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10 月 7 日的夜幕彻底笼罩皖东大地,G40 沪陕高速与 G42 沪蓉高速的交汇之处,安徽吴庄收费站的灯光依旧如白昼般刺眼。本该是深夜静谧时分,这里却被绵延不绝的车流撕开了宁静 —— 红色的刹车灯连成一片看不到尽头的 “灯海”,发动机的轰鸣声、喇叭声与乘客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在空旷的高速路上回荡。此刻,距离国庆中秋长假结束仅剩最后几个小时,而作为 “安徽东大门” 的吴庄收费站,正经历着一场堪称 “年度之最” 的返程车流考验。
![]()
谁也没想到,这个位于两条国家级高速共用段的收费站,会在这个长假迎来如此惊人的车流量。根据收费站工作人员统计的数据显示,10 月 7 日当天,吴庄收费站出入口总流量直接突破 14.8 万辆,其中仅出口往南京方向的车流量就达到 11.4 万辆。要知道,平日里吴庄收费站的日均车流量不过 4.4 万辆次,10 月 7 日的流量相当于平日里的 3 倍还多。
![]()
更让人咋舌的是,从当天 14 时开始,这里就进入了车流最高峰时段,一直持续到 22 时,在这 8 个小时里,每小时的通行量都突破了 5000 辆。想象一下,每一秒钟都有车辆在收费站的车道里穿梭,收费员们几乎没有片刻休息的时间,双手不停地操作着设备,嘴里还得反复核对车辆信息、播报收费金额,即便如此,拥堵的状况依旧没有得到缓解。
![]()
为了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返程高峰,吴庄收费站早已将所有能开启的车道全部投入使用。据了解,该收费站双向共设有 36 个车道,包括 ETC 专用车道、人工收费车道以及混合车道,10 月 7 日当天,这 36 个车道全部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收费站的工作人员更是全员到岗,甚至还从周边收费站临时抽调了多名工作人员前来支援。
![]()
可即便如此,面对从中西部各省涌向江浙沪地区的 “返程大军”,36 个车道依旧显得捉襟见肘。车辆从收费站入口开始排队,一直延伸到高速主路,最严重的时候,排队长度直接达到了 2.3 公里。有车主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自己从下午 3 点就进入了排队队伍,直到晚上 8 点才顺利通过收费站,原本只需 20 分钟的路程,硬生生被堵了 5 个小时。还有车主调侃,在堵车的这段时间里,自己已经在车里吃完了一顿晚餐,甚至还和旁边车道的车主聊起了家常。
![]()
其实,吴庄收费站会成为此次返程高峰的 “重灾区”,并非偶然。从地理位置来看,吴庄收费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地处 G40 沪陕高速与 G42 沪蓉高速的共用段,是安徽省通往长三角地区的重要门户,更是连接中西部省份与江浙沪经济发达地区的关键节点。每到节假日,从中西部各省如湖北、河南、安徽等地前往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等江浙沪城市的车辆,大多会选择经过吴庄收费站。而国庆中秋长假作为今年下半年最长的一个假期,很多人都选择了跨省出游或者返乡探亲,这就使得途经吴庄收费站的车流量大幅增加。尤其是在返程时,大家都集中在 10 月 6 日至 7 日这两天出发,希望能在假期结束前赶回家中,这种 “集中返程” 的现象,直接导致了吴庄收费站在 10 月 7 日当天出现了车流 “井喷”。
![]()
除了地理位置和集中返程的因素外,节假日高速免费政策也是导致车流量激增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国庆中秋长假期间,7 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可享受高速免费通行的待遇。这一政策的出台,极大地刺激了民众的出行意愿,很多原本打算选择高铁、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的人,纷纷选择自驾出行,因为自驾不仅更加灵活方便,还能节省一笔不少的交通费用。尤其是对于家庭出游的人群来说,自驾可以携带更多的行李,还能随时在沿途的景点停留游玩,这无疑成为了他们的首选出行方式。据统计,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全国高速公路的车流量同比去年增长了近 20%,而吴庄收费站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自然也受到了这一政策的直接影响,车流量随之大幅上升。
![]()
值得注意的是,吴庄收费站在此次返程高峰中的表现,也反映出了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体系在应对大规模车流时面临的诸多挑战。一方面,虽然收费站已经开启了全部车道,并且增派了工作人员,但在面对瞬时激增的车流量时,传统的人工收费模式依旧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尽管现在 ETC 已经得到了广泛普及,但仍有部分车主没有办理 ETC,或者因为设备故障、系统卡顿等原因,在 ETC 车道无法正常通行,只能选择转入人工收费车道,这就进一步加剧了人工车道的拥堵。另一方面,高速公路的应急管理能力也有待提升。
![]()
在此次拥堵过程中,虽然有交警在现场指挥交通,但由于车流量过大,部分路段还是出现了车辆加塞、剐蹭等情况,这不仅影响了通行效率,还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此外,对于车流高峰的预判和信息发布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很多车主在出发前并没有及时了解到吴庄收费站的拥堵情况,直到驶入高速后才发现前方堵车,此时已经无法更改路线,只能硬着头皮排队等待。
![]()
不过,在这场 “堵局” 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温暖的瞬间。为了缓解车主们的焦虑情绪,吴庄收费站的工作人员不仅加快了收费速度,还为排队的车主们提供了热水、方便面和应急药品。一些志愿者也自发来到收费站附近,为车主们指引路线,解答疑问。还有不少车主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堵车经历,互相安慰、互相支招,原本令人烦躁的堵车时光,因为这些善意的举动而变得温暖起来。有车主表示,虽然堵了很久,但看到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心里还是很感动的。还有车主说,在堵车的时候,旁边车道的车主主动给自己递了一瓶水,这种陌生人之间的善意,让他觉得这次堵车也并非完全是坏事。
![]()
随着时间的推移,直到 10 月 8 日凌晨 1 时左右,吴庄收费站的车流才逐渐恢复常态。此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奋战了一整夜的收费站工作人员和交警们终于可以稍微松一口气。他们的脸上布满了疲惫,眼睛里也充满了血丝,但看到最后一辆车顺利通过收费站时,他们的脸上还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据统计,整个国庆中秋长假期间(10 月 1 日至 7 日),吴庄收费站的出入口车流量近 86 万台次,日均出入口流量超 12 万台次,是平常车流量的近 3 倍。这个数据不仅创下了吴庄收费站开通以来的历史新高,也成为了今年国庆中秋长假全国高速公路交通状况的一个缩影。
![]()
回顾这场发生在吴庄收费站的返程 “大战”,我们不难发现,它不仅反映出了我国民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也暴露出了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体系在应对大规模车流时存在的不足。如何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如何完善交通流量的预判和信息发布机制,如何优化收费站的收费模式,这些都是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或许,随着智慧交通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更精准地预判车流高峰,更合理地调配交通资源,让未来的节假日出行不再 “堵心”。
![]()
而对于每一位经历过这场拥堵的车主来说,这次吴庄收费站的 “堵途” 或许会成为他们这个长假中最深刻的记忆之一。它让我们看到了节假日出行的 “痛点”,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陌生人之间的善意。或许,在下一个长假来临之前,我们可以提前做好规划,错峰出行,避免再次陷入拥堵的困境。毕竟,出行的目的是为了享受快乐,而不是在堵车中消耗时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交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的出行将会变得更加顺畅、更加便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