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邓小平烟瘾大,晚年被女儿“管制”戒烟笑说:我这个人不自由啊

0
分享至

“爸,医生叮嘱今天一根也别碰。”1992年8月的北戴河,萧榕笑着把烟盒藏到身后。邓小平伸手落空,爽朗地回了一句:“我这个人不自由啊!”随行人员都听见了海浪声里那声半真半假的抱怨——可谁也没想到,这竟成了他彻底离烟最近的时间刻度。



邓小平与香烟结缘很早。1920年,他刚抵法国蒙达尔纪当铸铁工,夜班之后总爱掏出几片廉价烟叶,用旧报纸卷一支。16岁的少年图个驱寒,也图一口喘息。那时他没料到,这只手里握着的小烟卷会陪伴自己半个多世纪。

战争年代条件极苦,烟叶更是奢侈品。红军长征途中,同行者回忆:会师礼台下,邓小平得知李聚奎手里有烟丝,笑眯眯开价——用“好消息”换几口烟。李聚奎好奇追问,他才慢条斯理地说出调任命令。消息是真是假,众人顾不得深究,先把烟锅装满再说。甚至有一次深夜,他拎着一把干树叶回来,见罗荣桓醒了,得意地示意:“也能解瘾。”干叶呛嗓子,却也让两人笑着度过长夜。



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供应终于不必斤斤计较。成都“颐年世纪”雪茄、上海“熊猫牌”卷烟,很快成为邓小平办公桌上的常客。一天两包,搭配工作节奏,他自认身体硬朗。1985年见丹麦前首相哈特林时,他边递烟边开玩笑:“烟也抽,酒也喝,身体好着呢。”旁边吴学谦顺水推舟,道出“烟酒双全才算真爱国”的俏皮话,满屋笑声。

尽管嗜烟如命,他却从不拿习惯为难他人。1978年访问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特地摆好烟灰缸,却发现整场会谈邓小平一支未点。结束时他解释:“你敏感,我忍得住。”同样的克制出现在1986年钓鱼台,他与英女王长谈四小时,女王事后写信致谢,称“但愿没让您太难受”。尊重换来尊重,这一点他做得极自然。



真正促成戒烟的力量,既有外部劝谏,更有家人“软硬兼施”。1978年,熊向晖送来《华侨日报》剪报,上写“人民之幸,国家之福”,劝他顾健康。邓小平看完只说一句:“那还是得戒掉。”话语轻,却把种子埋进心里。1986年,他被允许接受美国CBS采访。麦克·华莱士拿起递来的熊猫烟,发现过滤嘴比烟长一倍。邓小平哈哈大笑:“家里人想出的招,我也躲不过。”



1989年上海虹桥宾馆,会见苏联外长前,他信手去摸烟盒,桌上却空空。萧榕故作严肃:“说好了不能抽。”老人摇头苦笑,对在座众人半开玩笑:“连摆个样子的自由都被剥夺了。”然而他并未真恼,转身就让话题回到谈判要点,烟瘾在忙碌中被生生压下。

医学团队的劝导给了最后一击。那年初夏,心血管专家陶寿淇探视。检查结果尚可,他却直截了当:“国家和人民希望您长寿,最好别再抽。”邓小平看着指尖的烟,沉默两秒,把燃着的烟头按进烟灰缸:“不抽也可以嘛。”旁人以为这只是客气话,没想到那竟是一锤定音——此后再无人见他点烟。未抽完的三支熊猫香烟,被妥帖收藏,2004年在广安故居展出,玻璃柜里静静陈列着,不再燃烧。



对待桥牌、游泳,他同样能说停就停。聂卫平回忆:夜里十点一到,无论牌局正酣还是落后,邓小平都拍拍桌子:“收兵!”医嘱和子女规矩,他照办不误。至于游泳,1992年的北戴河八次下海成了绝唱。医生提醒海水温度,他思考片刻,说一句“那就不上水了”,此后改为散步望海。自律并非勉强,而是权衡之后的笃定。

有人感慨,一位走过枪林弹雨的老人,却在儿女软管中“败下阵来”。其实不然。吸烟、饮酒、牌局、海浪,这些不过是生活点缀。何弃何取,他始终掌握主动。晚年他说得最轻松的一句,恰是“我这个人不自由啊”。听来像玩笑,却透出坦然——他愿意为家人、为健康、也为工作,放下手中的那支烟。



1997年2月19日,噩耗传来。香港一位老人跪在灵堂前,双手奉上一盒上好卷烟。礼仪人员轻声提醒“老人家他已戒烟多年”,那位老人摆摆手:“知道,可是他曾说过,抽烟是为了给国家多交税。今日我再替他交一次。”意味深长的敬意,在烟盒合上的轻响里,久久未散。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大运河时空 incentive-icons
大运河时空
研究历史资料,搜集传说典故
1820文章数 153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