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有些恩情,像山里的泉水,默默流淌十年不曾断绝。沈清岚知道,要不是那个素未谋面的方先生,她这辈子可能还在贵州山沟里,过着和母亲一样的日子。
每月准时到账的汇款,简短温暖的来信,支撑着她从山村走到北京,从高中走到博士。如今学成归来,她只想当面说声谢谢。
可命运这东西,总爱在你以为看清的时候,给你一个措手不及的真相。
01
2023年6月的北京,热得早。
沈清岚站在生物医学研究所的实验室里,手里捧着刚拿到的博士学位证书。红色的封皮在日光灯下发着光,烫金的字体格外扎眼。她的手有点发抖,不是激动,是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十年了。整整十年。
![]()
从贵州大山里那个土坯房,到北京这座顶尖学府的实验室,这条路她走得太不容易。要不是那个人,她现在指不定在哪个工厂的流水线上,重复着机械的动作,数着微薄的工资。
“清岚,发什么呆呢?”室友陆晓萌凑过来,“拿到博士证还不高兴?晚上请客啊!”
沈清岚笑了笑,把证书小心收进包里。她掏出手机,翻到相册最深处,那里存着一张照片——一张泛黄的汇款单。2013年9月15日,汇款人:方先生,金额:3000元。
这是她收到的第一笔资助款。
“晓萌,我得请几天假。”沈清岚说。
“干嘛去?刚毕业就这么忙?”
“去见一个人。一个我等了十年要见的人。”
沈清岚的声音很轻,轻得像怕惊动了什么。这些年,她给方先生写过无数封信,想要地址,想要电话,想要任何能够联系的方式。可回信永远只有简短的几句话:好好学习,不要分心。
她只有一个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58号。汇款单上的地址,也是她唯一的线索。
02
时间拉回到2013年秋天。
贵州梓溪村,一个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地方。山路十八弯,出村要走三个小时山路才能到镇上。沈清岚家的土坯房在村子最边上,墙皮掉得差不多了,露出里面的黄泥巴。
17岁的沈清岚坐在屋里唯一的桌子前,桌上放着一张大红色的录取通知书——北京某重点大学。这是梓溪村有史以来第一个考上北京的孩子。
可这份荣耀,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天大的讽刺。
母亲李桂芳蹲在墙角,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她用围裙擦了又擦,可眼泪就是止不住。男人三年前在矿上出事走了,留下十几万的外债。这些年,她起早贪黑,种地、养猪、上山采药,勉强供清岚读完高中。
大学?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妈,别哭了。”清岚把通知书推到一边,“我不去了,去广东打工,听说电子厂一个月能挣三千多。”
李桂芳哭得更凶了:“我对不起你爸,对不起你......”
就在母女俩抱头痛哭的时候,村支书老王气喘吁吁地跑来了:“桂芳嫂子!桂芳嫂子!有你家的汇款!”
李桂芳擦擦眼泪:“汇款?谁会给咱家汇款?”
老王把汇款单递过来:“省城寄来的,三千块!”
三千块!
在梓溪村,这可是个天文数字。李桂芳家一年到头,除去债务和生活开销,能剩下五百块就不错了。
沈清岚接过汇款单,上面的字很简单:“给沈清岚同学的学费资助——方先生”。
随汇款单还有一封信,信纸很普通,字迹工整:
“清岚同学,得知你成绩优异但家境困难,特提供资助。望你安心求学,不负青春。每月资助款会按时寄到。”
沈清岚的手抖得厉害。她不认识什么方先生,家里也没有姓方的亲戚。可这钱是真的,汇款单上的公章是真的。
李桂芳一下子跪在地上,对着门外磕头:“老天爷开眼了!老天爷开眼了!”
老王也激动得不行:“清岚这孩子有福气!肯定是哪个大老板看中了咱们村的好苗子!”
那天晚上,沈清岚抱着汇款单睡了一夜。她在心里发誓,一定要找到这个方先生,一定要当面跟他说声谢谢。
03
大学四年,沈清岚过得比谁都努力。
别的女孩逛街买衣服,她在图书馆啃书;别的女孩谈恋爱看电影,她在实验室做实验。除了方先生每月的三千块资助,她还做家教、发传单、在食堂帮工。
![]()
她给方先生写信,厚厚的信纸,写她的学习,写她的生活,写她的感激。她说想要个地址,想要当面道谢。
回信总是很短:“不必。好好学习。”
大二那年,她拿了国家奖学金,兴冲冲地写信说不用再资助了。
回信说:“这是两回事。安心读书,这是对未来的投资。”
研究生期间,沈清岚的才华开始显露。她的研究方向是癌症早期诊断,导师是国内这个领域的权威。她发表的论文登上了国际期刊,导师说她是百年难遇的好苗子。
资助金额涨到了五千。
沈清岚又写信,说真的不需要了,她有奖学金,有科研补助。
回信依旧简短:“收下吧。这也是我的心愿。”
读博期间,沈清岚参与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她提出的诊断新方法,把某种癌症的早期检出率提高了20%。这个成果轰动了整个学术圈。
可她心里始终有个结。那个改变她命运的人,她连面都没见过。
母亲李桂芳来北京看她,住在学校附近的小旅馆。母女俩吃饭的时候,李桂芳说:“闺女,人家不图回报,你就好好读书。等你有出息了,去帮助更多的人,这就是最好的报答。”
沈清岚点点头,可心里那个结还是解不开。
04
2023年7月,北京的夏天热得让人喘不过气。
拿到博士学位的第三天,沈清岚请了假。她换上最体面的衣服,提着从家乡带来的土特产,按着汇款单上的地址找去。
紫竹院路58号,是片老式居民楼。红砖墙,水泥楼梯,楼道里光线很暗。沈清岚问了好几个人,终于找到了那个门牌号。
三楼东户,防盗门有点旧了,门口摆着几盆花。
沈清岚深吸一口气,按下门铃。
开门的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看着有七十来岁,精神还不错。她正端着花洒,显然刚才在浇花。
“奶奶,您好,请问方先生住这里吗?”
老太太打量着她:“你找景行?他出差了,下周回来。姑娘,你是?”
沈清岚心跳加快:“我叫沈清岚,方先生资助我读书十年,我来道谢。”
花洒“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水洒了一地。
老太太的脸色变了,声音都在发抖:“你就是清岚?你就是那个清岚?”
没等沈清岚反应过来,老太太一把拉住她的手:“快进来!快进来!”
客厅不大,收拾得很干净。墙上挂着很多照片,有老照片,也有新的。老太太指着其中一张:“这是景行,我儿子。”
照片上是个四十来岁的男人,戴着眼镜,看着很斯文。
“他为什么要资助我?”沈清岚终于问出了憋了十年的问题。
老太太的眼圈红了,她坐在沙发上,半天没说话。
“这事,说来话长......”
![]()
老太太欲言又止的样子,让沈清岚心里七上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