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回老家吃了很多次酒席,其中很多都是结婚的酒席。
小的时候我还非常喜欢去看结婚的仪式,现在长大之后倒也没有这些兴趣了,看结婚仪式的也都是一些中年的大叔大妈和一些小男孩,小女孩,其中小女孩多一些。这里所说的小女孩是指那些没有办法玩手机,没到那个接受年龄的小女孩,大概是六七岁左右吧。
这个时候我就有了一个很诡异的猜想,当然也是我一些很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多理性讨论。
我就在想结婚庆典仪式和女性崇拜以及女权意识有什么样的关系?
这个时候突然就想到,在以前没有互联网,没有现代传媒的时代,人们了解外面的事件都是靠口耳相传,对事件也如此,对人就更如此了,人们只了解身边附近的人。
对于男孩子来讲,小时候他们会听很多的故事,但其中大部分关于人物塑造的都是一些英雄故事。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东西,所以男生在小的时候可能会自然而然的将自己的偶像设置为一些战争中的英雄。
而对女性来说,她们小时候的故事就不多,即便有一些也都是教育她们如何成为贤妻良母的故事。
这个时候她们了解身边女性的经历,就少去了口耳相传这样的经历,因此她们只能通过旁观的方式去确定自己的偶像。
而结婚仪式就是一个巨大的旁观仪式,在这个过程中,极少接触到外界的女生,看到新娘子出嫁时候被打扮的十分漂亮,因此可能会心生羡慕或敬仰,于是产生自己想要成为新娘或要嫁人的冲动。
这可能就是结婚仪式与偶像崇拜之间的关系。
当然,以上所有的情况假定在流媒体并不发达的时代,人们获取资源和偶像方式十分匮乏的时代。
到流媒体时代后,女性获得了解他人的途径增加,可以从报纸,可以从书本,可以从手机,互联网上来了解到其他的女性形象。因此她们的偶像就不仅仅局限为一个村子里面能够旁观到仪式中的美丽的新娘,他们可以崇拜各种各样的偶像,例如综合格斗拳手、喜剧艺人、演员、又或者是一些男性作为偶像。
当然关于为什么之前没有男性作为偶像,我可能没有太明确的思路,可能是因为离得太近了,无法成为偶像,反而可能会将这种仰慕和钦慕误认为是暗恋。而互联网拉远了相处范围,可能就会明确的区分恋情和仰慕。
当女性的偶像从结婚新娘转变为其他女性或男性的时候,女性就不将自己的意义定义为结婚和找到心爱的男性,从而变得更独立,更自我。
因此可能这也是一种女权觉醒的方式和途径。
当然这上面很多都是一些很不成熟的思考,希望大家可以理性的在评论区进行学理性的讨论。
这个或许属于社会学的相关范畴,又或者属于流行文化明星研究的范畴。说不定可以有相关的人受到启发,就借此写一篇论文,这也是有可能的吧,我不太清楚这个选题的研究价值与否,但是对我来说可能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一段小小的头脑风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