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 —— 咚 —— 咚咚咚!” 云雾缭绕的德夯峡谷间,百面苗鼓突然齐鸣,震得崖壁上的枫叶簌簌飘落。10 月 7 日,国庆与中秋交织的最后一天,素有 “天下鼓乡” 之称的湘西吉首德夯苗寨,用一场穿越千年的鼓舞盛宴,为长假画上最滚烫的句号。当最后一记鼓点在群山间回响,来自上海的游客林晓红捂着胸口感叹:“这鼓声里藏着苗家人的魂,也撞得人心潮澎湃。”
![]()
这场让游客动容的百人鼓舞表演,是吉首市双节期间 39 项文旅活动中的重头戏。清晨的阳光刚爬上矮寨大桥的钢缆,德夯村的晒谷场上已排起整齐的鼓阵。鼓手们身着绣着盘长纹的苗服,头顶的银冠随着呼吸轻轻颤动,鼓面蒙着的黄牛皮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 —— 那是苗家人沿用千年的制鼓古法,每一面鼓都要经过选皮、鞣制、绷鼓等十二道工序,才能承载起 “安放先祖灵魂” 的神圣使命。
![]()
“点睛醒鼓!” 随着州级非遗传承人龙子霖一声高喊,两位长者手持朱砂笔,郑重地在居中最大的鼓面上点下双目。这一幕让围观的游客瞬间安静下来,没人敢随意拍照喧哗。龙子霖后来解释,这仪式藏着苗族人的敬畏:“老祖宗说,鼓点睛后便有了灵性,能通天地、连古今。”61 岁的他站在鼓阵边缘,虽未亲自上阵,却时刻关注着敲边鼓的弟子 —— 在湘西苗鼓舞中,敲边是灵魂所在,“二夹一” 的节奏口诀里藏着整套表演的密码,第一拍前半拍双手齐敲鼓边,后半拍仅用右手发力,稍有偏差便会乱了全局。
![]()
鼓点从舒缓渐至急促,“乾坤鼓演” 环节正式开启。年轻鼓手们脚下生风,时而如插秧般弓步前伸,时而如织布般轻转腰身,鼓棒在手中幻化出多样形态。最令人震撼的是 “百鼓齐鸣” 的高潮,鼓手们同时使出 “马步横枪”“横扫千军” 的武术动作,鼓点密集如惊雷,震得地面微微发麻。这并非刻意炫技,而是龙子霖 2002 年融入苗拳创编的撼山鼓技法,原本轻柔的传统鼓点就此有了 “撼山震地” 的力量,恰如苗族先民在迁徙路上不屈的呐喊。
![]()
人群中突然响起一阵欢呼,原来是 “鼓舞同心” 互动环节开始了。龙子霖的徒弟龙翠梅手把手教游客握鼓棒,“手腕要活,力道要沉,就像把心事敲进鼓里”。来自武汉的大学生陈宇试了三次才找到节奏,汗水顺着额角流下:“原以为只是简单敲鼓,没想到每个动作都有讲究,这一下午比健身还累,却特别痛快。” 不远处,几位身着汉服的姑娘跟着鼓点起舞,银饰碰撞声与鼓声交织,成了峡谷里最灵动的音符。
![]()
这场鼓舞盛宴的背后,是苗鼓穿越千年的生命力。龙子霖坐在鼓边休息时,给游客讲起了 “无事不动鼓” 的老规矩。在从前的苗寨,鼓是神圣的存在,只有祭祀、祈福或椎牛还愿时才能敲响。他还记得十多年前参加的一场椎牛仪式,女子们先打传统鼓,用梳妆、采茶的轻柔舞姿 “引出邪祟”,而后各路鼓手才轮番上阵,武术鼓、猴儿鼓一直响到天明。如今虽没了这些禁忌,但鼓里的精神从未变过 —— 屈原在《礼魂》中写下的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在今天的德夯寨依然鲜活。
![]()
德夯的鼓声尚未停歇,乾州古城的打铁花已在夜幕中绽放。作为吉首 “月满兵城・家国同庆” 活动的核心,古城里红灯高悬,巨幅国旗在人群中传递。当打铁花匠人扬起千余度的铁水,夜空瞬间开出金色繁花,岸边的苗鼓也适时响起,与游客的欢呼声汇成一片。来自重庆的家庭游客李娜抱着孩子拍照,镜头里既有铁花的璀璨,也有鼓手上扬起的鼓棒:“白天看鼓舞懂了苗家历史,晚上看铁花感受家国热闹,这趟旅行太值了。”
![]()
在矮寨奇观旅游区,鼓点还与现代潮流撞出了火花。“非遗万象街” 上,漆扇、苗绣摊位前围满了人,而不远处的悬崖栈道上,游客们正与巨幅国旗合影,身后就是云雾缭绕的大峡谷。高空秋千的尖叫声与远处的鼓声遥相呼应,形成奇妙的对比。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双节期间仅矮寨就接待了十余万游客,不少人白天挑战飞拉达,晚上专门赶来德夯看鼓舞,“传统与刺激在这里一点都不冲突”。
![]()
湘西不夜城的动漫展上,更有意外之喜。当 coser 们与苗鼓传承人同台,现代舞步遇上传统鼓点,年轻游客瞬间沸腾。00 后博主肖君宇举着相机拍个不停:“以前觉得非遗老气,今天才发现苗鼓这么潮,这视频发出去肯定火。” 他不知道的是,这种融合早有渊源 —— 从蚩尤时期的战鼓,到驱赶野兽的信号,再到如今的文化盛宴,苗鼓从来都是跟着时代生长的活态遗产。
![]()
深夜的德夯苗寨,长桌宴已经开席。血粑鸭、酸汤鱼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鼓手上了年纪的阿婆给游客夹菜,说起今天的表演眼里闪着光:“以前鼓是苗家的根,现在鼓是吉首的名片,你们来了,这鼓才算真的活了。” 月光爬上鼓面,映出满桌笑脸,龙子霖突然拿起鼓棒轻敲,舒缓的鼓点里全是温柔,“这是《元鼓》的调子,敬先祖,也敬远方的客人”。
![]()
这场双节的鼓乐盛宴,终究在月光中落下帷幕。但那些鼓点早已刻进游客的记忆里:是德夯峡谷中百鼓齐鸣的震撼,是古城铁花下鼓声的温暖,是传承人指尖流淌的坚守,也是年轻人眼中迸发的新奇。正如龙子霖说的,苗鼓是湘西的心跳,而这个假期,每一位游客都触摸到了这份鲜活的脉动。
![]()
当游客们陆续离开,龙子霖和徒弟们开始擦拭鼓面。他望着峡谷深处,计划着明年要找回传统苗鼓的制作技艺,让更多人知道 “真正的湘西苗鼓是什么模样”。而吉首的山水间,仿佛还回荡着那穿越千年的鼓点 —— 那是先祖的叮咛,是民族的呐喊,更是新时代里,传统与现代共生的欢歌。或许下次你来,还能听见这震撼人心的声音,因为湘西的鼓,永远为懂它的人而鸣。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