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说得斩钉截铁,绝不和中国合作;几年后却亲自跑到中国建厂、谈合作、搞维修,这变脸速度连老东家都得愣一愣。
原来嘴硬归嘴硬,现实一点都不讲情面,那家英国老牌航空发动机厂商,真的是被现实“教做人”了。这场从拒绝到合作的转弯,到底是企业战略的转型,还是时代给他们上的一课?
![]()
撑不住了
那几年,全球航空业像是突然踩了刹车,飞机不飞了,旅客不走了,整个行业冷得像冰窖。
罗尔斯·罗伊斯这样的航空发动机公司,本来靠给飞机提供发动机和售后维修吃饭,但航班一停,收入立马就跟着断了。公司营收一下子掉了大块,亏损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眼看着钱是一天比一天紧,公司只能开始自救。先是让几千名员工停工待岗,后来干脆上了狠招,把全球范围内的员工大砍一轮,裁掉的员工数量在公司历史上都算得上是少见的大手笔。
![]()
不光裁人,还甩卖一些业务,把能卖的业务和资产都拿出来换现金。
就在这时候,中国那边其实已经伸出了合作的手,希望能在技术方面一块研究、一块突破,甚至提出了不少诚意条件。
但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当时态度很硬,直接拒绝了合作建议,理由倒也不复杂,说白了就是怕技术泄漏、怕未来控制不了局势、也怕在一些政治角度上被人指着鼻子说“向中国低头”。
![]()
公司内部有人觉得,这种时候不该讲面子,合作才有出路;但高层显然更愿意赌一把。他们相信,熬一熬总能熬过去,只要全球航空市场恢复了,还是能靠技术和品牌吃饭的。
于是,合作没谈成,公司选择了咬牙扛住。
![]()
风向变了
可现实没按剧本走。航空业的恢复比预期慢得多,公司一边还在节衣缩食,一边却看着中国航空市场越来越火。
中国的飞机飞着飞着,不仅航线多了,维修需求也跟着上来了。关键是,中国不再只是买别人的产品了,而是自己开始搞研发、搞制造,搞得还不赖。
特别是那几年,中国在航空发动机这块发力很猛,技术方面也不再只是跟跑,而是开始有了自己的一套。有的发动机设计简洁、性能稳定,还能通过新技术把成本和重量都降下来。
![]()
这一来,罗尔斯·罗伊斯公司那些原来引以为傲的技术优势,就没那么稀罕了。
这时候,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它如果再不调整战略,恐怕连中国市场的一杯羹都分不到。
于是,态度开始慢慢转变,先是和中国的航空公司开始沟通,再是谈起了合资,再后来,干脆就在北京设了个维修厂。
![]()
这不是简单开个办事处,而是实打实地投了不少钱,建起了完整的维修体系。发动机维修厂的建设标准也不低,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未来能维修的发动机数量也不在少数。
不仅如此,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还派出技术骨干参与培训和管理,想把这块业务在中国扎根。
从拒绝合作到落地建厂,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这次转身,是彻底的转变。它不再是那个只靠技术壁垒撑场面的高高在上的老牌企业,而是变成了一个愿意融入本地市场、从头再来的合作者。
![]()
合作是趋势,不是退让
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转变,是它意识到了单打独斗已经走不通,中国市场的体量和潜力,是谁都绕不过去的。
这些年,中国在航空领域的投入非常大,不只是买飞机,而是从设计、制造到维修、检测,全链条都在布局。
尤其是在发动机这一块,以前确实是短板,但现在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自己能造、能修、还能飞,底气自然也就足了。
![]()
从这个角度看,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选择其实是顺势而为,过去靠封闭和垄断守住的技术领先地位,正在被打破。
想要继续在全球市场上有竞争力,就得贴近市场、贴近客户,甚至贴近政策。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市场,不融进去,就只能被边缘化。
中国方面也不是一味地求合作,合作当然欢迎,但更看重的是平等、互利。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这次在中国建厂,从筹备、投建到现在进入投产冲刺阶段,就是在这个合作框架下一步步推进的。
![]()
真正改变的是方向
说到底,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转变,不只是一次项目落地,而是整个战略的方向变了。从前它是看谁市场大就卖给谁,技术守得死死的,合作基本上只是买卖关系。
而现在,它开始从参与者变成建设者,愿意把一部分能力真正放在中国,和中国市场一起成长。
这个过程中,中国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话语权,现在,中国不仅是全球最活跃的航空市场之一,还是全球航空制造链条中越来越关键的一环。
![]()
像发动机维修这种过去依赖进口的高端环节,也开始逐步实现本地化。这不仅降低了维修成本,还提升了本地航空企业的效率和安全保障。
眼下,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和中国航空企业的合作项目已经建设完毕,年底前就能开始修第一台发动机。
维修厂的运转,不只是为了解决眼前的修理问题,更是一个信号:中外航空产业的合作,已经从过去的“我卖你买”变成了“你我共建”。
![]()
未来,会有更多曾经“高高在上”的西方企业,重新思考跟中国合作的方式,是继续守着旧思维过日子,还是放下身段拥抱新机会,答案其实已经很清楚。
曾经那句“绝不合作”,如今看起来更像是一种时代局限,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最终还是走进了中国,不是被迫,而是看清了方向。
而中国这边,也不是非谁不可,在不断突破自研技术的过程中,中国早就不再只是追随者。那些曾经不愿意共享的技术、曾经不愿意迈出的合作步伐,如今都变成了现实中的项目、厂房和市场。
![]()
这场看似简单的“建厂”背后,其实是全球产业格局的一次重构。谁能顺势而为,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站稳脚跟。
信息来源:
罗罗的中国计划——来源:界面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