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短剧行业凭借“短平快”形态与灵活商业模式,成为中国影视市场“新增长极”。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15亿元(同比增35.1%),用户达5.76亿(占网民超52%),超越网络外卖用户规模,稳居数字文化消费核心领域。云木长风创始人兼CEO李思源围绕行业增长、转型、出海及技术赋能等议题,分享深度洞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
李思源(左)主持人(右)
供需共振+模式创新:解码短剧爆发逻辑
李思源认为,短剧爆发是供需匹配与模式创新的结果。需求端,碎片化消费成主流,单集1-3分钟的短剧适配通勤、午休场景,92%用户通过移动端观看,“随时可看”特性降低消费门槛;供给端,2024年全国上线微短剧2.4万部,相关企业超8.33万家(同比增27.5%),全产业链协同能力提升,供给充足。
更关键的是商业模式突破:早期以付费点播(IAP)为主,2024年广告变现(IAA)崛起,市场规模达250亿元,免费用户占比超50%,形成“双轮驱动”。如红果免费短剧靠“看广告解锁剧集”,月活用户达1.58亿(同比增551%),推动短剧从“小众”走向“全民”。
从“产品”到“作品”:短剧2.0时代变革
短剧已从1.0“流量导向”迈入2.0“品质导向”,实现“产品”到“作品”转型,背后是政策、内容与商业模式的融合。政策上,广电总局明确分级审核:100万元及以上短剧需国家审核,30万-100万元由省级监管,30万元以下由平台负责,倒逼行业规范化。
内容上,题材从“霸总”“逆袭”转向多元,家庭伦理、社会热点等题材涌现。如《我中专生横扫全球数学大赛》紧扣教育焦虑,《女婿回乡中秋好团圆》呼应节日情感,作品通过真实矛盾与细腻表达承载社会价值,提升文化内涵。
商业模式上,“双轮驱动”巩固,混合模式(IAAP)出现,用户可自主选择“付费”或“看广告”,部分平台还推出“二轮版权”“品牌定制”等衍生方式,通过剧情植入等实现品牌与内容融合。
文化输出+本土化:中国短剧出海路径
国内市场成熟后,出海成新增长曲线。2024年1-8月,DramaBox海外收入8954万美元,ShortTV下载超4720万次,北美为最大市场(美国占28%下载、64.8%收入)。李思源指出,出海核心是“内容共鸣+本土化+技术赋能”。
优质内容是关键,“逆袭”“家庭温情”等题材蕴含的共通价值,跨越文化壁垒;本土化适配同步推进,如东南亚推出方言版、北美优化付费流程;AI算法分析用户数据,实现“千人千面”推送,提升留存转化。据预测,海外短剧长期规模达144-640亿美元,李思源强调:“短剧出海是文化‘软输出’窗口,助力构建文化认同。”
AI全链路赋能:开启营销新范式
AI正重塑短剧创作、分发、营销全链路。李思源认为,AI是效率与价值增长关键,尤其在营销端凸显“精准化”。如百度AIMax短剧版可自动生成AIGC素材,优化信息流投放,某案例中完播率提升29.7%。
营销场景上,“搜索+推荐”矩阵成型:用户搜热门剧名(如《宫女扶摇录》),平台通过IP品专首位推送;“百+智能稳投”等工具批量管理账户、监控ROI,降低成本。品牌合作也更深度,“品牌定制剧”将产品植入剧情,评论区挂载转化组件,实现“品效合一”。
深耕变革,助力数字文化发展
站在行业2.0节点,李思源表示,云木长风将以“推动品质升级、传播文化价值”为目标,聚焦内容、技术与全球化。“515亿元只是起点,随着精品化、全球化、智能化推进,短剧将成数字文化增长引擎。”未来,云木长风将探索“内容+技术+商业”路径,为行业贡献力量,助力中国短剧闪耀全球。
关于云木长风:云木长风提供国家级新闻发掘服务,聚焦品牌权威价值的长期沉淀,凭专业实力为品牌构建高端可信形象。创始人深耕政企营销与品牌战略,曾深度投身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团队始终以国家级项目标准为基准定制服务,严守“需求锚定-线索提纯-规范对接-交付保障”闭环流程,确保服务契合国家主流宣传导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