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后的一次测血糖,有人看到数值蹭蹭往上窜,有人却悄悄地稳住了数字,还笑着夹起一筷子凉拌竹笋。明明吃的饭量差不多,怎么差距这么大?
![]()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那些不声不响躺在菜市场角落里的竹笋,或许真能在控制血糖、维持血压这两大老问题上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竹笋的膳食纤维
控制血糖并不是靠药物压下来那么简单,而是要管住入口到血液的整个过程。竹笋的膳食纤维尤其是不溶性纤维,在这里扮演了关键角色。
这对于餐后血糖容易飙高的人群尤其有意义。每天膳食纤维增加10克,可使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平均下降0.6mmol/L,而竹笋本身就是天然的高纤维代表之一。
![]()
这种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实用:平时米饭、面条下肚后总觉得饿得快?如果在餐盘里多加一碗炒笋片,肠道处理速度放慢了,饱腹感延长,血糖也更平稳。
竹笋中的低聚糖
很多人知道膳食纤维能清理肠道,却不知道竹笋还有一个被低估的成分低聚糖,尤其是低聚木糖。它不是能量物质,而是一种益生元。
它的作用不是直接降糖,而是从肠道菌群下手,改变身体的代谢底层逻辑。
低聚糖进入肠道后,不被人体吸收,却是双歧杆菌、乳酸菌好菌的最爱,能迅速促进它们增殖。
![]()
当有益菌群壮大后,肠道的炎症因子减少、屏障功能增强,全身慢性炎症水平下降。慢性炎症正是胰岛素抵抗的幕后推手,改善它,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自然提升。
持续8周补充低聚木糖可使肥胖人群的胰岛素敏感指数提高15%以上,而竹笋虽然低聚糖含量不算爆表,却胜在自然、可长期摄入,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调节肠道生态。
竹笋的钾元素和酚类物质
人们一提到降压,总想到少盐少油,却忘了要补钾。钾在体内就像钠离子的天敌,能帮身体把多余的钠排出去,从而减轻血管压力。竹笋每100克含钾量接近500毫克,已经属于典型的高钾蔬菜。
![]()
不只是钾,竹笋还含有一定量酚类抗氧化物质,如类黄酮、绿原酸等。它们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提高一氧化氮(NO)的生成。
一氧化氮是人体最重要的天然扩血管物质,可让血管平滑肌放松,从而降低血压。
一项营养学期刊回顾性研究显示,每日摄入400毫克以上酚类物质的人群,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低于对照组5~6mmHg。这不是神化竹笋,而是解释它为何能在日常饮食中扮演降压友好食材的原因。
竹笋不只是午餐菜
血糖管理的隐形战场常常出现在夜间。很多糖尿病患者早上血糖高,其实是晚餐没控制好导致的夜间血糖波动。
![]()
竹笋的血糖生成指数(GI)仅在15~20之间,属于极低GI食物,即便和一些主食搭配,也不容易让整体GI过快升高。
把竹笋丁混合在燕麦或杂粮饭里,既能稀释碳水密度,又增加饱腹感。或者晚餐用竹笋搭配鸡蛋清炒做汤,不仅低热量还延缓胃排空,使得血糖维持在稳态区间。
这样不仅有助于夜间血糖平稳,还能减少低血糖反应,提升睡眠质量。
竹笋的安全食用方式
竹笋虽好,吃法不对就可能好心办坏事。新鲜笋草酸含量较高,生吃或不焯水会影响钙吸收,甚至增加结石风险。焯水1-2分钟可去掉大部分草酸,还能让纤维更软,减少胃肠道不适。
![]()
对于肠胃敏感的人群,建议选择笋尖或嫩笋,纤维细腻不刺激。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如甜椒),还能提高铁吸收率,形成营养加成。
传统的泡笋、发酵笋在现代工艺下草酸含量大幅下降,乳酸菌的参与还使其对肠道更友好,适合更多人群长期食用。
现代市面上出现了许多即食脱酸竹笋产品,制作工艺既提升了口感,也扩大了适用范围,从高血压人群到糖尿病术后恢复期,再到青少年群体,都能在不同饮食结构中找到竹笋的位置。
竹笋的低热量与高饱腹感
在体重管理、代谢综合征防控中,竹笋的另一个优势是低热量高饱腹感。每100克竹笋热量只有20千卡左右,比起同等重量的主食或肉类低得多。
![]()
对于那些习惯夜宵、零食不断的人来说,竹笋类菜肴是个替代方案,既能满足咀嚼需求,又能减少过量热量摄入。这一点对于控制血糖、血压、体重三者同时超标的人来说尤其重要。
健康不一定贵
常吃竹笋不会让血糖血压瞬间回归正常,但它能成为饮食管理的可靠一环。在如今超级食物动辄价格高昂的环境下,竹笋这样的平价食材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着健康。
![]()
下次逛菜市场或商超时,不妨多留意那一堆带着淡淡竹香的笋尖,把它加入你的日常饮食里。
它不吵不闹,却能用膳食纤维稳住血糖,用低聚糖修复肠道,用低GI特性守护夜间血糖,用酚类物质和钾元素改善血管弹性。健康并不总是复杂昂贵的,它往往藏在这些日常、朴素的选择中。
参考资料:
[1]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赵晓丽, 李丽杰.《竹笋膳食纤维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23, 44(2):157-163.
[3]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2年第30卷第4期:高钾低钠饮食模式对高血压人群的疗效观察.
[4] 《中国公共卫生》2024年第40卷第3期:竹笋摄入频率与中老年人慢性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5] 《中国食物与营养》2023年第6期:竹笋中膳食纤维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作用机制探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