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饼的味道,好像也被时间淘洗得差不多了。小时候的月饼,不管是豆沙的、五仁的,还是那种油腻腻的莲蓉馅,都能让人觉得香得不行。那时候母亲要提前好几天去排队买,不然到了节日,月饼就成了紧俏货。家里人分着吃,一人一块,谁也舍不得多咬一口。可现在的月饼,却好像成了一种节日的装饰品,超市堆得像小山,一到假期就打折甩卖。买也不是为了吃,只是摆在那里,好像不买一盒就不像过节。
也不是嘴变挑了,大概是生活变味了。人均月饼自由之后,反倒没有了那种盼头。小时候的月饼,掰开还能看见糖浆的油光,咬下去是甜的、糯的、实在的。如今那些“精品月饼”,一个小盒子上百块,外包装比味道精致。领导请客的场合也吃过,一块的价钱抵得上一包烟。那一口吃下去,味蕾是满足的,但心里总觉得不对劲——不是那个味儿。也许是价格在刺激味觉,也许是那场合里人人的笑,都有点“公关”的味道。那甜不是童年的甜,而是成年人的糖衣。
我想,月饼不好吃,不只是月饼的问题。那种“好吃”的前提,是你有一群人,一盏灯,一种期待。童年的我们,穷一点、笨一点,但那时吃月饼是真心实意的。母亲拿刀划开,一块月饼能分给三个人,谁都舍不得吃太快。现在家家富足,月饼多得吃不完,味道却淡得像白水。不是馅儿少了,是心里没那股甜劲儿了。
第一次离家过中秋,是在大学。夜色里和室友跑到街边烤火腿肠,他说要喝瓶啤酒庆祝。我那时不善酒,一口下去,苦得要命,直觉像马尿。可偏偏那种苦,现在回想起来却带着点暖意。那时候的月亮在天上挂着,没谁真去看,只觉得亮。亮得有点刺眼,又像是在提醒:你离家远了,自己的人生要慢慢过了。
后来有了女朋友,中秋节特意带她去吃狗肉锅,以为是惊喜,结果她皱着眉说太腥。那一刻我才明白,所谓的浪漫,往往是自作多情。那一年吃的月饼,我记得也是超市打折的,一块五仁,一块豆沙,味道平平无奇,却莫名觉得比狗肉香。人年轻的时候,总想用仪式去讨生活的情趣,后来才懂,生活本身就没什么仪式感,它就是那么平淡、那么真实。
再往后,中秋节变成了一顿饭,一场应酬,一个微信红包。没人再抬头看月亮,也没人真心去分一块月饼。有人在KTV里唱《月亮代表我的心》,有人在朋友圈发自拍,有人则在夜班加班,看不见月光。节日还在,但味道已经散了。而今的中秋节,大概就是那种无声的毁灭——一切都还在,却都没了当年的样子。
有一年我过得特别惨,租的房子到期,被房东赶出来。那晚正是中秋,我拎着行李找新房子。路过便利店,看见柜台上摆着几盒月饼,包装鲜艳,我却没买。只是抬头看看天,那月亮亮得扎眼。风一吹,凉得我打了个哆嗦。那一刻我才懂,中秋并不是团圆,而是提醒——有家的人正在吃月饼,没家的人在路上。
现在再看到月饼,心里已经没什么波澜。它不再是甜点,而是一种象征,一种被时间掏空的仪式。人长大了,味觉变钝,心也变厚。也许月饼从来没变过,变的只是我们。那点甜,早就被生活里的烟火、酒精、账单冲淡了。可即便如此,每到中秋,我还是会随手买上一盒。不是想吃,而是想留住点什么——哪怕只是那句老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只是月饼,真的不好吃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