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不易。如果您对本人的作品感兴趣,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您的鼓励和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戎马一生辅聂帅,政工泰斗;急流勇退让贤路,高风长存。”这是开国上将朱良才追悼会上的一幅挽联,正是对朱良才上将光辉一生和高尚品格的高度概括。
不计上下干革命
朱良才,原名朱绍时,1900年出生于湖南汝城。朱良才家境贫寒,由母亲抚养成人,深知读书不易,从小勤奋好学。在亲戚帮助下到衡阳入初中学习1年,因战乱辍学回乡。他与别人共同办学堂,教书3年。不同于许多工农出身的红军战士,朱良才是“从教员到共产党员”。
朱良才192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后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开始了他壮怀激烈、九死一生的革命生涯。
他1930年秋任红9师政治委员,1931年初任红15军政治委员,后改任博生师(即红14师)政治委员,红34师政治部主任,军委总卫生部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红31军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教导团政委兼团长,红30军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等职。
短短的两年中,朱良才的职务几上几下,几大几小;又文又武,又前又后。但他从不计较职务的高低大小,不考虑工作性质、环境的变化,一切以为了党的事业需要为条件,党需要他在哪里做工作,他就在哪里做工作;党需要他做什么工作,他就做什么工作,一切听从党的安排。
抗日战争时期,朱良才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成为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最得力的政治助手。
![]()
辞职也是对党负责
1955年朱良才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5-1958年任北京军区首任政委,主持首都卫戍区政治工作。
由于长期战争生涯中多次负伤,加上高强度工作,导致朱良才严重神经衰弱,常需药物维持精力。
1958年时虽仅58岁,但朱良才深感身体难以胜任北京军区政委要职,担忧影响军队建设。
朱良才一生淡泊名利,曾言:“职位是革命的岗位,不是个人财产。”
他认为新中国的军队需要年富力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干部,主动让贤是对党负责。
得知他这一想法后,不少人劝他最好边治病边工作,不要主动退下来。有的好心人还找朱良才的夫人——老红军战士李开芬,希望她劝止朱将军退位。朱将军对夫人推心置腹地说,咱们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革命幸存者,为了党的事业有什么不能退的。主动让位这个头,我带定了。
1958年向中央军委递交辞呈,请求免去北京军区政委职务,成为首位主动辞职的开国上将。
为了尽快退下来,朱良才专程去找中央苏区革命时的老首长周恩来总理,郑重提出辞职让位请求。周总理让朱良才好好考虑考虑。之后,朱良才又两次面见周总理,提出请求。
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人多次挽留,但见他态度坚决且健康确有问题,最终于1958年底批准请求,并高度赞扬其“觉悟高、顾大局”。 周恩来总理还评价道:“他为我们老干部作出了一个榜样。”
辞去职务后,朱良才拒绝享受特权待遇,仅保留全国政协委员身份。
![]()
结语
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筹备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对请他担任中顾委的顾问的提议,朱良才也婉拒了。
朱良才晚年仍然保持简朴作风,专注党史研究,1980年代仍多次接受采访还原历史细节。
1989年2月22日朱良才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朱良才的一生,从井冈烽火到首都政委,最终以“主动归隐”完成对信仰的最后一重坚守,其名字不仅镌刻在战功簿上,更以无我之境为后世立下一座精神丰碑。
![]()
本文系作者自己收集、整理创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