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刘主任,听说省里的审计组下周就到了?”王志远在电话里问道,声音平静无波。
“是啊,王县长有什么指示?”刘峰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慢。
“没什么,就是随便问问。你们那个‘生态园’项目,是县里的门面,可要经得起查。”
挂掉电话后,王志远看着桌上那份厚厚的举报材料,十年来第一次露出了微笑。
有些账,不是不算,是时候未到。
01
王志远今年五十二岁。
当了二十多年干部,从乡镇干事一步步干到副市长,本该是稳步上升的年纪。
却因为不愿在市里派系斗争中选边站,被“发配”到了这个全省最穷的县,挂职副县长。
妻子在市里教书,女儿去年刚考上大学,日子平淡如水。
如果没有那件事,一切都会更好。
被贬,对于他来说不是最痛的。
但这次,格外刺骨。
刘峰比他小七岁,是市里某派系的红人,如今是县委办公室主任,实权在握。
两人并无私交,但刘峰看他的眼神,总是带着胜利者的审视。
王志远有个“污点”,十年前他经手的一个项目,被查出程序瑕疵,虽然他本人没贪一分钱,但还是被了个处分,错过了提拔。
这件事,成了刘峰他们攻击他“思想僵化、不守规矩”的把柄。
十年了,就像一根刺,扎在心里。
刘峰有个得意之作,就是县里的“生态园”形象工程。
投资上亿,是他升迁的关键政绩。
为此,刘峰得意了大半年。
逢会就讲“生态园”是县里发展的新引擎。
王志远每次听到,心里都不是滋味。
不是嫉妒。
是觉得讽刺。
一个靠虚报预算、偷工减料堆起来的“政绩”,有什么资格这么得意。
十年前,王志远还是个年轻干部,有冲劲,想干事。
结果被卷入派系斗争,成了牺牲品。
被了处分,调离了核心岗位。
走投无路时,他想过找老领导诉苦。
“小王,官场就是这样,忍一忍,熬过去。”
老领导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
“你还年轻,只要心里装着老百姓,总有机会。”
王志远听了老领导的话,没再申辩。
他相信,清者自清。
况且,是组织培养了他,总不能因为一点委屈就撂挑子。
“行,我服从组织安排。”
王志远说这话的时候,心里其实已经决定了。
去基层就去基层,正好能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做点事。
两年后,王志远调到另一个县,从副科干起,凭实干慢慢恢复了口碑。
刘峰当时还是个办公室文员,见过他几次。
“王处长,您真是我们的榜样,受了委屈还这么拼。”
刘峰当时的表情,毕恭毕敬。
王志远看着他的脸,到嘴的话又咽了回去。
算了,都是同事。
未来的路还长,总不至于把人看死。
“好好干,年轻人要有担当。”
王志远这才露出笑容。
“是是是,我一定向王处长学习。”
刘峰点头哈腰,但眼神里闪过一丝别样的光。
从那以后,王志远再没提过那件事。
他发现,在官场,解释是苍白的。
只有干出成绩,才是最有力的回应。
02
那件事对他来说虽然是个坎,但还不至于压垮他。
工作还算顺利,口碑也慢慢回来了。
就当是交了学费吧。
但是王志远心里清楚,这笔账他记着。
不是因为处分,是因为心寒。
第五年,刘峰的生活开始有了起色。
靠着钻营,当上了办公室副主任。
第七年,刘峰买了一辆豪车。
在同学聚会上,他开着车来的,很是风光了一把。
第九年,刘峰当上了县委办公室主任。
在朋友圈里,他晒了好几次陪同市领导视察的照片。
第十年,刘峰主持的“生态园”项目开工。
刘峰更加得意忘形了。
这十年来,刘峰从来没有对王志远表示过丝毫尊重。
仿佛王志远当年的“污点”,是他今天高升的垫脚石。
王志远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发现人性真的经不起考验。
权力面前,什么同志情谊都是假的。
今年的全县干部大会,是在县委大礼堂举行的。
全县科股级以上干部两百多人坐着。
刘峰坐在主席台上,意气风发。
“我们县的‘生态园’项目,是刘主任亲自抓的,是县里的一号工程!”
县委书记在讲话中特意提到。
“现在这年头,抓经济多难啊,刘主任能拿下这个项目,非常有魄力!”
“咱们县总算有了个新名片!”
刘峰坐在那里,脸上写满了得意。
“那是,这都是县委正确领导,我也就是跑跑腿。”
刘峰摆摆手,但掩饰不住的骄傲。
“不过说起来,这些年我确实没少操心。”
“为了这个项目,我头发都白了不少。”
“但是值得,现在总算看到成果了。”
王志远坐在台下,默默地听着。
听着刘峰的“谦虚”,心里五味杂陈。
“对了,有些同志思想保守,对新项目不理解。”
刘峰突然话锋一转,目光扫向王志远。
“总觉得这有风险,那有问题。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
王志远抬起头看了刘峰一眼。
操心?
他倒是舍得吹牛。
可是项目里的猫腻,他敢说吗?
“志远同志,你虚心要多学习。”
一个市里下来的老领导说道。
“是啊,刘主任这方面是专家,你要多请教。”
刘峰不以为意。
“现在发展这么快,思想跟不上就要被淘汰。”
“人这一辈子,不能总守着老黄历。”
王志远点点头,没有再说话。
但心里已经下定了决心。
是时候让刘峰知道,有些事,不是不报。
大会结束后,王志远回到招待所。
路上,司机问他:“王县长,您今天怎么了?感觉心情不太好。”
“没什么,就是想起一些事情。”
王志远没有详说。
这十年来,他从来没有跟家人提过当年受的委屈。
不是不信任家人,是觉得没必要让他们跟着担心。
况且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就该自己承担后果。
但是今天听到刘峰的影射,他真的忍不住了。
回到招待所,王志远坐在书桌前,久久没有出来。
他打开抽屉,拿出那本磨破了封面的旧工作手册。
女儿马上要毕业了,他希望她能在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里工作。
可是刘峰这样的人,靠着投机钻营上位,会给年轻人树立什么榜样?
王志远越想越气。
他打开电脑,开始搜索“生态园”项目的相关信息。
他发现,项目的承包商,是刘峰的妻弟。
王志远心里有了主意。
03
第二天,王志远找了个借口去了趟老干部活动中心。
“赵书记,最近身体还好吧?”
王志远给正在看报纸的退休老县委书记赵书记递上烟。
“还行,死不了。”赵书记接过烟,指了指对面的棋盘,“杀一盘?”
王志远坐下,两人摆开棋局。
“听说,县里的‘生态园’项目,搞得很大?”赵书记一边下棋一边问。
“是啊,刘主任抓的,一号工程。”
王志远应道。
“哼,一号工程?我看是‘一号问题’!”
赵书记把棋子重重地拍在棋盘上。
“那个项目,从根上就烂了!”
王志远心中一动,没有说话。
赵书记压低声音:“我有个老部下在审计厅,前两天跟我吃饭,无意中提到,他们收到了关于这个项目的匿名举报。”
“举报说项目虚报预算,偷工减料,问题很严重。”
王志远看着赵书记,赵书记也看着他。
两人心照不宣。
“小王,你刚来,情况不熟,要多看,多听,少说。”
赵书记叹了口气。
“但是,有些事,该管的时候,还是要管。”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从赵书记家出来,王志远手里多了一张纸条,上面是一个电话号码。
他看着手机里的号码,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既期待,又忐忑。
十年了,该是时候让刘峰付出代价了。
但是这样做,真的好吗?
毕竟是同僚,毕竟是县里的项目。
王志远犹豫了。
晚上,他给市里的老领导打了个电话。
“什么?你要动刘峰?”
老领导在电话里很惊讶。
“他现在是红人,你这时候出头,对自己没好处。”
“我当年受了委屈,认了。但他不能拿着老百姓的血汗钱,往自己脸上贴金!”
王志远的声音很平静。
“那你想怎么办?”
“审计组下来之前,把材料递上去。”
王志远的态度很坚决。
“这是原则问题,不是个人恩怨。”
老领导沉默了一会儿:“……你既然决定了,就谨慎点。注意保护自己。”
王志远不再多言。
他知道,这一步一旦迈出去,就没有回头路了。
刘峰的政治生涯,可能因此结束。
但是他们有想过那些被虚报的款项吗?有想过那个可能存在的“豆腐渣”工程吗?
没有。
他们只顾着自己的政绩,把公权力当作私器。
第二天上午,王志远坐在办公室里,手机就放在桌上。
省纪委的举报电话号码在纸条上静静地躺着。
只要拨通这个号码,一切就会发生改变。
王志远深吸一口气,拿起了手机。
他没想到,十年的隐忍和坚守,会在这一刻全部爆发出来。
更没想到,一个电话,会彻底改变这个县的官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