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央视曝出一件事,有人拿碎肉边角料掺上大豆蛋白,再加点卡拉胶、染色剂和牛肉香精,做出假牛肉,成本不到二十块一斤,卖到五十多块,火锅店、烧烤摊、超市冷冻柜里的牛肉丸,很多都是这玩意儿,你吃的鲜切牛肉,可能根本不是从牛身上切下来的。
![]()
有人去火锅店点牛肉片,摸着滑溜溜的,一按下去不回弹,真牛肉表面有层自然风干的膜,按下去会慢慢弹回来,上海一家连锁餐厅去年被罚了三百万元,他们用鸡肉加豆蛋白冒充安格斯牛肉,江苏也端掉过一个工厂,一年造出上百吨假牛肉,全靠添加剂撑着样子,这事儿不是偶然,是行里心照不宣的规矩。
![]()
假牛肉为啥这么猖狂,因为赚得多,真牛肉一斤五十块往上,假的十几块就搞定,利润翻好几倍,卡拉胶、磷酸三钠这些添加剂本身不违法,可商家混着用,检测起来费劲,成本也高,监管总慢半拍,老百姓一看低价牛肉就心动,觉得捡了便宜,包装漂亮、冻得整整齐齐的肉丸,最容易糊弄人,散装牛肉虽然纹路乱,可谁也看不出真假。
![]()
买牛肉别只看价格,太便宜的肯定不对劲,五十块一斤的鲜切牛肉,市价起码得七十往上,买的时候先瞧肉的纹路,真牛肉纹路是一条一条顺的,假肉像胶水糊的,乱糟糟的,闻一闻味道,真牛肉只有点淡淡的腥气,假肉一股甜腻的香精味,再看配料表,预包装的要是前三样不是牛肉,基本就是掺了东西,水、大豆蛋白、淀粉排前面的,别买。
![]()
小市场、小加工厂、电商代工的牛肉丸最不靠谱,没溯源系统,出了事根本找不到源头,买肉尽量去大超市,挑有动物检疫章或者能扫二维码查的,冷冻肉丸一定要认品牌,有厂家名字、有成分表的才放心,没名字、包装简陋的,再便宜也别买。
![]()
植物肉本身不是坏东西,用大豆蛋白做的素肉,营养够,也合法,但得写清楚是非动物源的,现在不少人分不清科技肉和造假肉,2025年有个新规草案想禁止植物肉叫牛排、汉堡,但还没定下来,中国食品协会去年调查发现,四成一人愿意吃仿肉产品,九成二的人不知道它其实就是豆子做的。
你吃的那口牛肉,可能是香精、胶水和豆渣混出来的,技术进步本该让食物更靠谱,现在却成了骗人的工具,监管没跟上,标准说不清,普通人也看不懂标签,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别图便宜,别信包装,学会看配料表,才是真能护住自己的办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