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蛟龙下潜北极,中国首次深海协同作业

0
分享至

文︱刘澜昌

北极冰冷刺骨,但对于中国科学家来说,这里不仅仅是冰雪覆盖的荒原,更是一片等待探索的未知天地。今年,中国的北冰洋科考团队完成了一次令人瞩目的壮举——首次实现北极冰区载人深潜,并完成全球首例载人潜水器与无人潜水器的极地水下协同作业。对于科研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是中国极地探索能力的一次质的飞跃。



此次科考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考,但规模却是历次最大。科考队伍由数艘科考船组成,包括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极地”号破冰船、“探索三号”科考船,以及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深海一号”科考船。船队一路北上,最远航至北纬77.5度海域,直指地球最寒冷、最遥远的深海区域。

蛟龙”号的主驾驶傅文韬指出,过去潜水器总是单点作业,而这次,他们实现了载人潜水器与无人潜水器的联合作业。这意味着,在极地复杂环境下,不仅要解决通信、定位等基本技术问题,还要确保潜航的协同效率和安全性。协同作业的意义不仅在于操作难度,更在于科学采集能力的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潜水器提供了辅助决策和数据分析能力,让每一次潜航的效率和精度大大提高。

在此次北极科考中,“蛟龙”号完成十余次潜航,采集了183份生物样品,以及沉积物、岩石和海水样品。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助理研究员李梦娜指出,通过潜水器直接采集的样品质量明显优于传统拖网采集方式。这意味着,科研团队不仅能获取更多数据,还能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科学价值,为后续形态鉴定和深海研究提供坚实基础。



这次科考的技术难度和战略意义,引发了全球关注。数艘科考船的行动范围甚至引起了美国的注意,毕竟北极科考的科学价值之外,也蕴含着地缘战略的重要信息。对于中国而言,这不仅仅是科研突破,更是在全球极地科研舞台上的一次亮相,展现了自主研发、极地作业和深海潜航的综合能力。

科学探索从来都不是轻松的旅程。北极的冰层厚重、海况复杂,深海潜航更是技术、勇气与智慧的综合考验。每一次下潜都意味着面对未知、面对风险,而“蛟龙”号和无人潜水器的协同作业,正是技术与经验的结晶。科研人员不仅在实验室里分析数据,更是在冰冷海域中实践验证技术,挑战自然极限。

人工智能的加入,也让这次北极深潜更加引人注目。在深海复杂环境下,AI辅助潜水器分析水下数据、识别生物特征、优化潜航路线,成为科学家们的“第二双眼睛”。技术与科学的结合,让深海探索不再单纯依赖人力,而是进入智能化协作的新阶段。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中国极地科考的快速发展,是科研投入、技术积累和战略布局的结果。从“雪龙2”号到“蛟龙”号,从单点作业到协同潜航,中国的极地科研能力正在迈向世界领先。这不仅仅是科研成果的展示,更是中国科技体系成熟与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的体现。

每一次深潜,每一份样品,都代表着中国科学家对极地未知的探索精神。183份生物样品、沉积物和海水样品,不仅能推动深海生物学、海洋地质学等多领域研究,也将为未来极地环境保护、资源评估提供宝贵数据。科研的意义不仅在于突破技术,更在于积累知识,为人类理解极地生态提供依据。

这场北极深潜行动,告诉世界,中国不仅能在极地开展大型科考,而且能够在极端环境下实现高精尖的技术协同。科研与技术相辅相成,挑战与智慧并存,每一次潜航都是科学探索的脚步声,敲击在冰封的北极,也敲响了全球科研的新局。

深潜北极,协同作业,中国用实力书写着科研的新篇章。科学探索没有终点,只有不断的创新与挑战,而“蛟龙”号和无人潜水器的首次协同作业,标志着中国极地科研的一个新起点。未来的北极,将不再只是白雪与冰川的世界,也将是中国科学家智慧与勇气的舞台,深海的秘密,正在被一一揭开。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保卫处招聘要求硕士学历,高校回应

保卫处招聘要求硕士学历,高校回应

大象新闻
2025-11-03 20:32:02
荷兰停止向中国安世晶圆供货,德国态度180度转变,令全球吃惊

荷兰停止向中国安世晶圆供货,德国态度180度转变,令全球吃惊

张鴘喜欢软软糯糯
2025-11-03 10:56:11
朝阳40多个街道300多个社区(村)被抽中,快来看看有没有您家?

朝阳40多个街道300多个社区(村)被抽中,快来看看有没有您家?

家住朝阳
2025-11-03 18:54:10
雷军又被质疑!小米空调10年包修承诺炸屏,网友拆穿套路

雷军又被质疑!小米空调10年包修承诺炸屏,网友拆穿套路

吃瓜局
2025-11-02 15:30:18
女子出轨上司被公公现场抓到,公公答应保密,却要儿媳满足个条件

女子出轨上司被公公现场抓到,公公答应保密,却要儿媳满足个条件

林林故事揭秘
2025-01-18 11:46:56
天津市2025-2026年供热时间会提前吗?官方回复来了…

天津市2025-2026年供热时间会提前吗?官方回复来了…

天津生活通
2025-11-03 11:34:55
CCTV直播!德国冠军赛赛程出炉:张本智和夺冠难!国乒全员弃赛

CCTV直播!德国冠军赛赛程出炉:张本智和夺冠难!国乒全员弃赛

好乒乓
2025-11-03 12:25:45
曝红军村方向的俄军司令被解职!乌克兰发起局部反攻

曝红军村方向的俄军司令被解职!乌克兰发起局部反攻

项鹏飞
2025-11-03 16:12:40
有一种痛苦叫买了“横厅”,不想住也卖不出,彻底沦为不动产

有一种痛苦叫买了“横厅”,不想住也卖不出,彻底沦为不动产

室内设计师有料儿
2025-11-03 16:49:03
高盛:中国股市正迈进增长期 AH股指数至2027年底潜在回报达30%

高盛:中国股市正迈进增长期 AH股指数至2027年底潜在回报达3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3 13:23:16
“机械飞升”将成真?Neuralink首例受试者近况曝光 马斯克暗示其将植入双脑机设备

“机械飞升”将成真?Neuralink首例受试者近况曝光 马斯克暗示其将植入双脑机设备

财联社
2025-11-01 13:34:21
不夺冠就走?外媒:斯卢茨基愿回欧洲执教,有合适报价可离开申花

不夺冠就走?外媒:斯卢茨基愿回欧洲执教,有合适报价可离开申花

国足风云
2025-11-03 11:26:14
俄罗斯最大石油港口遇袭!5艘万吨油轮起火爆炸

俄罗斯最大石油港口遇袭!5艘万吨油轮起火爆炸

项鹏飞
2025-11-03 20:38:50
41岁白百何罕见露面,她的下胯变得好大呀,脸也胖了,像个大妈

41岁白百何罕见露面,她的下胯变得好大呀,脸也胖了,像个大妈

广西阿妹香香
2025-10-29 16:09:46
5种被医生列入黑名单的牙膏,长期用或会致癌,看看你家有吗

5种被医生列入黑名单的牙膏,长期用或会致癌,看看你家有吗

二大爷观世界
2025-11-03 21:36:20
55年大授衔他猜自己中将,却被授大校,气得他一辈子不穿大校军装

55年大授衔他猜自己中将,却被授大校,气得他一辈子不穿大校军装

小豫讲故事
2025-10-30 06:00:03
零跑破7万,蔚来破4万,鸿蒙智行创新高!10月销量谁最猛?

零跑破7万,蔚来破4万,鸿蒙智行创新高!10月销量谁最猛?

电动星球News
2025-11-01 22:44:52
钱再多有什么用?从主持人到“精神病”,48岁李维嘉现状令人唏嘘

钱再多有什么用?从主持人到“精神病”,48岁李维嘉现状令人唏嘘

山河月明史
2025-09-27 10:10:56
这竟然是贾玲?变化也太大了,真的快认不出来了

这竟然是贾玲?变化也太大了,真的快认不出来了

科学发掘
2025-11-01 14:38:23
王晶,戳穿谢霆锋和王菲在一起的真实原因,他也给女人们提了个醒

王晶,戳穿谢霆锋和王菲在一起的真实原因,他也给女人们提了个醒

除夕烟火灿烂
2025-11-01 12:30:51
2025-11-03 22:23:00
刘澜昌 incentive-icons
刘澜昌
香港资深媒体人
1635文章数 108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余承东内部信:鸿蒙下一步要实现上亿覆盖

头条要闻

郑丽文公开表态愿意访问大陆100次:要来解决2个问题

头条要闻

郑丽文公开表态愿意访问大陆100次:要来解决2个问题

体育要闻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 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娱乐要闻

男导演曝丑闻 蒋欣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财经要闻

最新省市GDP:谁在飙升,谁掉队了?

汽车要闻

环比增长28.7% 方程豹品牌10月销量31052辆

态度原创

时尚
健康
手机
公开课
军事航空

今年秋冬最时髦的穿法:外套+连帽卫衣,减龄又松弛!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手机要闻

真我GT8 Pro阿斯顿马丁F1限量版外观公布:车队同款激情柠撞色+银翼徽标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美总统威胁对尼日利亚动武 尼方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