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10月6日),长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上海荟聚悠然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长中秋,海上月韵”中秋雅聚沪语沉浸式活动,围绕上海本土中秋习俗,为市民打造了一个沉浸式体验空间,让人们仿若穿梭回旧时光,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
夜幕降临,活动现场被布置得古色古香,充满浓浓的中秋气息。随着背景的巨大圆月被点亮,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主持人用流利的沪语向现场市民游客介绍上海的中秋节习俗,从月饼的由来到赏月的传统,再到祭月的仪式,让人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观众们沉浸其中,不时发出赞叹声,仿佛置身于旧时的弄堂,感受着那份质朴而又醇厚的节日氛围。
![]()
紧接着,滑稽戏演员粉墨登场,带来了一段传统滑稽戏。演员们幽默风趣的表演结合中秋节和中国传统文化话题,惹得现场观众捧腹大笑,欢声笑语回荡在活动现场,将节日的欢乐氛围推向高潮。而沪语配音游戏和沪语绕口令游戏更是将活动氛围点燃,不论是附近的居民还是沪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都积极参与其中,体验着独具海派韵味的语言趣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用上海话交流着,看看谁的上海话更地道,谁对沪语文化知晓更多,其乐融融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了沪语文化的独特魅力。
![]()
![]()
除了语言文化的互动体验,现场还安排了文人香道、古琴、茶艺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表演。香道传承人精心布置的香席上,一炉香点燃,袅袅香气弥漫开来,让人心旷神怡。古琴传承人轻抚琴弦,悠扬的琴声如行云流水,回荡在活动现场,与香道的幽香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高雅的氛围。茶艺传承人则优雅地展示着茶艺技巧,从洗茶、泡茶到斟茶,每一个动作都行云流水,让观众们领略到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非遗表演尽显东方雅韵,让市民在欣赏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
此外,活动还设有手作与祝福环节。几十组通过线上报名的家庭齐聚现场,一同制作兔灯。家长和孩子们分工合作,有的裁剪,有的粘贴,有的装饰,现场充满了温馨和谐的氛围。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发挥创意,用五彩斑斓的材料制作出一个个精美的兔灯,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随后,大家在月桂树上悬挂写满美好心愿的卡片,让这个佳节在心中留下了更多美好的记忆。
![]()
“今天带孩子来参加这个活动,真的很开心。孩子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中秋节和上海本地习俗的知识,还亲手制作了兔灯,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既能增进亲子关系,又能让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希望以后能多举办一些类似的活动。” 市民王先生说。

图片来源于长宁文化艺术中心
撰稿:甘力心
编辑:程 前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