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色空不二”究竟何意?蕅益大师一席话,众僧顿开茅塞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十六个字可谓是《心经》的精髓所在。
可你是否想过,为何佛陀不直接说"色即是空",却要先说"色不异空"?
这一个"不异"与"即是"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玄机?




蕅益大师,明末清初佛门巨擘,净土宗第九祖。他不仅精通净土,更是天台、华严、禅宗样样精通。
最难得的是,这位大师总能从经典中参出前人未见的妙义,让听者如醍醐灌顶。
崇祯十六年秋,天台山灵峰寺内发生了一场关于"色空不二"的精彩论辩。
一个年轻比丘的疑问,引出了蕅益大师一番开示。那一席话,让众僧如拨云见日。

清晨时分,寂安比丘急匆匆来到蕅益大师的禅房。
这位年轻比丘本是官宦子弟,因看破红尘出家,向来以勤学好问著称。
"师父,弟子对《心经》中的'色空不二'实在参不透,恳请师父开示。"寂安合掌请教。
蕅益大师放下手中经卷,温和地问:"你是如何理解'色空不二'的?"
"弟子以为,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都是虚假的,不要执着。"寂安如实回答。
大师摇了摇头:"若是如此理解,那就大错特错了。你这样理解,是把佛法当成了断灭论。"
寂安一愣:"请师父指教。"
"我且问你,既然一切皆空,你为何还要吃饭?为何还要修行?"大师反问道。
寂安顿时语塞。
这时,富商出家的云澈师兄也走了进来,正好听到这番对话。
他插话道:"师父,弟子以为,说空是为了不执着,但事情还是要做的。"
"这就对了一半。"大师点头道。
"佛法讲空,不是要你什么都不做,而是要你在做的时候不执着。"
大师起身走到窗前,指着院中的一棵松树:"你们看这棵松树,它是有还是无?"
"那当然是有的。"两人异口同声。
"那它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大师继续问。
寂安想了想:"按佛法讲,应该是虚假的,因为它会生老病死。"
"错!"大师语气加重。




"这棵松树既是真实的,也是虚假的。说它真实,是因为它确实存在;说它虚假,是因为它没有不变的自性。"
云澈问:"是否真假一体?"

大师摇头:"非也。不二者,非同一,乃本未分离。"
午后,大殿内聚集了十几位僧人。
蕅益大师正式开讲:"今日我们来参究'色空不二'的真义。"
老僧静昙首先发问:"师父,既然色空不二,那我们修行是为了什么?"
"修行是为了认清色空不二的本来面目。"大师答道。
"不是要消灭色,也不是要追求空,而是要在色中见空,在空中见色。"
年轻的沙弥不解:"师父,怎样才能在色中见空?"
大师拿起桌上的茶杯:"这个茶杯,你们说它是色还是空?"
"是色。"众人答道。
"那我把它摔碎了,它还是色吗?"大师做出要摔的手势。
"摔碎了就成了碎片,还是色。"寂安说。
"那我把碎片磨成粉,再把粉烧成灰,灰撒到风中,它还是色吗?"
众人开始沉思。
"这就是色中见空的道理。"大师解释。




"一切色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缘散即灭。所谓空,不是没有,而是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
云澈举手问:"那空中见色又是什么意思?"
"空不是虚无,不是什么都没有。"大师耐心解释。
"真正的空,是能生万法的空。就像虚空能容纳万物,却不被万物所染污。"
静昙点头:"师父,弟子明白了一些。可是具体修行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大师的目光变得深邃:"世人多以为修行就是要离开红尘,断绝世缘。"

"殊不知,真正的修行是在红尘中修,在世缘中悟。"
"师父,您是说在家也能修行?"一位居士装扮的听众问道。
"那当然可以。"大师肯定地说。
"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不是要逃避烦恼,而是要在烦恼中见到菩提的本性。"
寂安合掌:"是否世间与出世间本不二?"
大师颔首:"凡夫执色,小乘厌色,菩萨即色即空,不即不离。"
众人听得入神,纷纷点头称是。
大师继续开示:"《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在破除我们心中的分别。"
"什么分别?就是因为有一个真实的世间需要我们去厌离,有一个真实的涅槃需要我们去追求。"
"其实,此处就是道场,此心就是净土。关键是要有正确的见地和方法。"
夕阳西下,讲经即将结束。
蕅益大师站起身来,环视众人:"今日所讲,便是色空不二的本来面目。诸位可细细体会。"
寂安忽然想起什么,急切地问:"师父,我们虽然明白了道理,可具体如何在日常中体验色空不二?"
大师神秘地一笑:"这个方法,看似平常,实则殊胜。"
"古德曾说,若能掌握此法,即可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体验色空不二的境界。"
云澈追问:"师父,此法难学吗?"
"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大师缓缓道。
"难在需要彻底转变你们的认知模式;易在一旦掌握,时时刻刻都能修持。"
静昙沉思片刻,试探性地问:"师父,会不会是某种观想方法?"
大师摇头:"不是观想。观想还是在分别,还是在对待。"




"那会不会是持咒念佛?"年轻沙弥猜测。
"也不是。"大师继续摇头。
"持咒念佛虽好,但还不是我要说的这个心法。"
众人面面相觑,实在猜不出来。
大师见状,慢慢说道:"此法关键,只在四字。"
"这四字,是历代祖师证悟色空不二的精髓所在。"
"一旦明白了这四字的真义,你们就能明白什么叫'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却又处处都是佛法的显现'。"
寂安屏息凝神:"师父,这四字到底是什么?”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