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罕见地透露了一项重磅消息——乌军首次将国产“海王星”(Neptune)与“火烈鸟”(Flamingo)导弹组合使用,取得了“显著战果”。
![]()
这一消息立即引发国际媒体热议,被认为是乌克兰自研远程打击体系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海王星+火烈鸟”:乌军打造“长短配合”新战术
泽连斯基在记者会上表示:“上周我们多次使用‘海王星’和‘火烈鸟’组合。我们不说次数,但结果非常明显。”
他称,这并非小规模试验,而是实战验证的成功案例,标志着乌克兰在精确远程打击能力上“已跨过关键门槛”。
据了解,“海王星”原为反舰导弹,改进后能攻击地面目标,射程约400公里;而“火烈鸟”则是乌克兰2025年夏天公开的新型远程导弹,射程超过3000公里,能覆盖从黑海到莫斯科以东的目标。
两者联合使用,意味着乌军具备了“短中长程一体化”的攻防能力,可在不依赖西方武器的情况下,自主完成深度打击。
![]()
乌军远程打击升级:多型号导弹集群作战
泽连斯基还提到多种型号的新型武器参与了最近的打击行动:
- “Palianytsia”无人机:已在数十次行动中摧毁俄军军火库;
- “Ruta”导弹无人机:首次命中距离超250公里的海上塔台;
- “Liutyi·Fire Point”导弹集群:大规模出动300架次,行动范围直指俄境内关键能源港口乌斯季卢加(Ust-Luga)和普里莫尔斯克(Primorsk)。
泽连斯基称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打击”,暗示乌方已掌握俄军补给线的主动权。
![]()
“火烈鸟”导弹:乌克兰工业体系的象征
“火烈鸟”导弹由乌克兰民营军工企业 Fire Point 生产。
从2025年8月开始量产,目前每月生产约 50枚。
该导弹在外形上与美制“战斧”相似,但成本更低、适应性更强,可从陆基、海基平台发射。
业内人士认为,这款导弹象征着乌克兰在战时工业化上的重大突破——“一个正在被轰炸的国家,竟能维持导弹批量生产”,这在现代战争史上极为罕见。
战争进入第四年,乌克兰从被动防守到自造导弹反击,背后是一个国家工业韧性的体现。
“海王星”和“火烈鸟”的“霹雳组合”,或许只是开端。
下一次,它们的目标,可能就在俄罗斯腹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