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爬完山膝盖肿得像馒头,连路都走不了了!”每逢假期,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的门诊总会迎来不少因爬山“惹上麻烦”的患者。十一假期里,爬山成为热门出行选择,可不少人只顾着赏景,却忽略了关节防护。针对爬山可能引发的健康问题,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邢润麟为大家支招避坑。
关节不好别硬爬!下山比上山更伤膝,原因藏在“加速度”里
“膝关节本身不好的人,理论上不建议爬山、爬坡。”邢润麟解释,很多人不知道,爬山时膝盖承受的压力比平时大很多,尤其是下山环节——下山时身体存在加速度,对关节的控制难度更高,关节匹配度易失衡;更有人图省事一次跨两三个台阶,看似省力,实则加重了软骨磨损。
“软骨细胞就像‘住在陷窝里的居民’,反复磨损产生的碎屑会引发炎症,让‘陷窝’(软骨细胞外基质)崩解,‘家没了,软骨自然土崩瓦解’。”邢润麟说,“这就是为什么有人爬完山膝盖又肿又痛——关节里的滑膜充血发炎,身体会分泌滑液包裹炎症、清除碎屑,形成关节积液,虽然是生理反应,但疼起来真受不了。”
“前段时间,我就碰到一位四五十岁的市民爬紫金山后膝盖剧痛来就医。”邢润麟说,检查发现患者是长期缺乏运动加上年龄增长,导致软骨耐受度下降,“别人爬没事,他一爬就出问题,核心还是基础条件和运动习惯不匹配。”
装备、姿势错了全白搭!登山杖、鞋子选对能省一半力
“别小看装备,很多损伤都是‘穿错鞋、用错杖’导致的。”邢润麟举例,曾见过有人穿高跟鞋爬泰山,“踮着脚硬撑,膝盖能不出问题吗?”他给出明确建议:鞋子要选跑鞋或运动鞋,必须有足弓支撑,脚踝能包裹住最好,“稳定住脚踝,才能减少膝盖传导的压力”。
登山杖的使用也常被忽视。“不是随便拄着就行,它能帮你分担体重,减轻膝盖70%左右的压力。”邢润麟说,关键是让杖体真正发力起到支撑作用,避免软骨过度摩擦,网上有许多健身博主教大家怎么正确使用登山杖,有需要的朋友们应该认真学习和练习。
此外,他还提到“分段休息+应急准备”:平时不怎么运动的人,爬黄山、九华山这类高难度名山大川,要在沿途停泊点及时休息,同时,包里也记得备些外用药物,“提前备好,万一不适能及时处理”。
下山腿直抖?三个方法教你缓解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不少人表示下山后“腿直抖”。邢润麟解释道,下山时腿部肌肉要持续“离心收缩”——就像带着重物慢慢往下放,得主动发力控制身体下坡的惯性,避免摔滑。这种收缩模式比上山的“向心收缩”更费力,肌肉纤维反复被轻微牵拉,加上乳酸暂时堆积,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就会有点“不稳”,表现在动作上就是腿抖。同时,他也给出3个缓解方法:
1. 动态拉伸放松(即时做):缓慢做5-10次弓步压腿,前腿膝盖不超过脚尖,后腿伸直踩稳,重点拉伸大腿前侧和小腿肌肉,帮助快速释放肌肉紧张。
2. 梯度按压按摩(休息时做):用手掌从脚踝向大腿根方向,顺着肌肉纹理轻轻按压,再反向轻拍,重复3-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代谢乳酸。
3. 低强度恢复运动(1小时后做):慢走10-15分钟或靠墙静蹲(后背贴墙,膝盖不超过90度)30秒,让肌肉从“紧绷状态”平稳过渡到放松,避免突然静止导致的痉挛。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