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刷到印巴空战的战报,巴基斯坦用中国出口的ZDK03预警机配合歼10,直接打出6:0的战绩,当时就有人问,不就是个“驮着雷达的飞机”吗,怎么能这么影响空战结果?
其实这里头藏着现代空防的核心逻辑:地球是圆的,雷达波是直的,地面和船上的雷达总有照不到的盲区,而预警机就是天上的移动探照灯,专门把这些盲区照亮。
![]()
可你知道吗,20多年前,中国连造一架合格预警机的门都摸不到,如今却能搞出覆盖高空低空、有人无人的全套体系,这20年,咱们到底是怎么从被卡脖子走到技术领跑的?
要搞懂中国预警机的逆袭,得先明白一个问题:为啥各国都要拼了命搞预警机,答案很简单地面雷达的视野太局限了。
![]()
地球曲率就像一道天然屏障,地面雷达只能照到视线以上的目标,低空飞行的战机、巡航导弹只要贴着地平线飞,就能躲进盲区,等雷达发现时往往已经来不及反应。
舰载雷达更憋屈,受限于舰艇吨位,天线尺寸做不大,探测范围比地面雷达还小,有人会说,卫星不是能覆盖全球吗?
![]()
可卫星有个致命缺点:近地轨道卫星得绕着地球转,90分钟才能扫过同一个区域,根本做不到实时跟踪。
要是敌军战机高速移动,卫星拍下来的可能都是过时画面,想靠卫星指挥空战,跟用旧地图找路差不多。
![]()
所以,能在万米高空悬停、实时扫描、还能指挥战机的预警机,就成了现代空战的刚需装备,没有它,再先进的战机也可能变成睁眼瞎。
全球能独立造大型预警机的国家没几个,早年就中美苏三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掉了队,半导体产业一直没缓过来,芯片和电子元件全靠进口,一旦被制裁就歇菜。
![]()
现役的A50预警机超期服役,新研发的A100喊了好几年,至今还没正式服役,只能躺在仓库里躺平。
美国情况也没好到哪去,现役的E3预警机平均年龄45岁,早过了30年的设计寿命,机身和电子设备都老化得厉害。
![]()
之前想搞个一机顶六机的新型预警机,既要能预警,又要能侦察、指挥,还得保持波音767的2万米升限,结果因为技术兼容问题搞不定,2007年就取消了项目。
后来退而求其次搞的E737,只能装平衡木雷达,前后都有盲区,想补盲区又得加个性能更差的顶部雷达,至今没接好E3的班。
![]()
中国预警机的起点,其实挺狼狈的,上世纪70年代就搞过空警一号,飞机平台没问题,但雷达技术和电控系统不行,受地面杂波干扰严重,根本没法实战,1979年只能停研。
直到1991年海湾战争,美国E3预警机指挥F15战机把伊拉克的钢铁洪流打得落花流水,咱们才真正意识到:没有预警机,就没有制空权。
![]()
可技术从哪来,1992年以色列搞出了全球首款有源相控阵雷达预警机费尔康,性能比美国E3的机械雷达还强。
负责预警机项目的王小谟院士联合专家建议:别买落后的机械雷达,要买买最先进的,带回来研究,1996年,咱们跟以色列谈妥,引进费尔康系统。
![]()
不过原版费尔康有个缺点:只能扫描260度,还有100度的盲区。以色列的算盘是让中国出技术人员帮忙改成360度,既卖设备又白嫖升级方案;咱们的想法也实在:就算升级不成,研发人员也能学技术,不亏。
双方一拍即合,王小谟院士还提出了第三方案:把三块有源相控阵雷达拼成一个大圆盘,每块负责120度,再架高天线减少尾翼遮挡,刚好实现360度无死角。
![]()
可新方案需要更大的飞机平台,找美国波音怕被卡脖子,最后决定由中方牵线,买俄罗斯的伊尔76运输机改装,伊尔76载重60吨,升限13700米,不比美国E3差,背着大圆盘雷达刚好够用。
眼看合同签了、定金付了、伊尔76也交付了,意外还是来了,1999年,俄罗斯交付伊尔76的画面被美国卫星拍到,克林顿政府立马以破坏台海平衡为由,逼着以色列终止协议,还威胁要取消对以色列的援助。
![]()
2001年,以色列单方面撕毁合同,只赔了1亿美元违约金,把伊尔76还给了咱们,项目黄了,但咱们的研发团队没白忙活。
带回了关键设计图纸、雷达样件和工艺流程,改装伊尔76的工厂设备也建起来了,这些都成了后来自主研发的种子。
![]()
2003年,王小谟院士带队重启项目,还是用伊尔76当平台,在费尔康方案基础上优化雷达布局、冷却系统,还搞了更适合中国飞行员的指挥系统。
这一年,中国首款大型预警机空警2000问世,雷达圆盘直径14米,至今都是世界最大,性能也比美国E3强,探测距离、通讯波段都更优,唯一的遗憾是软件系统还不成熟,多目标跟踪和情报传输差点意思。
![]()
更要命的是,俄罗斯受限于产业链,只能从旧仓库里翻出4架伊尔76,空警2000也只能造4架就绝版,跟美军31架E3比,数量上差太远。
没办法,咱们只能退而求其次,用国产运9运输机改中型预警机,2006年空警200问世,一下子造了10架,产能问题解决了,但运9载重只有25吨,只能装平衡木雷达,前后还是有盲区,机舱小也装不下多少显控台,指挥能力打了折扣。
![]()
直到2014 年,空警500横空出世,才算真正补上了短板,运9平台经过魔改,平衡木换成了8米的蘑菇盘,机舱容量也大了。
更关键的是,这10年咱们的雷达技术实现了爆发式突破:半导体材料从砷化镓升级到氮化镓,功率密度提升5-10倍。
![]()
别看空警500的圆盘比空警2000小,性能却差不了多少,刚好跟空警2000形成高低搭配,空警2000负责远距离大范围搜索,空警500负责低空多目标跟踪,把彼此的短板都补上了。
空警500不是终点,而是中国预警机体系化的起点,这些年,咱们围绕不同作战需求,搞出了一整套预警机家族,每一款都精准踩中了现代空战的痛点。
![]()
先说舰载预警机空警600,航母出海,最缺的就是空中预警,之前没有专门的舰载预警机,只能靠直升机凑合,探测范围小、续航短。
空警600专门针对航母需求改装:机翼能折叠,方便在航母甲板上停放,雷达换成7米的薄盘,减小空气阻力。
![]()
再看空警700,这款是专门对标美国E737的,但性能上已经实现了碾压,很多人觉得空警700的雷达从空警500的三面阵改成两面阵,其实这里面藏着技术巧思。
机械雷达靠转动扫描,分块越少越笨重、扫描越慢,但数字阵列雷达靠电子扫描,不用转动,分块越少,留给雷达组件的空间就越大,功率和探测距离反而更强。
![]()
空警700还在机身两侧贴了氮化镓雷达模块,能发射不同波长的雷达波,既有L波段负责远程搜索,又有VHF波段专门抓隐身战机,而美国E737还在用平衡木雷达,连反隐能力都没有,跟空警700比差了一代。
最后还有一张王牌,神雕WZ9无人预警机,之前的预警机都要考虑人员生存,机舱得装卫生系统,限制了雷达尺寸和飞行高度。
![]()
神雕WZ9不用载人,大半个机身都是相控阵雷达,机翼还嵌了反隐雷达阵列,专门针对隐身战机。
它的升限能到2.5万米,比美国F22的1.98万米实用升限还高,F22想从高空突防都没机会,续航也能到20小时,刚好补上高空预警的缺口。
![]()
当年他们卡咱们的脖子,现在咱们掌握了关键材料的话语权,20年的变化证明:核心技术买不来、求不来,只能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去啃。
如今咱们的预警机不仅能守护自己的领空,还能出口帮其他国家提升空防能力,这或许就是对封锁最好的回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