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饼难吃上榜热搜,年轻人用脚投票!
超市货架上,包装精美的月饼礼盒堆积如山,却鲜有人问津。那些曾经象征团圆甜蜜的月饼,如今怎么就成了年轻人嫌弃的对象?
“一盒月饼够我一周饭钱!”“现在的月饼都成奢侈品了。”这些吐槽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共鸣。今年中秋,月饼为什么这么难吃#的话题登上热搜,阅读量迅速突破千万。
曾经的中秋节标配,如今却遭遇销量滑铁卢。
数据显示,2025年中秋前夕月饼销售额同比下降超过45%。不仅年轻人不愿买,连上一辈的人也兴趣缺缺。
走进超市,月饼区琳琅满目,却顾客寥寥。
礼盒价格动辄二三百元,甚至上千,里面却只躺着寥寥几块月饼。
一位月饼厂商透露,成本较高的蛋黄莲蓉月饼,单块原材料成本大致在3.5-6元之间。那些卖上百块的礼盒,主要贵在品牌溢价、包装和营销费用上。
广州酒家财报显示,2024年其月饼的毛利率为51.75%。按此计算,100元的月饼,成本不到49元。
有品牌9款礼盒设计费就达372万元,包装成本占比远超合理范围。
网友一针见血地批评:“包装比月饼还贵!”铁盒子、木盒子、丝绸包装,不知道的还以为买的是首饰。打开一看,里头就躺着四个小小的月饼,敢情我们买的是包装,月饼是赠品?
![]()
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健康养生,而传统月饼的高糖、高脂、高热量特性与现代人追求健康的饮食理念相冲突。
一颗普通莲蓉月饼的含糖量相当于四块方糖,而苏式月饼单块脂肪含量接近成人半天推荐摄入量。让注重养生的现代人不敢多吃。
更让人担心的是“科技与狠活”。有些品牌月饼的配料表长达37行,其中防腐剂和香精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甚至有网友称三年前买的月饼至今仍未变质,引发了关于馅料反复加工使用的担忧。
“现在的月饼没小时候的香了”,这成为众多消费者的共同感受。
儿时的月饼多是本地作坊手工制作,五仁里的坚果脆香、豆沙的绵密清甜,都是实打实的食材本味。
如今不少月饼为追求量产和保质期,用机器代替手工,馅料也成了“组装品”——榴莲月饼里榴莲成分不足十分之一,咸蛋黄是淀粉加香精合成的“科技产物”。
“十个勤天”推出的月饼礼盒被粉丝直指“割韭菜”。有消费者反馈产品“甜得发腻”“像在干嚼白砂糖”。
即便有创新口味,也多是猎奇大于美味,反而丢了传统月饼的精髓。
商家打着“创新”的旗号,什么麻辣小龙虾月饼、韭菜鸡蛋月饼,这是要把月饼做成满汉全席?
月饼的意义本不只是食物,更是团圆与情感的载体。然而,如今的月饼已经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原本是家人团聚、分享美食的象征,现在成了送礼的工具、面子的象征。吃月饼的不买,买月饼的不吃,这算哪门子传统?
过去企业每年都要在中秋节大量团购月饼,分发给员工。而近些年,多数实体企业效益下滑,都在裁员降薪。不少企业为了减少支出,不再给员工发放月饼票。
消费观念也更趋理性,人们更愿意送水果、特产等实用礼物,而非华而不实的月饼礼盒。数据显示,现代渠道月饼销售额曾同比下降14.3%,印证了送礼需求的萎缩。
![]()
面对价格虚高、品质下降的月饼,消费者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不满。
年轻人开始转向散装月饼和传统手工月饼。黄庄月饼因其“用料实在,价格便宜”,10元到25元能买一筒,一筒里面四块,备受年轻人追捧。
企业宁愿投入高昂包装成本博溢价,也不愿深耕口味创新与需求洞察。当消费者转向低糖、药食同源等健康品类时,传统大厂反应迟缓。
今年月饼销量的断崖式下跌,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消费者不买账了!
年轻人开始“反向消费”
“我宁愿买10元一个的鲜肉月饼,也不要500元的礼盒”成为普遍心态。
别再在包装上内卷了!消费者要的是好吃不贵,不是华而不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