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0月4日凌晨,被法国海军高调拦截的俄罗斯油轮“博拉卡伊”号被放行。前几天法国还宣称这是“打击影子舰队的重大胜利”,如今风头一转,英国媒体《旁观者》直接开嘲,说这场行动纯属作秀,连无人机黑飞事件都扯不上边。更扎心的一句是——法国拦谁都行,就是不敢真拦俄罗斯油轮。欧洲嘴上制裁,手里还在买。
![]()
10 月 4 日凌晨,法国海事部门未举行任何新闻发布会,仅通过官网发布简短声明,称 “经核查未发现明确违规证据”,允许 “博拉卡伊” 号继续航行。这艘被扣押 72 小时的油轮在晨曦中驶离拦截海域,朝着印度方向加速航行,留下一地舆论错愕。
更耐人寻味的是事件的收尾细节。法国方面虽未扣押油轮与货物,却向船上的中国籍船长及大副发出传票,指控其 “拒绝服从登船指令”,要求二人于 2026 年 2 月赴法出庭受审。这种 “放船扣人” 的操作,被解读为试图在颜面尽失的局面下寻找台阶。俄罗斯外交部对此反应强烈,发言人扎哈罗娃在例行记者会上直指法国行动为 “海盗行径”,警告将采取对等反制措施,不排除对法国商船实施类似检查。
![]()
印度官方的态度则更为克制但立场明确。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强调,该油轮运输的原油为印度合法采购,法国的拦截行为已影响正常商业航运秩序,呼吁各国尊重国际海事规则。作为俄罗斯原油的第二大买家,印度 2025 年上半年从俄进口原油量占其进口总量的 38%,维持能源运输通道畅通对其经济稳定至关重要。
![]()
英媒开炮:“不敢动俄油的政治噱头”
法国的自相矛盾很快成为国际舆论的嘲讽焦点。10 月 5 日,英国《旁观者》杂志在社论中率先发难,标题直指 “一场拙劣的制裁作秀”。文章犀利指出,法国所谓的 “证据” 根本无法支撑拦截合法性,将油轮与无人机事件关联更是 “毫无根据的脑补”,整场行动从高调宣扬到悄然放行,暴露的是欧洲制裁政策的内在矛盾。
“法国拦谁都行,就是不敢真拦俄罗斯油轮。” 社论中的这句话精准戳中要害。文章进一步拆解道,欧盟虽号称对俄原油实施禁运与价格上限,但 2025 年上半年欧洲仍通过各种渠道进口俄罗斯原油达 1200 万吨,其中法国自身的进口量较去年同期增长 8%。
![]()
这种 “嘴上制裁、手里采购” 的双重标准,让拦截行动沦为笑话。《金融时报》随后的分析也指出,法国此举本质是国内政治需求,马克龙试图通过展示对俄强硬姿态,转移民众对国内经济疲软的不满。
法国国内的舆论也出现分裂。部分反对党议员在国民议会质疑军方 “浪费公共资源”,认为此次行动不仅未能彰显制裁效力,反而损害法国的国际公信力。而海军部门则坚持 “程序合法”,辩称拦截是履行欧盟成员国义务,只是证据未达扣押标准。各部门的互相推诿,更让这场行动的闹剧色彩愈发浓厚。
![]()
制裁裂缝中的运输网络
此次瞄准的 “影子舰队”,正是俄罗斯突破欧盟制裁的核心工具。自 2022 年欧盟实施原油禁运以来,俄罗斯通过收购、租赁老旧油轮,组建起一支规模超 600 艘的 “影子舰队”,这些船只通常悬挂利比里亚、巴拿马、贝宁等国国旗,频繁变更船名与所属公司,以掩盖俄罗斯原油的真实流向。
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俄罗斯通过 “影子舰队” 运输的原油占其出口总量的 62%,其中大部分流向亚洲市场,中国与印度成为主要接收方。这些油轮的运营模式极为隐蔽,往往在公海完成原油转运,或通过复杂的贸易链条模糊货物归属,使得欧盟的制裁监控难以奏效。法国此次拦截的 “博拉卡伊” 号,就曾在 2024 年一年内三次变更船籍,航行文件中刻意抹去了俄罗斯港口的停靠记录。
![]()
打击 “影子舰队” 远非表面那般简单。这些船只大多未在欧盟国家投保,船员多为第三国公民,欧盟缺乏直接执法的法律依据。更关键的是,欧洲自身对俄能源仍有依赖,德国、意大利等国通过匈牙利等中转国间接进口俄原油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 “选择性制裁” 使得全面围剿 “影子舰队” 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利益与立场的艰难平衡
“博拉卡伊” 号事件,实则是欧盟对俄制裁陷入困境的缩影。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已推出 12 轮对俄制裁措施,覆盖能源、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但制裁的反噬效应同样显著。2025 年上半年,欧盟能源价格同比上涨 17%,工业生产成本的攀升导致多个制造业企业外迁,法国汽车产量较战前下降 22%,经济复苏步伐受阻。
能源自主尚未实现的情况下,完全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对欧洲而言代价沉重。国际能源署预测,即便到 2027 年,欧洲对俄天然气的依赖度仍将维持在 15% 左右,原油领域的间接依赖更难以统计。这种现实需求使得欧盟的制裁政策始终存在弹性空间,各国在执行层面更是各有侧重:波兰、波罗的海国家坚持强硬立场,而德国、法国则更注重平衡制裁效果与自身经济利益。
![]()
结语
法国此次的拦截行动,试图在欧盟内部树立 “强硬领袖” 形象,却最终在现实利益面前妥协。放船是对俄罗斯反制与能源依赖的让步,而传唤中国船长则带有试探各方反应的意味。这种摇摆不定的操作,不仅未能强化制裁效力,反而暴露了欧盟内部的分歧与政策的脆弱性。正如《旁观者》社论所指出的:“当制裁沦为政治表演,其本身就已经失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