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假期,当许多人奔波在景点与旅途之间时,江苏的球迷们却用一场规模空前的足球盛宴,展现了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四场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1/4决赛,竟累计吸引15.8万人现场观战,场均人数逼近4万。其中,南京奥体中心更是以61355人的惊人数字,再度刷新赛事上座纪录。
![]()
业余联赛的职业热度
苏超的火爆并非偶然。早在今年6月的常规赛中,赛事已显露出“破圈”势头——第四轮场均观众超2.5万人,徐州主场更是创下30823人的当时新高。而本轮淘汰赛,徐州奥体中心再度涌入30336人为家乡球队助威,南通主场则用一场5-0的大胜引爆全场。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场省级联赛的运营模式完全对标职业赛事:南京至淮安的“球迷高铁专列”、人民海军用13艘“城市命名舰艇”隔空助阵、扬州赛前的飞行编队表演……这些创新互动,让比赛从单纯的竞技升级为城市文化的狂欢。
![]()
苏超的成功,背后是“一场赛事带动一片区域”的精准实践。
文旅联动:扬州借赛事推出景点免票政策,瘦西湖游客数从2.4万暴涨至9万;淮安在奥体周边打造美食市集,比赛日当地企业销售额较上周同期激增48%。
情感共鸣:各城市利用“方言梗”“文化梗”强化归属感。常州队虽一度因连败被戏称“笔划不够用”,但球迷仍高呼“继续战斗”;连云港与淮安则借“吴承恩与花果山”的渊源,在中场表演中巧妙展现地方特色。
![]()
苏超的现象级热度,印证了全民健身与本土文化结合的巨大潜力。对比同期海南举办的26场体育赛事(观赛人次30万),苏超仅用4场足球赛便实现半数流量,其聚焦地域情感、深化场景运营的策略值得借鉴。
有球迷调侃:“这氛围让人忘了是业余联赛!” 而赛事组织者或许更清醒:下一步,如何将短期流量转化为可持续的体育消费动能,才是真正的挑战。
当“省级联赛场均4万人”不再成为新闻,中国体育产业的土壤才真正肥沃。苏超的爆火,不仅是足球的胜利,更是一场关于城市认同与文体旅融合的生动实验。
![]()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