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易车发布了一张根据终端销量整理的2025年1-8月销量同比降幅最大进口车型TOP20的榜单。
上榜的车型跌幅均超过50%,而且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豪华车,比如雷克萨斯UX(参数丨图片)以93.1%居于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奔驰S级插混,下跌92.4%,捷豹、奥迪、宝马和保时捷等品牌都有车型榜上有名。
无独有偶,稍早前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曾发布数据称,今年前8个月国内进口汽车(含乘用车和商用车)总量为32万辆,同比跌幅为33%。崔东树称,这是近期少见的巨大下滑。
![]()
那么,今年国内进口汽车市场真的有如此惨烈吗?上述车型的暴跌就是个例,还是普遍情况?
由于近年来乘用车在进口车中的占比一直稳定在98%左右,是该市场的绝对主力,因此整理了今年前8个月进口乘用车上险数相关数据,并将主要以此为基础去了解和分析今年进口汽车市场的真实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崔东树的统计数据应该来自海关总署,反映的是过关情况,上险数是基于终端成交量,受到库存和时间滞后性等因素的影响,两者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差距。
进口车连续走跌已数年
上险数显示,今年前8个月国内共售出36.3万辆进口乘用车,同比下跌15.8%。
虽然,这一跌幅明显好于海关的数据,但今年以来进口乘用车市场的销量同比均为负数。
![]()
不仅是今年,2024年该细分领域仅在1月同比增长37.1%,其余月份也皆为走跌。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月大幅增长的背后是,2023年的春节假期全部集中在1月,影响了终端成交量,导致彼时进口乘用车的销量只有5.7万辆,远远低于往年同期8-9万辆的正常水平。因此,2024年全年进口乘用车市场最终以同比下跌15.6%画上句点。
根据可查的上险数历史数据,早在2021年进口乘用车销量就已开启负增长之路,从2020年的100.0万辆减少至93.9万辆,2022年进一步下滑至76.9万辆,2023年为76.4万辆,去年收于64.5万辆。
参考今年前8个月的销量,今年进口乘用车终端月均成交量约为4.5万辆,加上9月开始进入年底冲量期,大概率可以达到5万余辆,以此推算今年全年的总销量可能约为56-58万辆左右,同比继续下跌超过10%。
![]()
而崔东树统计的海关数据显示,在2014年达到143万辆的峰值之后,进口车的数量就呈现整体下滑趋势,除2017年增长15%以外,2018年至今均为负增长(2021年为基本持平),数量也从百万辆以上不断减少,2024年仅剩70万辆,今年9月-12月的数量之和应该也在20万辆左右,全年大致约为55万辆。
由此可知,不管是基于海关总署的过关数据,还是终端市场成交量,近年国内进口车市场都已持续走跌数年。
品牌销量TOP20仅4家正增长
今年前8个月国内进口乘用车市场的走势较为低迷,该细分领域中大多数品牌的表现可想而知。
以在进口乘用车市场中占比超过98%的品牌销量TOP20数据为例,这些品牌中只有4个的同比为正,分别是雷克萨斯、铃木、捷尼赛思和三菱。
![]()
依次来看,继2024年以62辆的微弱优势持平之后,今年前8个月雷克萨斯凭借着12.3万辆实现同比增长4.1%,成为销量前十中唯一同比为正的品牌。
虽说,今年7月和8月雷克萨斯在国内的交付量已连续走跌两个月,跌幅分别为5.4%和2.9%,但考虑到前8个月还有4,850辆的净增量,只要接下来4个月销量均能保持在1.5万辆以上,今年全年其依旧至少能同比增长2%左右。
这意味着,自2020年以23.6万辆创下在国内交付量新高并实现正增长之后,时隔四年之后雷克萨斯终于结束了连续的负增长。可惜的是,雷克萨斯漂亮的逆袭,主要依靠的是终端的大幅优惠。以品牌最走量的车型雷克萨斯ES为例,官方起售价为29.99万元,目前部分区域市场已降至20万元出头。
![]()
而铃木、捷尼赛思和三菱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体量较小,特别是铃木和三菱有新车即将上市等因素推动。
比如,其实近年来铃木进口到国内的车型只有吉姆尼,今年3月以来其销量均保持在三位数,特别是7月和8月均达到300辆以上,去年同期则皆为两位数。
这一变化的背后有可能是因为今年6月2026款铃木吉姆尼正式亮相,该车首次搭载了混动引擎,据悉该车将于2026年上市。因此,可能有部分消费者出于传统燃油版吉姆尼的喜爱提前购车,也或许是经销商为了新车上市对老款车型提供更大力度的优惠进行促销,这才使得近期其销量暴涨。
和铃木一样,三菱的进口车也只有一款帕杰罗。
![]()
2024年5月,2024款帕杰罗运动版在泰国上市,彼时有消息称这是现款帕杰罗的最后一次改款,9月起其在国内的交付量开始增加,2024年最后4个月基本都能达到三位数。今年上半年,帕杰罗的销量多稳定70辆以上,7月和8月虽略有减少但依旧保持在50辆以上,仍远远高于去年同期。
如果,全新一代的帕杰罗于今年底亮相并在明年上市,那么届时其进口到国内的数量也许还会继续增加。
大幅走跌是“常态”
相较于上述4家“幸运儿”,前8个月进口乘用车品牌销量TOP20中走跌的另外16家才是该细分市场的普遍情况。
在这些负增长的品牌中,只有玛莎拉蒂的跌幅为个位数,10%-20%左右的有5家,20%-30%有4家,跌幅超过30%的数量最多达到6家,下跌最严重的是特斯拉为45.1%。
![]()
具体来看,榜单中走跌的主要是传统豪华品牌和超豪华品牌,比如十强中的奔驰、宝马、路虎、保时捷、奥迪、沃尔沃和MINI,后半部分的宾利、玛莎拉蒂、法拉利和劳斯莱斯。
由于进口车市场自身体量有限,十强之后品牌的销量已低于2,000辆,因此主要以十强品牌为主进行分析。
在十强中,奥迪、MINI和大众是唯三跌幅超过40%的品牌。
今年前8个月奥迪进口车型的主销车同比几乎出现不同程度走跌,比如最走量的奥迪Q7虽以8,338辆跻身车型销量TOP10,但与去年同期1万出头相比下跌17.8%,而这已经是奥迪旗下总销量过千的进口车中的最小跌幅,奥迪A8、奥迪A5、奥迪A6、奥迪A7和奥迪S4跌幅分别为28.5%、57.8%、45.6%、58.9%和47.9%。这些车型,只有奥迪A5可能受到8月国产奥迪A5L上市的影响。
![]()
MINI的大幅走跌应该也跟车型国产及其价格的下调有关有关。2024年7月,MINI的首款国产车型电动MINI COOPER上市,彼时MINI进口车的单月销量从以往的千辆以上跌落至645辆,至今年8月该品牌的月销基本都只稳定在600-700辆左右。
但值得注意的是,因起售价较高上市初期国产MINI的单月销量均不足500辆,直到2024年10月MINI宣布COOPER和ACEMAN的售价分别下调4.1万元和4.6万元之后,销量才稳定在千辆以上。
而今年大众的进口车型虽然有两款,即途锐和高尔夫,但实际上高尔夫只在今年卖出了6辆,所以大众进口车销量大幅走跌主要是受到途锐的影响,今年以来该车的月销基本稳定在200-300辆左右。
虽然,今年4月和8月途锐相继推出了三款2025款新车型,但从上险数来看今年前8个月卖出的主要还是此前的2023款。
![]()
作为大众的旗舰SUV,途锐的定位是中大型SUV,但不到4.9米的车长和2899mm的轴距,在当前国内众多5米以上大五座和大六座国产SUV面前根本不够看。更不用提途锐的官方售价高达50.88-79.38万元,即便终端优惠之后至少也需要40万元左右,但同样的价格完全可以选择空间更大,车机系统、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等技术更领先的国产车型,比如问界M8、问界9、理想L8和理想L9。
或许,正是因为认识到途锐存在的这些问题,9月19日大众汽车集团已经宣布今年11月起停止向中国市场供应该车型,并计划于2026年正式将其停产。
通过对奥迪、MINI和大众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当前的中国乘用车乃至汽车市场,国产车发展迅速,依靠强大的产业链和成本控制能力,不仅性价比非常高,舒适性好,智能化程度高,受到自身产品力不足和售价较高的影响,今年大量进口车的销量确实大幅走跌,可跌幅没文章开篇那么夸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