高层表示,俄军的攻击目的是破坏乌克兰的供暖。
此次普京重申“保障公民安全”和“基础设施防护”“捍卫战略节点”,就是把军事行动和国内安全绑在一起,正成为俄方舆论战的关键一环,强化自己行动的“防御正当性”。
战争的形态正在发生变化,能源设施既是民生支柱,也成了军事博弈的筹码。而通过精确摧毁乌克兰的能源储备设施和输送网络,莫斯科实际上是在向整个欧洲大陆发出明确警示:这个冬天将证明,失去俄罗斯天然气能源供应的欧洲各国都将面临严峻考验。
军工复合体的涅槃重生
特别军事行动设定的目标必须无条件实现。普京这句话的底气是俄军今年控制的近5000平方公里土地和212个居民点的战果支撑。
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表示,俄军最近在顿涅茨克、扎波罗热和哈尔科夫方向都发动了攻势,乌军“力图稳定前线”,但“在几乎所有方向”处于守势。而开源情报平台Oryx的追踪数据显示,仅9月以来,乌军确认损失的主战坦克已超过180辆,装甲车逾320辆。
乌克兰试图通过袭击俄罗斯境内民用设施来向西方“交差”,但这种战术性反击反而暴露了其前线被动挨打的窘境。
![]()
而支撑前线俄军这种碾压式进攻的,是俄罗斯已经彻底滚起来的战时经济机器。俄国防工业据称正按计划交付包括“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Kh-101巡航导弹在内的高精度武器。据知情人透露,如今莫斯科军工厂已经实行24小时三班倒,工人加班加点赶制苏-34战斗轰炸机、T-90M坦克和“铠甲”防空系统,产能较2023年提升约40%,就连原本高精尖的T-14“阿玛塔”坦克项目也被暂缓,转而大规模生产成本更低、更能满足消耗战需求的装备。
说白了,俄军不仅在前线推进,后方补给线也在加速运转,“前线打、后方造”的节奏背后是整个国家经济结构的暴力重构。
如果俄军真像格拉西莫夫说的那样“在几乎所有方向进攻”,那冬季前的战局可能会迎来关键转折,受制于11月到次年2月的冬季,军队大规模机动行动受限,但炮战和无人机袭击反而会加剧。
最后
这场冲突的残酷性在于,它已经不是是一场战役的胜负,也超越了领土争夺的范畴,已经逐渐演变为工业产能和技术迭代的较量,两种世界观的终极对决。而无条件实现的目标,就是俄罗斯交给这个世界的答案。
文章内容参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