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西兰,分居或离异的家庭极其普遍。
一方需要承担子女抚养费,也十分常见。
但不少人对现行抚养费制度表示不满。
新西兰母亲Melissa就是其中之一。
她年薪略高于8.7万纽币,每周要支付近300纽币的子女抚养费。
最近,她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
单亲母亲的困境:考虑辞职会更轻松“我真的付不起了,我也在经济困境中,我考虑辞职……”
Melissa是一名单身母亲,她和前段关系生的儿子年龄处于青春期。 她的收入听起来不低,但她在奥克兰独自生活、独自承担房租和基本生活支出后,所剩无几。
她曾因严重意外而长期依赖ACC补助,如今康复回到职场,发现自己不再符合任何额外援助资格。
Melissa说,“我无法为儿子维持一个稳定的家,只能搬进合租公寓。我心理上很痛苦,我儿子应该得到更好的,我别无选择。”
“他在操控数字,我在买单”
Melissa怀疑,她的前伴侣人为压低了自己的收入,从而让她需要支付更多抚养金。
“他住在现在伴侣名下的房子里,日子一点也不紧张。”她说。
两人因监护问题陷入多年法庭纠纷,整个过程“耗尽了财力与精神”。
“他在惩罚我离开他的决定。
“我的钱全烧光了,结果我被套在一个协议里,抚养费成了我脖子上的绳索。
“他们告诉我唯一的办法是再去请律师,可那样只会更贵,金额还在不断上涨。”
Melissa强调,她在探视和照顾孩子上花费的时间与金钱,并未被新西兰抚养金制度考虑进去。
许多家长质疑公式“不反映现实”
Melissa并非个案。多位家长反映,认为现行抚养金算法无法反映真实生活成本。
根据新西兰税务局(IRD)的计算模型,抚养金额由孩子年龄、父母收入、居住安排及照顾时长等因素决定。
在新西兰,如果父母没有达成私人协议,税务局(IRD)会用一个统一公式来计算抚养金。
这个公式主要取决于五个因素:
孩子的年龄、父母双方的收入、居住与照顾时间比例、政府补贴扣除,以及是否还有其他抚养子女。
核心逻辑是:
收入越高、照顾孩子的时间越少,就可能要支付越多抚养费。
计算分三步:
双方收入合并→ 得出合并收入总额。
计算各自“收入比例”与“照顾比例”:
收入比例(i%)= 每位父母收入 ÷ 合并收入。
照顾比例(c%)= 每位父母照顾孩子时间的比例。
差额决定谁付钱:
若 i% > c%,则这一方需支付;
若 i% < c%,通常不用支付。
计算式为:
抚养费 = (i% − c%) × 孩子年开销额(由IRD估算)
举例说明
假设:
生父收入12万纽币/年,
生母收入8万纽币/年,
孩子每周6晚与母亲同住,1晚与父亲同住。
那么:
合并收入:20万。
父亲的收入比例 i% = 60%,母亲 = 40%。
照顾比例:母亲约86%,父亲约14%。
→ 父亲 i% − c% = 46%,说明他承担的经济能力远高于照顾比例,因此需支付相应金额。
估算此情况下,母亲每年可获得约1.4万纽币抚养金(约合每周275纽币)。
这类结果经常引发争议——一些家长认为“公式太死板”,不能反映真实支出或心理负担。
另一些家长则觉得系统让高收入者有机会“隐藏资产”以减少应付额。
离婚顾问:计算模式是最大痛点
离婚辅导教练Bridgette Jackson表示,抚养金计算是她客户最常提起的痛点之一。
“这个系统需要一次彻底改革。有人被要求支付远超预期的金额,也有人抱怨收到的少得离谱。”
![]()
她指出,当父母间的照顾安排临时改变时,系统并不会自动调整金额,“往往得重新申请重新评估,需要漫长等待”。
Jackson认为,抚养金公式“太死板”,忽略许多现实支出。
她还指出,某些高收入者通过公司或信托结构隐藏实际收入。
“很多高薪父母缴得很少,这不公平。系统需要更强的收入透明度,尤其对自雇者。”
公式是“钝器”,但仍有申诉通道
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家庭法专家Bill Atkin表示,现行公式源自2013年立法、2015年生效的改革,以更好反映共同照顾的情况。
但Atkin指出,该系统“仍然是一种数学化工具”,无法涵盖所有复杂情况。
“结果难免让部分人觉得不公。”
他解释,家长若认为系统计算错误,可提出异议或申请“特殊情形调整”。
“但流程从行政复核到法院裁定都可能非常耗时。”
许多人“被压得喘不过气”
截至今年3月,新西兰抚养费欠款总额降至9.3亿纽币,比去年同期下降10%。
IRD表示:“20年来首次降到10亿以下。主要原因是可通过PAYE系统直接扣款——目前76%的子女抚养金按时缴纳,比2023年提高5%,共计1.82亿纽币转交给受款家长。”
Melissa说,她不反对支付抚养金,但希望制度能更公平地评估双方负担。
“如果生活成本和房价没这么高,情况或许会好一点。
“但现在的制度让我喘不过气。”
在新西兰,像她一样在制度夹缝中挣扎的家长,还有很多。
ref:
https://www.nzherald.co.nz/nz/87k-salary-300-a-week-child-support-mother-calls-for-change/MILRURZDB5BT3LVCZBVQCJ5EGA/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