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赛飞说:“打除皱针好是好,就是太贵,也很疼。我眉心这里打过,因为我演戏的时候这里老是皱眉,有川字纹,然后我就睡觉前用胶布粘住,心想你皱吧,还挺管用的,但是早晨撕开了以后它有黏糊糊的东西,我觉得不舒服,后来知道可以打针,就去打了,太疼了,而且很贵,还是算了吧!”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打针除皱”这事了?
不只是演员,身边的普通人、同事、甚至家里的亲戚,只要聊起脸上的皱纹,话题就会瞬间热起来。
何赛飞在节目里说的这段话,其实正好砸中了很多人的心事——皱纹,成为了现代都市人绕不开的一个“敏感词”。
有网友说:“我妈快60了,前阵子都在研究打针除皱,说是同事聚会有人看不出年纪,一问才知道是打了针。”
有人留言:“我才30,川字纹比我妈还深,天天贴胶布,撕下来脸上一层黏糊糊的,照样照镜子看到皱纹,心里还是不舒服。”
打针除皱,本来是医美诊所里的“高端项目”,现在却变成了茶余饭后的家常话题。社交平台上一搜,什么玻尿酸、肉毒素、线雕、热玛吉,光是名字就让人头晕。
每一个新出的医美项目,仿佛都在对外貌焦虑的人说:“快来,你还能再年轻点!”
但真相是,打针的疼、价格的高昂、心理的压力,和那一点点“变年轻”的希望,全都混在一起,成了现代人共同的外貌焦虑。
注射美容针剂是否安全,核心取决于施术医生的专业资质与药品来源是否正规。
有医疗专业人士指出,部分低价美容机构可能存在使用不合规产品的情况,这会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风险。
尽管相关部门已对医疗美容领域的各类违规行为加强了监管与查处,但选择尝试相关项目的人仍然不少,其背后原因,往往与人们追求年轻外貌的普遍心理有关。
演员何赛飞就曾公开谈及自己的类似经历,她提到,在尝试过一些外部方法效果有限后,最终也选择了注射美容。
她解释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在演戏做表情时,眉间形成的皱纹会比较明显。
其实不只是演员,每一个普通人,在照镜子看到皱纹的那一刻,心里多多少少都有点不甘心。
可现实就是,医美不是魔法,针打进去那一下的疼,钱包的缩水,和内心的焦虑,全都是真实存在的。
你可能会觉得,这种现象只在娱乐圈里,但其实,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被裹挟进了这场“外貌保卫战”。
身边有个朋友,去年刚升职,天天加班到凌晨,25岁就有了抬头纹。
她说:“看着比同龄人老,心里着急,连同事都开玩笑叫我‘大姐’”后来她咬牙去打了针,结果反复过敏,到现在还在吃药恢复。
有网友说得很直白:“除皱针就是心理安慰剂,花了钱,受了罪,最后还是会老。”
但话说回来,不打针就真的能坦然面对老去吗?
有些人会说:“自然老去就好”可现实是,工作、生活、社交,年龄带来的压力无处不在。
面试的时候,招聘经理多看你一眼,心里已经在算你的“性价比”;见客户时,皱纹多了两条,对方谈判时的眼神都变得不一样。
何赛飞说,“太贵了,太疼了,还是算了吧。”她的这句话像一块石头,砸进了所有为外貌焦虑的人心里。
是啊,贵的不只是钱,还有你的勇气、你的自尊、你对未来的那点不确定。
一位50多岁的女士,问她为什么要打针,她说:“我不是怕老,是怕别人觉得我老”这句话是真实的,也是扎心的。
我们都在被社会的“年轻标准”推着往前走,谁都怕落后,可是,打针到底能让你年轻多久?胶布撕下来,皱纹还在,镜子里的那个人,还是你自己。
有专家说,外貌焦虑背后,其实是社会对于年龄的“隐形歧视”,而医美,只是给了大家一个“短暂的喘息机会”。
这几年,监管部门加大了对医美广告的整治,强调不能过度宣传“抗衰老神话”。
但一边是广告铺天盖地,一边是现实压力如影随形,你想不焦虑都难。
朋友圈里有人发了一句话:“与其在意皱纹,不如在意自己活得是否开心。”
说到底,求美本身没有错,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在决定尝试之前,真得静下心来,找正规机构、有经验的医生。
变美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别让冲动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年轻的样子固然吸引人,但健康地、安心地变美,才真正让人心里踏实。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