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726期】
近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
胜利日阅兵专题片《必胜》
报道了航天工程大学
53岁的蔡金胜教授
作为军事航天部队阅兵方队主教练
与队员肩并肩训练的动容瞬间
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
来自航天工程大学的武教头
聆听受阅方队主教练的故事
“如果还有下次的话,我一定还会参加!”担任九三阅兵军事航天部队徒步方队主教练,同时也是航天工程大学某教研室主任的蔡金胜哽咽着说道。
![]()
今年53岁的蔡金胜已经在航工大从教29年,这次阅兵,也是他执教生涯中第3次参加大阅兵任务。与以往担任助教和普通教练员不同的是,这次整个军事航天部队徒步方队的训练,要由他挑大梁。
![]()
“这支新型战略兵种首次接受检阅,首次单独组建方队亮相世界,打造一支过硬的队伍接受党和人民检阅,这份责任十分重大。”蔡金胜说。任重如山,但35年军旅经历塑造了他受领任务坚决完成的品格,他始终抱定一个信念,再苦再难也要扛得起、顶得住、拿得下。
![]()
一经集结,阅兵训练场就成了蔡金胜当下的“战场”。
方队队员来自各地部队,阅历不同、认知不同、习惯不同,让他们迅速统一思想认识,快速突破磨合期是蔡金胜要攻下的第一道关卡。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他带领队员们一起唱红色军歌,用抗战烽火点燃队员们的热血豪情。每次训练前,蔡金胜会利用5分钟的时间,说一说抗战故事、讲一讲抗日英雄、聊一聊个人体会,在一次次 “阅兵为什么、阅什么” 的讨论中凝聚起战友们们齐心协力,共赴荣光的团队意识。
![]()
阅兵教练员是铸剑的模、打铁的钢,身为主教练的蔡金胜更是时刻以身示范。“当教员习惯了,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极致!”蔡金胜说。三伏天的骄阳,炙烤着大地,地表温度接近50摄氏度,蔡金胜选择站在方队最中间的位置,因为那里最热、最不通风。
![]()
第一次和队员们一起站军姿,到59分钟时,53岁的他胃里翻江倒海,立马呕吐不止,可他没有放弃,反而根据自己调试身体状况的经验,购买420份热饮帮队员们度过适应期。对此他有自己的解释:“我们的队员是天底下最可爱的人,我作为主教练就是要跟大家练在一起、苦在一起、乐在一起。”
![]()
![]()
阅兵训练是一场“毫米级”的较量,为了让动作分毫不差,蔡金胜所在的教练团队就对着《训练大纲》逐字逐句推敲要领,对照录像视频,一帧一秒分析排面的细小差异,针对训练中的难点,集体攻关,群策群力。每天训练完即使再晚,他也要及时总结,把自己积累了30多年的训练、管理、带兵经验毫无保留的和教练团队分享,撰写了100多条2万余字的训练带兵心得。
![]()
![]()
从晨光熹微到星光满天,蔡金胜带领着方队成员将老一辈航天人“宁可透支生命、绝不辜负使命”的精神追求,落实到每一次挺立的军姿、每一声响亮的口号、每一步铿锵的步伐中。就这样,军事航天部队徒步方队在考核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被评为“阅兵训练优秀方队”,“我们的队员永远都是眼里有光、心里有火,这也是让我最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地方。”谈到自己的队员,蔡金胜忍不住炫耀道。
![]()
日日夜夜的淬火训练中,用步秒读数、用尺子丈量、用直线标定,军事航天部队受阅方队最终以最完美姿态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实现了出场即震撼、亮相即精彩。
![]()
光荣凯旋后,蔡金胜将这次重大任务收获的荣誉、收获、经验带回到航工大,带回到他热爱的教学岗位,继续带领教研室其他同志奋战在航天人才培养一线。近年来,他每年承担授课任务600学时以上。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5次。
![]()
![]()
回顾29年执教生涯,无论是参加重大任务,还是俯身教学一线,他从没有抱怨苦累,更多是感恩和热爱。“革命军人就是要练就敢于担当的‘铁肩膀’”蔡金胜说,作为一名武教头、一名军校教员,他始终抱定的一个信念:条件再艰苦、任务再艰巨,也要扛得起、顶得住、上得去、拿得下。
来源 | 航天工程大学
编辑 | 刘恺玥
校对| 杨靖华
主编 | 张文军
邮箱 | ourspace0424@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