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的故事里,刘娥是个恶毒的后妃, 用狸猫换掉太子,害死亲生母亲。
但翻开《宋史》,你会发现另一个刘娥。
史书评价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一个女人的历史,为什么会被改写成这样?
——《壹》——
如何成为垂帘太后
968年正月初八, 成都华阳, 一个女婴出生在将门之家,祖父刘延庆,后晋、后汉的右骁卫大将军, 父亲刘通,宋太祖时期的虎捷都指挥使。
![]()
按理说,这是标准的官宦世家。
但刘娥刚出生,父亲就战死了,母亲也在她襁褓时病逝,一个孤女,被送到外婆家, 没人疼,没人管, 稍微长大,就被赶出去谋生。
她学会了敲拨浪鼓, 街头卖艺,换口饭吃。
15岁那年,嫁给一个银匠龚美, 夫妻俩拉着风箱炼银,刘娥敲鼓招揽生意,但银匠养不活她, 龚美决定把她卖掉,983年的开封城。
张耆是韩王府的指挥使, 他看到刘娥,眼睛一亮。
这女孩歌声动听,容貌出众,张耆把刘娥带到韩王府, 韩王赵恒,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见到她就移不开眼,但好景不长。
宋太宗发现三儿子身边多了个来路不明的女人。
出身低贱,还嫁过人, 太宗大怒,勒令赵恒把人赶走,赵恒不敢违抗父命, 但他也舍不得刘娥, 于是把她偷偷藏在张耆家里。
这一藏,就是15年,张耆为了避嫌,自己都不敢回家住。
另外买了宅子安身,15年里,刘娥没有怨天尤人,她读书, 《论语》《左氏春秋》《宸戒》《圣政记》《册府元龟》, 一本本啃下来。
![]()
997年,宋太宗驾崩,赵恒继位,成为宋真宗。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刘娥接回宫,此时的刘娥,已经36岁, 后宫里年轻貌美的女子多得是, 但真宗只宠她一个,为什么?
因为刘娥不是只会争宠的女人。
真宗批阅奏章,她陪在旁边,能记住事件的前因后果, 真宗外出巡幸,必带着她, 朝政大事,他离不开刘娥,1004年,封美人, 1007年,郭皇后病逝。
真宗想立刘娥为后,群臣炸了, 宰相寇准第一个反对。
理由很简单:出身太低,还没有儿子,刘娥和真宗想了个办法,她有个侍女李氏, 1010年,李氏怀孕,生下男孩, 刚落地,孩子就被抱到刘娥那里。
这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真宗对外宣布:刘娥生子。
1012年12月,44岁的刘娥终于当上皇后, 封后那天,没有庆典,没有群臣朝贺,诏书直接送到中书省,家里宣布一下就完事。
够低调,但也够屈辱。
——《贰》——
李氏之子变成狸猫
民间传说是这么讲的,刘娥嫉妒李氏怀孕, 用剥皮的狸猫换掉婴儿, 李氏因为"生妖怪"被打入冷宫, 后来流落民间,哭瞎双眼, 包拯平反冤案,母子相认。
![]()
这故事流传几百年,家喻户晓,但历史真相呢?
李氏生下赵祯,刘娥确实把孩子据为己有, 但李氏没有被虐待,刘娥让人寻访李氏的亲属, 找到她弟弟李用和,给了官职。
三班奉职,从九品, 虽然不高,但至少吃上皇粮。
李氏后来又生了个女儿, 刘娥把她晋封为才人, 可惜小公主夭折了,1032年2月,李氏病危, 刘娥派太医去医治, 还把她晋封为宸妃, 当天,李氏就去世了。
宰相吕夷简找到刘娥。
他说了句很直白的话: "太后若不为刘氏家族着想,就当我没说。" "若想让刘家继续荣华富贵,李氏必须厚葬。"刘娥懂了,她让李氏穿上皇后的衣服。
用一品礼仪殡殓, 棺材里灌满水银,保存遗体。
1033年3月,刘娥去世,八王爷赵元俨进宫, 他对宋仁宗说:"陛下的生母是李宸妃,已经过世了。" "而且,她死得不明不白。"仁宗震怒。
派人包围刘氏家族府邸,又派人去洪福院开棺验尸。
棺材打开, 李宸妃面色如生,穿着皇后冠服, 水银的养护下,像刚去世一样,仁宗愣住了, 他回到刘娥灵柩前,焚香祭拜。
![]()
哭着说:"自今以后,大娘娘一生清白了。"
但这个故事还是被改写了,元代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 首次出现"换子"情节, 刘后命宫女杀害皇子,宫女不忍,把孩子扔到金水桥下。
明代小说《认母传》, 包公成了主角。
刘后的太监郭槐,用刘后女儿换走李妃儿子, 李妃被打入冷宫,哭瞎双眼,清代《三侠五义》, "狸猫换太子"正式定型,刘娥成了彻头彻尾的恶毒后妃。
为什么要这么改?因为戏曲需要冲突。
因为民间喜欢善恶分明的故事, 因为一个出身低贱的女人,靠什么坐上皇后位置? 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她一定用了阴谋手段。
但真实的刘娥,根本不是这样。
——《叁》——
她终结天书运动
1022年3月,宋真宗病逝,临终前,真宗留下遗诏, "军国大事,由皇太后处置。"13岁的赵祯登基,刘娥垂帘听政。
![]()
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终结天书运动。
宋真宗晚年,迷信天降神书, 大兴土木,修建宫观, 劳民伤财,持续十多年, 《宋史》评价:"一国君臣如病狂。"
刘娥临朝第一天,下令停止所有宫观营造。
把"天书"和真宗一起埋进永定陵,干净利落,不留余地,第二件事,铲除权臣,宰相丁谓和太监雷允恭联手, 他们以为刘娥是孤儿寡母,好欺负。
真宗陵寝修建出了问题,两人互相推诿。
刘娥召见群臣。 她没有大喊大叫,只是冷冷地问: "先帝刚去世,你们就如此不用心?" "是不是觉得我们孤儿寡母好欺负?"
两个月后,丁谓被罢相,贬到崖州, 雷允恭被处死。
朝野震动, 所有人都重新认识了这个太后,1023年,刘娥做了件影响世界的事,她下旨在成都设立"益州交子务", 由京朝官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
首届发行1256340贯,备本钱360000贯。
这是世界上第一份纸币, 比西方1661年瑞典银行发行的纸币早了600多年,为什么在四川?因为四川用铁钱, 铁钱值低量重,买一匹布要500斤铁钱,得用车拉。
![]()
商人苦不堪言,刘娥的交子解决了这个问题。
商业流通一下子活了,她还做了很多事,兴修水利,整治黄河,减免赋税,鼓励垦田, 改革茶盐官榷制度, 创设谏院,专门听取批评意见。
兴办州学,恢复制科考试,范仲淹就是在这时期登科的。
晏殊、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这些名臣,都是刘娥提拔的,《宋史》评价她:"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但刘娥也想要更多。
她想穿天子的衮冕,去太庙祭祖,她想让群臣在天安殿朝拜她。
她想立刘氏七庙,就像皇帝家族一样,每次,都被大臣挡回去,鲁宗道说:"若立刘氏七庙,仁宗怎么办?" 薛奎问:"太后是要行汉儿拜,还是女儿拜?"
刘娥试探性地问大臣:你们怎么看武则天?
鲁宗道回答:"唐之罪人,几危社稷。"刘娥明白了, 士大夫阶层绝不会让她称帝,后来有人献《武后临朝图》,想让她效仿武则天。
刘娥把画扔在地上: "吾不作此负祖宗事。"
——《肆》——
性别的枷锁
1033年3月,刘娥病逝, 享年64岁,她到死都穿着天子的龙袍, 临终前,多次扯自己的衣服,仁宗问群臣:"太后这是什么意思?"
![]()
宰相薛奎说:"太后不愿先帝在地下见她穿天子服。"
仁宗下令,给刘娥换上后服入殓,这就是刘娥, 她想要权力,但守住了底线。
有个问题很奇怪,吕后杀功臣,诛异姓王,手段残暴, 武则天杀子杀孙,屠戮李唐宗室, 刘娥呢?没杀过一个无辜的人。
为什么她还是被写成了恶毒的后妃?
因为她是女人,吕后有吕氏家族, 武则天有武氏外戚集团,刘娥有什么?她是孤女,没有家族支持, 刘氏姻族从未因她的关系祸乱朝政。
她想提拔娘家人,只能追尊祖宗。
她想立足朝堂,只能靠自己的政治手腕,但她越有能力,士大夫阶层越警惕,宋朝有严密的亲属回避制度, 有严格的宫门之禁, 就是为了防止后妃干政,外戚专权。
武则天、太平公主、韦后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
刘娥知道,自己不能走那条路,,她出身太低,一个击鼗谋生的歌女,嫁过银匠的女人,凭什么当皇帝?士大夫阶层不会同意,天下百姓不会认可。
就连她自己,都不敢迈出那一步。
所以她只能戴着"皇太后"的帽子,做皇帝的事,元代开始,"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流传开来,明清时期,戏曲小说把她塑造成恶毒后妃。
![]()
几百年下来,人们只记得包青天怎么智斗刘娥。
没人记得她终结天书运动,发行交子,兴修水利,没人记得她垂帘听政11年,天下晏然,为什么?因为一个出身低贱的女人,靠自己的能力爬到权力顶端。
这本身就是对传统秩序的挑战。
人们宁愿相信她用了阴谋诡计, 宁愿相信她残害忠良, 也不愿意承认,她确实有治国的才能,这就是性别枷锁,刘娥临终前,扯着自己的龙袍。
她知道,自己穿着这身衣服,会被后世非议。
但她还是穿了,因为她想告诉世人: 这11年,她确实是大宋的掌舵人,她做得不比任何一个男性皇帝差,只可惜,那个时代,不会为女性留位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