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曾有无数王侯将相被人称赞,也有许多“乱臣贼子”被钉上耻辱的史柱。
然而,有这么一个人,他十六岁登上相位,二十岁弑君篡权,执政长达六十年,却几乎被后世史书一笔抹去。
那么,这个人是谁?他又为何会被历史抹去?
![]()
名门之后
在部落纷争的时代,一个人的姓氏,往往决定了他是否有资格站在历史的前台。
而寒浞所生的寒氏家族,是一支血脉显赫的部族,其祖先因战功卓著,被赐地建国,传至寒浞这一代,已然是名门之后,享有盛誉。
按理说,出身这样的家族,应当自幼受教礼仪、被塑成器,可寒浞从小就不是“安分”的命。
他聪慧是聪慧,但更野;强壮是强壮,却顽劣,邻里中只要有小孩手里有一颗糖,他便要上前抢;谁的木剑削得光亮,他非要据为己有。
![]()
一旦有人敢与他争辩,他便拳头开路,他不止一次在村里打得鸡飞狗跳,四邻对他的“英勇事迹”早已耳熟能详。
最初,族人对他尚抱有几分容忍,毕竟是将门之后,孩子顽皮些也属正常。
但当他把同族的少年推入寒冬的水渠后,族中长老们再也坐不住了。
几番议事之后,决定将寒浞驱逐出境,永不准回,那年,他才十三岁。
![]()
离开后,寒浞辗转流落,忍饥挨饿,在深山小村间苟且偷生。
一次,他借宿在山中一位老猎人的茅舍中,那猎人见他目有光芒,倒也生出几分喜爱之意。
寒浞也极通人情,几句机巧话便让老猎人开口收他为徒。
此后数月,两人一同在林间狩猎,猎人教他识兽踪、设陷阱,教他如何一箭毙命,亦教他刀剑弓弩之技。
![]()
寒浞聪慧极了,许多技巧一教即会,身手愈发敏捷矫健。
传言在民间流传,说他后来为了独占猎人所授技艺,毒死师门满门,纵火焚舍,以绝后患。
这段故事真假难辨,至今史家也未有定论,但无论真相如何,那位老猎人最终并未再出现在寒浞的生命里。
自那之后,寒浞一人一刀,踏上江湖,并来到了有穷国的城门下,此时的他,不过十六岁。
![]()
机遇来临
彼时的有穷国,正值新旧更替之际,其主后羿,本是夏朝下属一方诸侯,但因夏王太康昏庸无能,后羿趁势而起,率军攻入都城,自立为天子。
表面看是强者夺位,实则政局动荡,内忧外患交织,虽得王号却难得人心。
这样的局面,对寒浞而言,却是一片沃土。
![]()
寒浞在京城斟鄩外栖身数日,他一边观察宫廷动向,一边打听军中权力分布。
机会终于降临在某个夜晚,一支边境急报急需递呈朝廷,驿站骑卒病倒,寒浞自告奋勇,接过军情卷轴。
他三天三夜奔袭两百余里,准时将密函送至后羿案前。
这一见,成了寒浞命运的转折点,后羿见他不畏虎狼、不惧风雪,竟亲自赐他热汤热酒,还让他加入军中。
![]()
初入朝堂,寒浞不过是个最下等的传令兵,可后羿是个惜才之人,尤其对这类有胆有识又不畏艰难的年轻人格外垂青。
他频频召见寒浞,让其参与作战筹谋,不久后竟直接将他收入义子之列。
这在满朝文武中引发一阵非议,毕竟一个来历不明的少年,怎能配得上王族身份?
但后羿偏偏对寒浞宠信有加:“朕看人不看出身,只看本事。”
得此青睐,寒浞如虎添翼,他没有浪费任何一次机会,随军征战。
![]()
一年内,寒浞从一介布衣升至左司马,又转任大将军,甚至为“国相”,执掌军政两大权柄
自此,寒浞一跃成为朝中实权人物。
但这一切并未冲淡寒浞心中的野望,他知道后羿虽对他信任至深,但终究不过是借力之需。
毕竟,寒浞不是真正的王族,他不过是个被“收养”的外人,若不自谋前程,终究只是他人棋子。
在这时,一位女子进入了他的棋局——纯狐。
![]()
纯狐本是诸侯之女,十八芳龄,被后羿强纳为妃,后羿对她溺爱至极,却忽略了她眸中时常闪现的不甘。
寒浞早在朝宴之时便对这位貌美聪慧的女子留有印象,两人于宴间一曲对词,便已心照不宣。
此后,他以军务为由频频入宫,暗地里与纯狐往来甚密。
寒浞与纯狐的勾连,并非单纯的情爱,他知道若无后宫之助,难以接近后羿的心腹机密。
而纯狐也明白,只有借助寒浞之力,才能摆脱那虚名妃位,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
他们悄悄掌握禁军调动,逐步清洗朝中异己,将后羿的旧臣一一排挤。
![]()
自封为王
时机终于来临,一场早已密谋良久的“宫廷更替”也开始了。
那一夜,寒浞披甲执剑,站在寝宫的回廊上,纯狐早已为他铺设好道路。
她安排亲信宫女让后羿饮下掺有麻醉草汁的陈酒,又调走了夜间值守的禁卫,使整座宫殿一夜间防守空虚。
寒浞率领心腹,悄无声息潜入寝宫,将后羿一刀封喉。
后羿尚未来得及睁眼看清,便在睡梦中被自己最信任的“义子”永远送上了黄泉路。
![]()
随后,他命人迅速清扫血迹,对外宣称“后羿暴毙”,天意如此,国不能一日无君,理应由寒相暂摄国政。
朝堂之上,异议四起,老臣们愤怒质问,甚至当场痛哭谏阻,可寒浞早有准备,他先是以“天命有归”、“王命已定”之说压人,又调动亲信兵马包围朝堂。
那些试图反对的重臣,尽数被以“扰乱国政”、“图谋不轨”的罪名收押。
天亮之后,寒浞换上龙袍,登上王座,正式自封为王,国号“过”。
![]()
他宣称自己乃神命所归,是上苍派来拯救有穷百姓于水火的新君,并口口声声称“前王已误国多年”,如今需清洗旧弊、重建社稷。
最令人瞠目结舌的,莫过于他册立纯狐为王后,明言她是“辅政有功、贤德无双”,封号为“圣后”,共同执政。
这场变局,来得快、下得狠,也稳得惊人。
昔日有穷王朝的旧部被彻底肃清,后羿的直系亲族不是被流放,就是死于狱中。
连那些曾与寒浞并肩作战、出谋划策的“旧友”,只要有一丝怀疑之迹,也难逃一死。
但他并不知道,在夏王族之中,有一个名叫少康的少年,正被悄悄护送于民间,蓄势待发。
![]()
帝国覆灭
当年寒浞弑后羿之后,斩草除根,将夏族的遗脉几乎尽数屠戮。
可就在屠刀挥下之前,一位忠心的夏族老臣冒死救下了年幼的少康,将其藏匿在西河牧地的边界,日夜守护。
在羊肠小道和牧人哀歌中,少康慢慢长大。
他的身世被严密封锁,外人只当他是个普通牧童,甚至连他自己,也是在十岁那年才从义父口中得知那段过往。
![]()
得知真相的那一刻,少康暗自立下誓言:此生若不复国,绝不苟活。
于是,在后来的岁月里,他一边照牧群度日,一边潜心学政、习武。
他拜访隐士,习礼乐之道;走入山林,习狩猎弓法。
从一个牧童变成一位沉稳内敛、心怀宏图的少年英雄,他用了整整十年。
再之后的十年,他开始悄然聚拢旧部、招贤纳士,他没有大张旗鼓,也不急于举兵,只是默默整合着流散的夏朝遗民和愿意归附的边陲部族。
![]()
他以忠、义、德立名,将“夏中兴”的理念传播至河洛之间。
此举迅速吸引了大批忠夏遗士,他们纷纷拜服在他帐下,愿为复国大业赴汤蹈火。
彼时的寒浞,早已年逾六旬,昔日锋芒不再,且随着年岁增长,他的锐气渐渐被安逸吞噬。
他的朝堂逐渐被阿谀之臣填满,兵权也开始向几个宠信的儿子和女婿分散。
他更是沉湎声色,常年不理政事,连外部小国叛乱也懒于理会,任由权臣“弹压”处理。
![]()
正是在这种麻痹与骄狂之下,少康看到了复国的天赐良机,他率军自西而起,攻入寒浞旧将的驻地“虞”,一战即破。
旧部原本便对寒浞晚年的昏庸不满,少康一来,立即弃械归顺。
随后,少康趁胜追击,一举攻克斟鄩近郊,兵临都城,此时的寒浞终于惊醒,仓皇集结残兵应战,却发现自己昔日倚仗的将士早已无心恋战。
战事不过三日,王城沦陷,寒浞被俘,身着囚衣跪于朝堂。
随着少康中兴,夏朝在沉寂多年后重登历史舞台,而寒浞,则被彻底写进了“逆臣”一列。
![]()
儒家学者在后世编纂的《史记》《书经》中,避其王号,隐其事功,只称“浞”或“奸臣”,称其为弑君乱国之徒,斥其为与蚩尤无异的妖孽之主。
儒家礼法世界中,不合正统者便无资格谈功,哪怕寒浞一统有穷,执政六十年,却仍不能享有帝王之名。
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他自己做下的错事,小时候伤害亲族,也疑似毒害师傅,还有就是弑君等。
也因为,他被历史抹去,就算提起,也是作为反面教材,他的王朝也因此成为史册中模糊的灰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