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0年的枣宜会战中,随着日军第十三师团攻破宜昌城防,这座扼守长江三峡的战略要地落入敌手。华中战局急转直下。
日军占领宜昌后,不仅切断了长江南北交通线,更将其作为轰炸重庆的前哨基地,重庆直接暴露在日军轰炸机的航程之内。此外,日军还撕裂了中国第五、第九战区的防御体系。此前两战区南北呼应、协同作战的战术优势荡然无存,日军得以长驱直入。
负责宜昌保卫战的陈诚成为众矢之的,朝野舆论激烈指责他“丢失国府都门”,甚至呼吁“杀陈诚以谢国人”。
![]()
陈诚
陈诚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深得蒋的信任。遭到这样的打击,颜面大失,极度沮丧。好在他信奉一个道理,人应当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因此,他主动请缨重建第六战区,并出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承担“拱卫行都、收复失地”的重任。
为此,蒋调配了30 万兵力,包括冯治安的第三十三集团军等精锐力量,并赋予陈诚战时节制第九战区的权力——这就意味着,陈诚不光是能够指挥第六战区,还能调动薛岳的第九战区。
时间来到1941年9月。
新上任的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几搞了个新官上任三把火,出动12万兵力,发动第二次长沙会战。
![]()
官阿南惟几
日军的攻势非常迅猛,企图以雷霆之势突破薛岳防线。而且,由于第九战区密电码被日军破译,日军精准伏击中国精锐七十四军和第十军,损失惨重,迫使薛岳关闭电台,各路中国军队被迫各自为战。
在这危急时刻,蒋采纳“围魏救赵”之策,命令陈诚反攻宜昌,迫使日军回援。
我们不得不承认,蒋这招“围魏救赵”相当高明。因为,日军为了集中力量进攻第九战区,集结了华中地区几乎所有能够调动的部队,包括驻守宜昌的第十三师团和第四师团,都抽调了人马前往长沙,荆门方向只有第三十九师团及附属部队,总兵力不足4万。
陈诚收到命令,立即行动起来。
9月23日,陈诚集结22个师,兵分三路出击宜昌,意欲一雪在枣宜会战中丢掉宜昌的耻辱。
宜昌虽然兵力空虚,但此时的宜昌已被日军经营成坚固堡垒:以东山寺为核心的防御体系密布钢筋混凝土工事,外围设置三重铁丝网、鹿砦和地雷区,各阵地间火力交叉覆盖,夜间探照灯与照明弹交织成网。这些都给进攻者带来巨大的障碍。
![]()
宜昌
陈诚很清楚,既然是“围魏救赵”,就必须考虑到日军的增援部队。一方面,第三十九师团及附属部队驻扎在荆门,荆门离宜昌只有100多公里,机械化部队几个小时就赶到了。另一方面,虽然阿南惟几正在全力以赴攻打长沙,可按照当时的局势,宜昌的重要性不下于长沙,如果宜昌有事,阿南极有可能提前结束第二次长沙会战,改为增援宜昌。
基于这种考虑,陈诚派商震第二十集团军的一个师,向日军的后方岳阳、临湘一带出击,阻止日军从岳阳方向增援宜昌;派第七十五军和第三十九军56师来到当阳以西,切断宜昌与荆门之间的联系,第七十三军还阻断了宜昌到当阳公路,这使得日军第三十九师团无法迅速增援宜昌。
这一番安排后,陈诚放心地率领主力部队第三十三集团军和第二十六集团军,全力进攻宜昌了。
这场仗对于陈诚来说,是复仇之战,志在必得。因此,他从一开始就投入了绝大部分兵力,对宜昌进行大规模进攻。
经过几天激战,中国军队清除了外围阵地,于10月2日完成了对宜昌的包围。李延年率领的第二军第9师甚至攻入城区,逼近日军核心阵地东山寺。
然而,陈诚心里依然忐忑不安。日军第三十九师团被中国军队阻拦在宜昌和荆门之间,寸步难行,可长沙的日军究竟是何动向,他是毫无把握。
一旦日军放弃长沙,前往增援宜昌,他反击宜昌的行动,必将功亏一篑。
按照墨菲定律——你越害怕什么,就越会发生什么。陈诚越是担心日军从长沙来增援,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就会越大。
10月2日晚,陈诚收到蒋介石电报,说湘北日军有撤退的迹象,要他不惜一切代价,在三天之内攻克宜昌。
自9月23日开战到,打到10月2日,中国军队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总算打到了宜昌城下。如果不及时攻下宜昌,那么一旦长沙日军赶来,他将功败垂成,抱憾而终。
于是,他给攻城部队下达了三天之内攻克宜昌的命令,并咬牙将最后8个师的战役预备队全部投放到了战场。
这一锤子买卖,是成是败就在此一举了。
驻守宜昌的日军第十三师团,应对14个师的中国军队已经很吃力了,如今再加上8个师的生力军,顿时抵挡不住,不得不全线收缩,退回城内。
![]()
宜昌保卫战
战至10月6日,中国军队已攻入城内,将第十三师团压缩在城区核心工事里。
就在胜利在望之际,战场形势发生突变:阿南惟几从长沙抽调早渊支队回援,第三十九师团在毒气掩护下突破阻援防线。
10月10日,正当内山英太郎写下遗书,准备焚烧军旗、剖腹谢罪时,日军援兵在暴雨中突入宜昌。此时,山洪爆发,宜昌城内积水深达数尺,中国军队在洪水中与日军展开巷战,却因弹药受潮、通讯中断而逐渐失去优势。
10月11日凌晨,蒋下达撤退命令。陈诚万般无奈,也只好率领六战区部队含恨撤离战场。持续18天的宜昌反击战,就此宣告结束。
此战,陈诚虽然没有克复宜昌,却给日军第十三师团造成毁灭性打击——该师团伤亡超过70%,成为抗战中唯一被打残的甲种师团。从这一层意义而言,陈诚的复仇之战,堪称完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