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琵李社区,墨香与欢笑声在街巷间流转,文化阵地与民生服务在院落里相融——这里不仅是居民安居的家园,更是以文化凝聚人心、以服务温暖人心的“幸福共同体”。近年来,社区紧扣“文化惠民、文化利民、文化为民”理念,从阵地、活动、队伍三方面发力,尤其挖掘本土“枣梆文化”特色,让文化“软实力”成为社区治理“硬支撑”,绘就邻里和睦、活力满满的生活图景。
社区把文化阵地建在居民“家门口”,让公共空间变身“精神港湾”。依托闲置场地改造的“琵李文化客厅”,是社区最热闹的去处:书架上近千余册图书涵盖文学、科普、育儿等类别,使其成为社区全民阅读的主阵地。今年以来常态化开展“银龄读书会”、“亲子阅读打卡”等主题活动30余场,成功将书香气息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书画桌前,书画志愿者们带着孩子练书法,一撇一捺间传承传统文化。此外,居民议事厅、矛盾调解等特色空间,既满足居民多样化文化需求,也为邻里交流搭建起便捷桥梁。
![]()
文化活动“接地气”,更添本土特色,才能真正走进居民心里。社区摒弃“单向输出”模式,围绕居民兴趣与本土文化定制“文化菜单”。依托传统节庆,持续开展“戏曲进社区”、重阳敬老专场等民俗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面向不同年龄层开展的阅读推广、家风故事会、剪纸工坊等,精准满足了全龄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每季度还开展“枣梆戏小课堂”,邀请文化能人现场教唱经典选段,居民跟着哼腔、学动作,台上台下满是热闹。
![]()
队伍聚力,激活“内生型”文化动能,让社区文化“活”起来、“传”下去。社区积极培育本土文化力量,组建了24人的枣梆剧团以及广场舞、秧歌队等多支文体队伍。同时,依托超过200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并引入专业法律、心理咨询力量,构建起多元参与的志愿服务网络。通过推行“道德积分”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和文化服务的热情,形成了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从文化惠民到治理赋能,琵李社区通过文化社区建设,不仅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更走出一条以文化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让文明之花在社区绽放,让幸福生活变得可感可及。
从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到激发社区治理活力,琵李社区通过“古韵传承、德韵浸润”的生动实践,不仅激活了社区文化的内生动力,更探索一条以文化赋能社区治理的路径,社区发展动能被有效激活。(王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