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小学时光,每个周末都是我最期待的日子,一走进爷爷奶奶的小院,一股甜蜜的气息便扑鼻而来,那是家的味道。爷爷总会在炸好金黄的‘马蹄酥’后,细心地浇上蜜汁,然后,第一块总是属于我的,满足着我童年的每一个甜蜜幻想。” 每天,当晨光轻拂淄博市临淄区金岭回族镇,“沙记雙合永”蜜食店内,沙雯雯便与家人一同开启了一天的忙碌,精心筹备着蜜食的制作。和面、发酵、炸制、淋蜜……16道工序宛如古老诗篇中的韵脚,严丝合缝地遵循着百年传承的古老工艺,仿佛是时光与匠心的深情对话。
![]()
沙雯雯是“沙记雙合永”清真中式糕点第四代传承人。“沙记雙合永”清真中式糕点由沙怀山于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创立,第二代沙孝成继承父业。“现在'沙记雙合永'清真马蹄酥以及店里的其他中式糕点主要是我和我的姑姑沙淑云在做,她是第三代传承人。”据沙雯雯介绍,清真蜜食的制作传统已跨越百余年,其形似马蹄,又称“马蹄酥”,因以罐储存,俗称“蜜罐子”,“马蹄酥”是传统清真蜜食,经过油炸淋上蜜汁的“马蹄酥”色泽如琥珀,散发着淡淡的蜂蜜桂花香气,轻咬一口,既拔丝又酥脆。
![]()
蜜食象征着生活甜美,常用于表达喜庆与庆祝,作为金岭回族镇特色美食的代表,深受当地百姓喜爱。在沙雯雯看来,“沙记雙合永”蜜食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连接情感的纽带。
![]()
“在爷爷奶奶制作‘马蹄酥’的耳濡目染下,我从小就对制作蜜食有着浓厚的兴趣。尽管年轻时从事其他领域的工作,但是我对手工制作蜜食一直念念不忘,这也是我辞职后重新‘拾起’家族传承的原因。”沙雯雯告诉记者,三年前,她租下位于金岭南路的这间店铺,和姑姑一起经营“沙记雙合永”。“慢工才出细活,机器可以替代人手,却无法替代经验和感觉。坚持纯手工制作,不仅是因为‘传承’的使命,更是为了保留那份‘手作的温度’。”这种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在沙家已延续了五代。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我认为食物应当是清净、纯真的。我们的每一块蜜食都拥有完整的溯源记录,每一滴原料和手作都严格把控糖、盐、油等现代健康饮食的标准。”对于家族传承的这份事业,沙雯雯有着自己内心的坚持。令沙雯雯欣慰的是,在获评临淄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基础上,今年6月,“沙记雙合永”通过了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
如今,在沙雯雯的指导下,侄女沙珂璇已经能够熟练制作“沙记雙合永”,“她是第五代传承人,虽然现在还在念大学,将来也不确定是否从事这一行业,但是我希望她不仅能继承这门手艺,还能让更多人了解清真蜜食文化。”
近年来,“沙记雙合永”参加过淄博市贸促会、淄博市商务局组织的首届“淄博好品”、“好品山东·淄博美物”展销会,并多次参与“山东手造·临淄尚品”非遗展等展销会,2023年9月被临淄区文旅局、社会保障局、乡村振兴局联合评为“临淄区非遗工坊”。
随着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升,经常有外地游客到淄博专程来购买蜜食,为此,沙雯雯还开辟了线上销售渠道,让“沙记雙合永”蜜食走向全国。“去年,远在宁夏、内蒙古的老顾客通过线上联系我,想念传统清真蜜食的味道,我给他们邮寄过去的。明年,我计划重新装修店面,增加研学体验的空间,让喜欢做手工烘焙的孩子们可以参与制作,让更多人了解这一传统手工技艺。”
对于“沙记雙合永”的未来,沙雯雯和她的家人信心满满。他们坚信,只要坚守传统,创新不息,“沙记雙合永”的甜蜜就能代代传承下去。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张吉宝 李鸿斐 通讯员石雯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