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提到“富养”两个字。
但很少有人真正领悟,什么是富养,什么是穷养,一不留神,就变成了家庭的面子工程。
看看你周围的人,再看看网上的一些晒生活的人,就会清醒很多。
一些中国家庭的真相:穷人富养砸钱,富人富养省钱。
![]()
01
父母都去外地打工,甚至到工地搬砖。把钱省下来,就是想子女过得好一点,能够多读点书,到好的大学去。
为了子女去好的大学,父母舍得花几十万,送子女学美术,音乐。
当然,也会想办法在城里买房,让孩子去好一点的学校。真的体验了,什么是“砸锅卖铁”也要送。
一些原本不富有的家庭,父母抠到了极致,但是在子女身上,却一掷千金。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穷人家的孩子不配旅游吗?
提问者说,他读大二,暑假想去旅游,费用四千左右。并且这笔钱,是他打工赚来的。
没想到,父母不同意,说家庭穷,钱不要乱花。父母是农村的,有土地,房子,没有贷款。父亲喜欢赌钱。
可是他不甘心,怎么去旅游,都错了呢?
高赞的答案,是几个假设。
第一个假设:你拿钱旅游,开了眼界,从此励志要追求诗和远方,从而人生活力满满。哪里工作都有成绩,收入不错。
第二个假设:你和父母吵一架,很不开心,从此一落千丈。你总是挂科,毕业证都拿不到。前途黑暗。
第三个假设:你和父母吵一架,但是你越挫越勇,从而远离原生家庭,人生独自崛起。
凡事有利有弊。普通人想到的,总是“好处”,忽视弊端。
事实呢,弊端比好处更多。从心理上分析,提问的人,是很想去旅游的,是出于尊重,告诉父母一句而已。
旅游会带来什么,提问的人没有想过。
到暑假,你应该会看到很多穷人家的孩子,到处旅游。美其名曰,长见识。
在一路上,孩子没有吃过的,没有玩过的,父母大大方方地买。反正,让孩子体验一把富人的滋味。
当穷父母拼命托举子女的时候,子女悄然有了“童年富裕病”——以为父母无所不能,从此不要进取。万一父母不给自己什么,一哭二闹三上吊。
父母在给子女砸钱的过程中,子女的奢侈行为,攀比心,就冒出来了。
穷人最喜欢攀比了,以为比别人好一点,这是面子。殊不知,面子有了,里子丢了,孩子也废了。
现在大部分的农村娃,是不会干农活的。他们跟着爷爷奶奶在乡下,回到家就是玩手机。爷爷奶奶也不敢多管,怕引起误会,被儿媳儿子责怪。
穷人家庭也会买车,可以为了车掏空钱包。最后沦为“一年两箱油”,也不觉得可惜,还说“车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穷人可以选择过富裕的生活,但是富裕的程度超过承受范围,这就是打肿脸充胖子,终究要打回原形的。
![]()
02
我家在湘南的山区。
每到暑假,市里的电台,会组织一个本地活动——带着孩子挖红薯。
每次都会爆满,并且报名的,都是富人。
富人和孩子在农场里,挖红薯,非常开心。体验到了什么的劳动的美。
奇怪的是,让富人带着孩子,去乡下帮助农村亲戚插秧、割稻子,挖土,就不会去了。这可是不要花一分钱,就可以体验劳动,怎么行不通?
这就暴露了一个不好理解的心理——花钱买苦吃,是乐趣;不花钱的苦,赚钱的苦,不要吃。
有一部电影,叫《抓娃娃》。说一对富人夫妻,想尽办法装穷,让儿子马继业到工地、农村等,还捡废品,吃尽苦头。
夫妻认为,自己的儿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家里那么多财产,如果儿子奢靡,不得了。还是要儿子懂得吃苦,就不会败家了。
就这几年来说,很多中产忽然就意识到,要捂住钱袋子了。原来使劲供养孩子去学什么,游乐什么,是不对的。
看看我们的钢琴销售量,直线下滑,就是例子。
说白了,中产也怕自己返贫,更怕子女败家。大家使劲省钱,财富不流失,还能够有惊无险过很多年。
一些有高收入的家庭,都是乐意花钱,让孩子去吃苦的。买罪受,还真不是一个笑话。
当然,也有一些聪明的富人,一直过简单的生活,培养孩子吃苦耐劳,有赚钱认知,做理性的人,这真的太赞了。
![]()
03
古人说:“水无常势,兵无常形,人无常态,事无常规。”
富养这件事,到底怎么做,才是对的,没有精准的答案,是一个变量。
第一种:富养是一场长久的家庭策划,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家庭有没有钱,都要有百年规划。三代人的努力,胜过一朝一夕的运气,偶尔的面子。
花钱给孩子读书,没有错,但不要盲目读书,育德比读课文更重要;思考比看风景重要。
孩子有了正能量的三观,那么就真的不会奢靡了,也会自己去成长。
孩子有节奏地去努力,积跬步,至千里。
第二种:富养是给孩子体验真实社会,早早学会给父母分担压力。
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父母和孩子总是一起下地干活;父母和孩子一起做手工。这氛围是很好的。
现在,我们还是要孩子和父母一起干活,早早体验工作的苦,进入社会的教育。孩子从小有劳动,赚钱的意识,感受什么都来之不易。
第三种:富养是让孩子深耕,用大格局去思考问题,改变人生。
各行各业都人满为患,不是我们走马观花看一次就明白了。行业的内卷,是不会因为个人而消失的。要有卷的胜算,就要深度思考,深度挖掘行业利益。
比方说,孩子看到人山人海,晒得疲惫不堪,还不如坐下来休息,观察周围的人,记住他们的状态。人,才是最大的“景”。
总是一家人到处看风景,那太肤浅了,真正的风景在思维里,格局里,智慧里。
同样一个景点,提前研究景点文化的人,和打个卡的人,结果大不一样。
同样是花一百块钱,有人因此起家,有人因此败家,不能一概而论。
怎么养孩子,养家庭,你应该心中有数了吧。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