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坦桑尼亚突然“急刹车”,中断了与中国关于巴加莫约港的谈判,一纸声明震惊了中非投资圈。
这不是小事,这个曾被誉为“东非明珠”的港口项目,一度被视作非洲版“新加坡”的起点,结果,坦桑尼亚不但放弃了数百亿级别的合作意向,还转头向英日示好,试图“换个赛道跑得更快”。
六年过去了,这场“战略转身”带来了怎样的结局?美梦成真还是自讨苦吃?答案,已经渐渐浮出水面。
![]()
误判与豪赌:一场对现实的“高估”游戏
坦桑尼亚的这一波操作,说白了,是既想要发展,又不想“靠谁吃饭”的纠结心态,当时的总统马古富力对中方提出的合作条件不满意,认为项目“不符合国家利益”,于是叫停谈判。
这背后其实是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上升,以及对“自主权”的敏感反应,一些政界人士开始把基础设施合作等同于被控制,认为大项目靠别人投钱建,就等于把命运交出去了。
尤其是坦赞铁路这类历史符号,虽然见证了中坦友谊,却也被重新审视为“依赖”的象征,于是,政府开始琢磨,是不是可以换个“更体面”的合作伙伴?他们抬头一看,英国正在推“全球英国”,日本也在非洲基建上跃跃欲试。
![]()
于是,坦方判断,自己地理位置好、资源丰富,不愁没人投资,就像房东觉得自家地段好,租客自然会排队上门。
这套“待价而沽”的逻辑,在文件上看挺漂亮,实际却有几个致命漏洞,首先,西方资本习惯的是精打细算,不是“拍脑袋就上”,英国投资者做一个港口项目,得先查两年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再开三轮听证会,最后还要跑一圈法务审查。
日本更是技术控,搞的是“示范项目”,一出手先来个小规模试点,最多出个咨询方案,绝对不会像中国那样打一通电话、几个月就能动工。
![]()
坦桑尼亚的误判在于,它把西方的“外交姿态”当成了“真金白银”,结果,巴加莫约港一停就是六年,连个像样的地基都没打出来,项目从“东非门户”变成了“纸上谈兵”。
现实的反噬:理想落地前的“绊脚石”
如果说战略转向是一场豪赌,那现实给的反馈,则是一记不带感情的耳光,巴加莫约港的搁浅,不只是一个项目黄了那么简单,它直接卡住了坦桑尼亚资源经济的咽喉。
坦桑尼亚天然气储量在非洲排得上号,早在十年前就吸引了壳牌、EQUINOR等大公司进场勘探,可没有深水港,天然气怎么出口?拖船拖不动,液化天然气设施也没法铺开,政府眼看着几十亿美元的资源躺在地下,却变不成财政收入,外汇也进不了口袋。
![]()
资源成了“看得见吃不着”的摆设,民间调侃“盖了厨房却没灶台”。
更扎心的是,邻居们却没闲着,肯尼亚靠着中方援建的蒙内铁路,把内陆运输一口气提速一倍,还打造了拉姆港,开始抢东非物流蛋糕。
埃塞俄比亚借着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铁路通道,出口越做越顺,吸引了外资建厂,反观坦桑尼亚,原本想靠巴加莫约港打通“出海口”,结果成了地区物流图上的“空白区”。
![]()
这对坦桑尼亚制造业和就业市场的打击是实打实的,港口没了配套,物流、仓储、服务业统统发展不起来。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24年坦桑尼亚青年失业率已超过13%,远高于2016年的水平,原本港口建设可以带动的数万个就业岗位,成了“镜中花”。
民间的不满也在累积,商业协会直接在公开信中表达对“发展迟滞”的担忧,部分社区甚至呼吁政府“重新考虑中方方案”。
![]()
这里面的矛盾,说到底,是认知与现实的错位,坦桑尼亚想要的,是既能保主权、又能拿投资、还不想被约束的“完美合作”,但国际投资可没有“无限好又无限自由”的套餐,那是童话,不是政策。
回头再看:合作这门课,谁都得补上
时间推到了2025年,事情的风向,正在悄然变化,哈桑总统上任后,坦桑尼亚的对外政策明显更务实了,她没有公开否定前任的决定,但一系列动作,已经在向外界传递信号:中坦关系,不能轻易断。
2023年,桑给巴尔总统在访华时罕见地强调“感谢中方对坦桑尼亚一贯的支持”,并表示希望“重启因误解而搁置的项目对话”。
![]()
这不是随口一说,2024年下半年,坦桑尼亚副总统带队访问北京,专门就港口项目进行了闭门磋商,虽然细节未披露,但从中方代表团延长访问时间来看,双方在“重启合作”上,确实有了实质性动作。
中方这边,也不是原地踏步,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的合作模式不断升级,不再是单一的“包建设”,而是更注重本地化、绿色化和培训机制。
比如在安哥拉、尼日利亚的项目里,中方已经尝试用“联合运营+技能转移”的模式,让当地人真正参与进来,避免“建完就走”的尴尬。
![]()
这种模式的转变,其实回应了坦桑尼亚当初最核心的疑虑,主权、安全和本地收益,现在的中非合作,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磨合、共同设计,对坦桑尼亚来说,这是一个重新上车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坦桑尼亚自身也意识到,真正的主权,不是拒绝合作,而是懂得怎么谈、怎么管、怎么用。
你可以在合同里写明条款,也可以设置监督机制,但前提是你得先把项目引进来,一味地“挑三拣四”,只会让机会从指缝溜走。
![]()
现在的中坦关系,虽然还在“修复期”,但合作的窗口已经重新打开,除了巴加莫约港,双方还在农业现代化、蓝色经济、数字基础设施等领域展开新一轮谈判,特别是职业教育合作与本地技能培训,已经在桑给巴尔试点推行,为未来更多大项目的人才储备打下基础。
信任的重建,靠的是耐心和行动,坦桑尼亚这次的“回头看”,并不是低头认错,而是对发展路径的再思考,在非洲发展国家纷纷重新评估“全球南方”合作模式的当下,中坦这对老朋友的重新牵手,或许正是一个新周期的开始。
回顾这场从“拍板叫停”到“悄然复盘”的转身,坦桑尼亚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发展不是靠赌气,也不是比谁“说得漂亮”。
![]()
项目可以暂停,合作可以调整,但机会不等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的是把握机会的能力和顺应现实的智慧。
如今的坦桑尼亚,正试图补上那堂错过的合作课,如果这一次能真正走稳脚下的路,也许巴加莫约港的潮声,仍有机会为这个国家奏响未来的节拍,选择从来不止一次,但每一次,都决定风景的不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