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她说她看”(ID:ladyshuotakan)作者:玉兔
你有没有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朋友圈都只显示三天了。
点进去,空空如也。
不是没发,而是故意不让你看。
朋友圈“仅三天可见”,看似是功能选项,其实,藏着一个人深层的社交态度、情绪状态,甚至性格倾向。
如果你也是这种人,或者身边有人这样,不妨看看这4种常见心态,看看准不准。
![]()
情绪型人格:发完就后悔,索性只留三天
他们是那种心情好了会晒美食晒自拍晒爱情,心情差了又删朋友圈、锁头像、清空记录。
发的时候很热烈,过后就想“啊我干嘛要让别人看到我那么情绪化?”
所以干脆设置三天,把“反悔”的空间提前准备好。
“我不想别人看到我所有情绪,我只想别人看到我允许看到的那一面。”
![]()
边界感强的人:朋友圈不是舞台,是隐私区
这种人,社交界限感很强。
他们不喜欢自己被“研究”,不想被同事翻旧照,不想被亲戚拿朋友圈打听私生活,也不想被前任窥视现在的样子。
“你想了解我,就现在来找我,不要往前翻。”
三天可见,不是低调,是清醒。
![]()
![]()
情绪经历过“社交创伤”的人
曾经发过的朋友圈被误解、被截图、被传话,被人翻旧账、被道德绑架、被冷嘲热讽……
有过这种经历的人,最懂那种“我只是随手一发,别人却拿来评判”的无力。
三天可见,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不是社恐,而是被吓怕了。
![]()
控制欲强、人格独立的人不让你掌控我的全部
他们的底层思维是:“我不想让任何人看懂我、掌控我。”
朋友圈不是用来展示真实,而是展示“我想让你看到的我”。
不是没内容,是不想留痕。
不是社牛或社恐,而是“我永远是主动暴露的那一个”。
![]()
朋友圈三天可见,不是什么“高冷”人设,而是越来越多成年人在社交中总结出的:安全感策略。
不是不想分享,而是学会筛选、懂得保护。
毕竟,在这个万事都能截图、放大镜看的时代,我们已经不再是那个什么都想晒、什么都不怕说的自己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或对版权有疑问,请后台联系我们
生活不美好,但我希望你一直美好。
本文作者:伶俐虫 责任编辑:灰
支持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