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斤”是我国传统的度量衡,为何如今的一斤,刚好等于500克呢?

0
分享至

一个清晨,在菜市场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位大妈正提着刚买的一袋水果和菜,嘴里嘀咕着:“一斤居然涨到七块钱了。”

站在一旁的小孙子疑惑地问:“奶奶,什么是一斤呀?”

大妈乐呵呵地回答:“一斤啊,就是500克。”

其实,古老的“斤”原本并非重量单位,那么,为何如今能精准对应500克?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演变过程?



砍刀成重量单位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斤”无非是买菜买米时的一种计量单位,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字最初竟与砍伐、杀敌息息相关。

三千多年前的商代青铜盛行、战火连绵,而考古学家在战争的场景描述中多次见到“斤”这个字。

如今的简体“斤”字看似简单,只有两撇一横一勾,但在甲骨文中,它更像一柄斧头的正面图案,刀身笔挺,刃部宽阔,刀柄有握位,极具视觉冲击力。



它所承载的,都是割裂、剖开、改变形态的意象。

你若细品汉字,不难发现,许多和木材加工相关的字里,都藏着一个“斤”。

析”意为剖析木材,“折”原指折断木头,“新”本义则是剃除旧木皮换新。

古人用斤砍木,顺理成章地把这份经验融入了书写和语言中。

随着农业社会的成熟,人们开始有了更系统的木材加工需求,砍伐森林、建造房屋、制作农具,斤形斧成了不可或缺的工具。



而随着部族之间的战争愈发频繁,武器的需求水涨船高,锋利沉重的斤很快被锻造成战场利器,成为士兵手中的砍杀兵器。

比如繁体“兵”,上半部分恰似一个变形的“斤”。

后来战国时期,列国尚未统一,货币制度混乱,各地钱币形制各异。

有趣的是,在燕、晋、楚等国,冶铸货币的过程常常依赖于斧斤。

一块块未成型的青铜块需先被斤劈开,粗分成适合铸币的原料。



这种“以斤断金”的工序,渐渐催生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单位:“釿”。

“釿”音同“斤”,意为用斤斧砍下的金属块。

老百姓买卖金属时常用“几釿”的说法来标量,虽然此时的“釿”尚未形成统一的重量标准,但已隐隐有了“量”的意味。

古人的生活经验告诉他们,劈下的釿块重量大致均衡,久而久之,人们便以此为准,逐步习惯以“斤”衡重。



古代的斤因实用性强、易于认知,最终突破了“器物”身份,转而成为一种社会通行的重量参照。

特别是在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后,度量衡统一成为当务之急。

彼时的丞相李斯主导改革,他面对众多复杂繁琐的计量单位,最终慧眼识中了简洁明了的“斤”字。

据传,李斯在考量标准字样时,秦始皇亲笔书写“天下公平”四字。



李斯受到启发,将“斤”确立为法定重量单位,并精心设计了官方标准铜权,刻字铸铭,颁行全国。

从此,“斤”脱胎换骨,正式跻身度量衡体系之列。

到了汉代,“斤”早已家喻户晓,市井之间,商贩挑担过市,口中吆喝“一斤三文”,斤价几何成了买卖必谈之事。

民间木匠仍以斧斤制材,农夫仍以斤量米称粮,市坊流通的金银也按斤计价。

斤这一单位,从军营走入庙堂,又从庙堂走入寻常百姓家,完成了意义上的大跃迁。



斤的“变脸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大业初成,他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统一度量衡。

史书记载,秦朝确立了“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的体系,但制度真正落实到民间却是十分困难。

工匠们锤锻铸造,难免有偏差,一枚铜权,北方铸得稍重,南方或许偏轻。

再加上秦帝国疆域辽阔,山高水远之间传递信息和标准并不容易。



进入西汉,虽沿用秦制,但战乱频仍,度量衡制度几度松动,一些地方豪强甚至私自铸权,刻意压轻斤重以图厚利。

西汉中期,有官员巡视关中,亲眼见到坊间的秤砣五花八门,大的如拳头,小的如鸽蛋,这一时期,一斤的实际重量依旧在250克上下浮动。

到了东汉,局势更为微妙,王朝虽有意恢复秦汉旧制,但民间早已习惯了灵活调整斤两。

地方长官往往根据地税、军需巧妙调整权重,以期收获更多,东汉末年战乱连年,兵燹之灾让许多标准铜权流失。



隋朝的变化尤为戏剧化,隋文帝杨坚励精图治,欲整顿天下,恢复秩序,他重新发布度量衡标准,制造大批新权新秤。

彼时,隋朝的一斤猛然“增肥”,跃升至660多克,但后来隋末大乱,度量衡再次陷入混沌,一斤又滑落至220克左右。

到了唐朝的时候,王朝发展繁荣,唐太宗李世民命工部精铸铜权,刻明年号,严禁私造私用。

这一时期,一斤大致稳定在590克左右,成为历代最接近现今斤重的标准之一。



唐代文人杜甫有诗云:“新秤量物重,旧市价更低。”

描绘的正是这一时代商贸繁荣、秤准价明的图景。

五代十国时期,兵戈不断,度量衡制度再次支离破碎,至北宋年间,改革家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力图通过统一度量衡稳定市场物价。

他在政策推行文告中写道:“务求秤砣一准,斤重一平,庶几天下无欺。”



但即便如此,斤重仍随地域而异,南方稍轻,北方略重,大致维持在580至600克之间。

元朝推行蒙古式度量衡,与汉制有所不同,斤的标准一度有所混杂。

至明朝初年,朱元璋深恶商贾舞弊,亲自下令整顿度量衡。

他诏令天下:“市肆所用权秤,必按朝廷定制,不得轻重任意。”

朝廷铸造的标准权上,铸有“洪武年造”字样,成为权威象征,明朝一斤,基本保持在590克左右。

清朝继承明制,虽有调整,但斤的基本重量大体稳定,一斤约合596.8克。



这段时期,斤与两仍采用十六两制,民间俗语“半斤八两”亦源于此,形容彼此不相上下,成为流传至今的俚语。

若走入清末的京城胡同,常见商贩挑着箩筐,手执杆秤,嘴里吆喝:“瓜果新鲜,论斤称卖!”

老百姓也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计量方式。

但后来一个看似微小的国际化趋势,最终彻底改写了斤的命运。

十九世纪末,清朝门户洞开,列强纷至沓来,洋行洋货铺遍神州大地,与洋商打交道时,斤重混乱成了大麻烦。



一名广州布商回忆说:“同斤异重,折算难明,交易屡屡吃亏。”

屡次交涉之后,清末学者与洋务官员纷纷提议引入公制,呼吁“度量衡宜归一准,以便通商。”

这一倡议种下了后来“500克为一斤”的种子。

但在那个时代,斤依旧在各地顽强地保留着自己的“脾气”:有的地方斤重偏大,有的斤轻近半,宛如一出千年“变脸秀”。

也正是因为这种千年间斤重起伏不定、朝代更迭之间不断调整,才使得后世在改革之时,更需要一个简单、清晰、国际通用的标准,而500克,恰好成为千年斤制的一个“新归宿”。



“500克”新规

时间来到二十世纪初,彼时的北洋政府,正忙于在内忧外患中苦苦支撑国家机器。

1915年,京城一间昏暗会议厅里,十余名衣着考究的官员围坐一堂,案前堆着厚厚一沓度量衡改革的奏章。

这一次,他们决定深刻讨论一下“斤克”之问题。

一名年轻的留洋归国学者打破了沉默:“诸公,如今各国通行公制,若我仍执旧秤,恐难与世界接轨,然民间习惯斤两已久,贸然废除,恐致民怨。”



众人纷纷赞同,最后娶了保留“斤”的折中之策,又经过反复测算与权衡,最终敲定。

一公斤对折为一斤,即500克为一斤,斤内仍保留十六两的划分,方便民间沿用。

南方通商口岸的商人们都觉得很轻松,这项新规大大减少了他们被洋商“打秤”的机会。

几个月后,新铸造的秤砣陆续下发,各行各业的老百姓们坦然新奇地接受这秤砣上的新规矩。



195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统一全国计量单位的命令》,明确以国际公制(米、千克、秒制)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但考虑到老百姓对“斤”情有独钟,国家也允许市制并存,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民用单位”。

从此,市斤与克一道,在中国社会并肩前行。

在苍穹之上,“克”不仅是单位,更关乎成败生死。

但在民间,传统的“斤”依然稳稳扎根。



走进江南水乡的集市,老翁一手拨弄算盘,一手用杆秤称茶叶;川渝山村的农户挑着箩筐,依旧按斤售卖土豆与番薯

这些沿袭千年的市井烟火,见证着“斤”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斤”不仅是度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父辈常言“半斤八两”,形容彼此差不多,哪怕如今“斤”改为十两,老话依旧传唱,婚礼聘礼、邻里买卖,斤制贯穿其中,成为交流情感的语言载体。



有学者感叹:“公制代表理性与科学,市制承载情感与历史。”

正因如此,国家虽提倡公制,却始终保留市制在民间的生命力。

两者并行不悖,成就了今日中国独特的计量景观。

当新时代的超市货架上,“500g”与“1斤”并排标注,正是这段“双轨时代”旅程的缩影。

斤与克,共同书写着我国在全球化浪潮中坚守与创新的故事。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很快,大家就会自觉交出手里的存款,冲入股市

很快,大家就会自觉交出手里的存款,冲入股市

流苏晚晴
2025-10-28 19:09:42
上海赘婿带小三医院产检,遇妻子后续:小三是乘务长,赘婿是律师

上海赘婿带小三医院产检,遇妻子后续:小三是乘务长,赘婿是律师

汉史趣闻
2025-11-02 16:16:58
量子科技站上“十五五”风口:万亿市场开启,核心标的全梳理

量子科技站上“十五五”风口:万亿市场开启,核心标的全梳理

普陀动物世界
2025-11-02 11:49:00
英国火车袭击案嫌疑人身份公布

英国火车袭击案嫌疑人身份公布

新京报
2025-11-02 19:56:20
住建厅:10月26日起,一级建造师/造价/监理可以认定副高级职称,且不用发论文!

住建厅:10月26日起,一级建造师/造价/监理可以认定副高级职称,且不用发论文!

新浪财经
2025-10-30 23:24:56
山姆又出事了!APP现不雅照,顾客隐私全部暴露

山姆又出事了!APP现不雅照,顾客隐私全部暴露

台州交通广播
2025-11-01 17:55:50
厨媛“上门服务”,一次800元2小时!网友:穿成这样,不打自招!

厨媛“上门服务”,一次800元2小时!网友:穿成这样,不打自招!

深度报
2025-11-01 21:15:25
刘宏伟律师:大范围失业的律师行业令人心痛

刘宏伟律师:大范围失业的律师行业令人心痛

网际风行
2025-10-30 07:18:43
白天陪玩晚上陪睡?明码标价8000一次!高端伴游沦为色情交易温床

白天陪玩晚上陪睡?明码标价8000一次!高端伴游沦为色情交易温床

阿纂看事
2025-08-29 15:46:57
记者:李国旭参加国足主帅选聘不是秘密,一个多月前就在准备

记者:李国旭参加国足主帅选聘不是秘密,一个多月前就在准备

懂球帝
2025-11-02 12:17:09
你见过最离奇的案件是什么?网友:我一个变态都觉得这些人太变态

你见过最离奇的案件是什么?网友:我一个变态都觉得这些人太变态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01 00:05:14
苏超决赛,让外省球迷有些失望!

苏超决赛,让外省球迷有些失望!

小鬼头体育
2025-11-02 15:35:47
费曼与杨阳洋香港重聚,满嘴黄牙头秃油腻,举止怪异被曝有自闭症

费曼与杨阳洋香港重聚,满嘴黄牙头秃油腻,举止怪异被曝有自闭症

嫹笔牂牂
2025-11-02 07:48:42
白酒最怕的解药,不是浓茶!家家都有,酒前吃一点,咋喝都不醉!

白酒最怕的解药,不是浓茶!家家都有,酒前吃一点,咋喝都不醉!

徐云流浪中国
2025-11-02 08:53:38
“京圈名媛”的瓜!

“京圈名媛”的瓜!

文刀万
2025-11-03 06:05:02
别着急,下一个被全球通缉的台独分子就是你!

别着急,下一个被全球通缉的台独分子就是你!

雪中风车
2025-11-02 11:22:12
刘震云:成年人最高境界——好听的话别当真,难听的话别走心

刘震云:成年人最高境界——好听的话别当真,难听的话别走心

杏花烟雨江南的碧园
2025-11-01 14:30:03
新王登场!新机官宣:搭载骁龙8 Elite Gen5+小直屏!

新王登场!新机官宣:搭载骁龙8 Elite Gen5+小直屏!

科技堡垒
2025-11-02 11:17:56
字母哥谈眼伤:在超市看见个抢劫的,抓劫匪时被他肘击了

字母哥谈眼伤:在超市看见个抢劫的,抓劫匪时被他肘击了

懂球帝
2025-11-02 11:56:11
罗氏虾、基围虾都是“激素”泡大的?其实这3种虾才是“问题虾”

罗氏虾、基围虾都是“激素”泡大的?其实这3种虾才是“问题虾”

健身狂人
2025-11-02 07:59:00
2025-11-03 08:03:00
抽象派大师
抽象派大师
开心每一天
775文章数 10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瓦迪斯瓦夫·谢维尼茨基:19世纪波兰杰出的画家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谁在争先恐后喂养OpenAI这只“巨兽”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家居
时尚
本地
艺术
游戏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最近很火的发型,原来这么简单!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艺术要闻

瓦迪斯瓦夫·谢维尼茨基:19世纪波兰杰出的画家

TES给Faker打困了!网友称第一次见到Faker打哈欠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