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大地风华|收获的味道

0
分享至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07日 第 08 版)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关键要素。

“十四五”时期,文化创造活力涌动,文化服务迭代升级。从键盘敲出的文学篇章,到舞台绽放的艺术光彩,从触手可及的公共文化设施,到数字空间的文艺新业态,文化的力量得到前所未有的彰显,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正有力定义着今天我们的美好生活。

——编 者

用文化给生活充电

王震敏

我来自江西九江,主要从事茶文化推广工作,但我还有一个自己很珍视的身份——夜校学员。过去3年时间里,我在九江濂溪区工人文化宫夜校先后上过茶艺课、插花课、古琴课和声乐课。每逢有课的日子,我都会提前定上闹钟,婉拒其他聚会,雷打不动地出现在课堂上。

选择上夜校,主要还是出于兴趣爱好。生活日复一日,忙忙碌碌,总要找到一些乐趣嘛!像插花课上学的那样,花材的色调、姿态得协调才好看,才有神韵。生活也得有不同的色彩,动和静、忙和闲也得协调,才有意思。

我们夜校的课程里,最火的莫过于董福顺老师的声乐课。董老师是“网红”老师,经常将一些上课时的有趣视频片段发在网上,粉丝很多,课要靠抢的。他讲课通俗易懂,说起如何运气、如何发音以及一些乐理知识时,又风趣又清楚。上课形式也很有特色,课程一开始董老师会带大家做一些肢体动作配合发音。一番欢声笑语的热闹之后,大家会发现,按照老师教的方式方法唱出来的效果,还真是不一样。

我自己平时就喜欢唱歌。自从上了声乐课,发音、咬字、识谱都比以前提高了,上台表演也更加自信。去年,濂溪区妇联组织了一次交流,我们几个小姐妹一起上去唱了个小合唱,大家都非常开心。这几个朋友都是在我的撺掇下报的夜校课。常有人怕自己五音不全,不敢去报名,我就拽他们:不会才去学啊!一个朋友本来非常腼腆,没想到前段时间的一次同学聚会上,她现场就为大家唱起了歌,让老同学们大跌眼镜。她高兴地跟我分享这件事,那种突破和改变,就是上课给我们的回馈。

声乐课在每周的周日。以前一周工作过后,我会觉得特别累,回到家就想躺着刷手机。而现在,上了夜校课,就相当于做了一次“精神按摩”。周日晚上充满电,第二天可以精神饱满地开启新一周的工作,和同事沟通都比以前更加有耐心。我的孩子也是学音乐的,有时候想找孩子聊天,我就故意拿自己学的乐理知识、学唱的歌曲作为敲门砖,沟通顺畅了以后,再去聊生活工作方面的问题。有共同话题的感觉,真好!

夜校里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大家的需求也不一样。退休的人想丰富退休生活,修身养性,结交一些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年轻人嘛,主要是为解压,而且技多不压身,还能提升个人魅力。有一次上课时,我旁边坐了个90后的小姑娘,她是做设计的,说自己每天对着电脑,从早到晚可能都说不了两句话。来到声乐课堂上,伴着悠扬的琴声,自信地唱歌,轻松地摇摆,神清气爽,神采飞扬。

夜校生活让我们更加自信、更加绽放。同时,也启发了我的工作。董老师发起了“微光进社区,传唱正能量”活动,每周都去一个社区,给腿脚不好、无法上老年大学的老人们做辅导,既实用又温暖。我也准备向董老师学习,带着茶艺师走进社区,更接地气地传承好茶文化。

(作者为江西九江濂溪区工人文化宫夜校学员)

越剧“出圈” 美梦成真

陈丽君


越剧《我的大观园》剧照。资料图片

过去10个月,《我的大观园》经过反复打磨和修改,已走过了10余个城市,演出50余场,累计票房收入7000余万元,大约有9万人次走进剧场。

这样的成绩,是我没有想过的;这样的成绩,也让我的梦想,不可思议地成了现实。而我知道,“美梦”之所以能够“成真”,不仅因为台前幕后所有演职人员的奋力托举,更得益于这些年来全社会日益浓厚的戏曲文化氛围。

回想10多年前,我刚刚到杭州学艺,每天天不亮走进练功房,沐浴着月光回到宿舍。汗水滴落在毯子上,从头到脚都泛着酸痛。这是一个戏曲生的日常,也是大多数人眼中的“不理解”。总是会有人问:学戏曲有什么出路?现在还有人看戏吗?唱戏的人,养得活自己吗?

这些质疑,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化解。毕业以后,全班30多人,只有极少数人留下来做了戏曲演员。同学们逐渐在别的行业里做得风生水起,而戏曲这条路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从跑龙套到小角色再到主要角色,那些年,我跟着剧团跑过了许多地方。我知道,越剧其实并不缺少观众。不少叔叔阿姨搀扶着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走进剧场;也有热情的戏迷朋友,天南海北跟着我们巡演。我知道,这门艺术依然魅力四射,它典雅婉转的曲调里承载着许多故事,慰藉着人们的心灵。但我总觉得不满足,剧场里好像少了些活力。

那时候,我常常在社交媒体上刷到穿汉服的博主,刷到古风音乐、国潮手办等内容,我发现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关注。于是我也开始记录练功、演出的日常,学着通过配乐、文案和剪辑,吸引大家来关注越剧。很幸运,通过几条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点赞的小视频,我积累了第一批关注者。

与此同时,我也积极走进剧场去观摩其他舞台艺术形式。我见识过大剧院热门舞剧观众高涨的热情;也在小剧场里听到话剧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我总是想,什么时候,这些观众也能走进我们越剧的剧场呢?

随着传统文化热潮涌动,我关心的问题,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更重要的是,重视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让这些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

2022年,浙江卫视推出了《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让江浙地区的越剧观众再次活跃起来;2023年,观演方式和服化道设计都令人耳目一新的越剧《新龙门客栈》出圈,更多年轻人关注到了越剧;2024年巡演至今的《我的大观园》,让我看到越来越多观众专门为了越剧进入剧场。我相信,这不仅源于戏曲人守正创新的不断尝试,更是越来越强大的文化自信,越来越包容的文化氛围,让我们的传统艺术有了更多创新的可能。

(作者为青年越剧演员)

以好内容赢得深度共鸣

乐 力

作为数字时代的文化新业态,微短剧正从野蛮生长向规模化、精品化、生态化方向发展,不仅满足碎片化观看需求,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广大用户的文化获得感。

《2025年微短剧阶段性发展报告》显示,各平台去年共上线微短剧3万多部,题材类型覆盖各年龄层;截至2025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96亿人,占网民总数比重接近七成。内容持续爆发,行业也面临转型挑战。什么样的微短剧能受欢迎?秘诀就是要引发观众情感、文化与叙事的三重共鸣。

情感是照见自己,满足共情与代入感。这是微短剧的传统强项。用户在其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职场挑战、情感起伏、家庭关系、时代变迁,并通过戏剧化方式获得宽慰。《家里家外》将镜头对准20世纪80年代的重组家庭,通过“鸡蛋面里的母爱”“收音机里的女排夺冠”等细节,将家国情怀悄然嵌进生活纹理。首周播放量达3亿的《弄潮》,表面上是创业逆袭故事,内核扎实还原改革开放后的商业风貌和时代精神,让年轻用户在看剧之余,感受一代创业者的拼搏与诚信。评论区高频词不仅是“好看”“过瘾”,更出现了“学到了”“致敬奋斗者”等深层次认可。

文化是打开新世界,提供新知与启迪。一部短剧可以是一扇窗,让用户看到从未了解过的文化、职业、历史或人生。最近出圈的《傩戏》,以贵州黔东南偏远村寨的文化传承危机为戏剧张力,悬疑感十足的剧情,融入傩戏面具制作、唱腔设计、仪式流程等元素,让千年非遗以更具故事性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该剧推出后,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傩戏的历史、习俗、面具寓意等科普内容激增。“微短剧+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也是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主动探索。

叙事是将前两者有机融合的底层能力。当用户被画面的张力、音乐的渲染或隐喻的细节所触动,作品价值便超越了短暂的娱乐,升华为一种可持续的精神收获。海量用户反馈证明,创作者需重点把握三个维度:一是尊重原真性,避免对文化元素的滥用或“魔改”;二是讲好故事,将文化细节自然嵌入情节冲突和人物成长中,不能生硬地让主角做个陶瓷、唱段戏曲就算完成任务;三是采用当代视角、年轻语态,降低文化欣赏的门槛。

未来,微短剧不应仅是观众茶余饭后的文化消遣,更要成为传递社会正能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时代发展脉搏的生动载体。它可以用几分钟讲述普通人的奋斗与温暖,用轻量化形式普及法律知识、传播科学理念,用贴近生活的情节引发观众的共鸣和认同。当行业凝聚共识、合力深耕,微短剧将以独特的文化体验,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提升文化获得感贡献力量,成为数字文化产业一道充满活力的风景线。

(作者为红果短剧总编辑)

将文字敲到地球另一端

杨汉亮

十几年前,我大概不会想到,自己趴在工地板房里写下的故事,有一天能被世界另一端的读者看到。

我曾收到一条来自法国巴黎的读者留言,他说:“我每天坐地铁都在读《天道图书馆》,还因此开始学中文。”这句话让我愣了好一会儿,不由得想起2009年,我在青海一个项目工地上度过的那个夏天。

那时,我是中国石油管道局的一名监理工程师。工地在野外,我们住在临时搭建的彩钢板房里。晚上,同事们都休息了,我就把笔记本电脑放在那张摇摇晃晃的木桌上,开始写我的第一个玄幻故事。

区段主任有时看见我对着电脑,会半开玩笑地说:“天天敲字,能敲出个啥名堂?别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其实也没想太远,就是喜欢,心里有故事想讲出来。那时候,我的读者很少,几乎都是国内网友。我最大的愿望,是能靠写作维持生活,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2017年6月,我的作品《天道图书馆》被平台选中,推出英文版。没想到,第一天就收到了来自海外读者的评论。虽然是通过翻译软件转成的夹生中文,但那份热情穿透屏幕,让我激动得半夜都睡不着。后来,这部小说在海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陆续看到来自不同国家的读者留言:美国的Alex说,他通过故事理解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分量;新加坡的Lina因为书里对茶道的描写,专门去报了中文班。这些反馈让我感到一种奇妙的连接,一种跨越山海的共鸣。

我慢慢体会到,一个扎根于我们自己文化的故事,只要讲得好,一样也能打动远方的人。那些关于成长以及普通人通过努力实现价值的内核,是共通的。中国这片土地上日新月异的变化,普通人奋斗的身影,本身就为创作提供了最丰富的素材。

这几年,我因作品在海外传播有了稳定的收入,生活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我从青海德令哈搬到了西宁。更让我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海外读者不再只是看故事,而是对故事背后的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回头看这段路,我个人的成长,其实也是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我们的故事能走得更远,背后是中国的发展和全球影响力的提升。现在遇到刚入行的年轻作者,我常对他们说:“认真写,你们笔下的故事,说不定明天就会传到世界某个角落。”

我至今还保持着最初的写作习惯:踏踏实实构思,认真对待每一个情节。下笔时会想,这个故事是否真实可信?能不能传递一些积极的能量?是不是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被更多人看见?

从当年的工地板房,到今天通过文字与全球读者交流,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文化获得感。这份获得感,既来自个人的坚持,更得益于时代给予普通人的广阔舞台。

(作者为网络文学作家横扫天涯)

我们这样“看见”世界

何 川

我从小视力严重受损,世界对我而言是不规则的凌乱。那些描摹眼前美好的形容词,我往往难以感受到。在我人生的前30年里,有3个地方我几乎从不涉足,那就是图书馆、电影院和博物馆,但近年来它们却成了我经常出入的地方。

2011年,中国盲文图书馆新馆建成,我也成了一个图书馆人。近5年,我发现图书馆发生了很大变化:上海图书馆东馆有专门的无障碍阅览室;辽宁省图书馆安装了数字盲道;湖北省图书馆有专门的盲文刻印系统;厦门市图书馆的无障碍电影放映厅座位舒适得堪比头等舱……盲人朋友在图书馆里可以自由地阅读,也可以欣赏电影、聆听讲座,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工作中我和各地公共图书馆的馆员成了亲密无间的伙伴,大家为服务好视障读者守望相助,互通有无。

5年来,我国已基本建成以中国盲文图书馆为龙头,以省、市、县各级公共图书馆视障阅览室为支撑的视障服务合作网络,共有盲人阅览室1659个,盲文图书种类不断丰富,音视频资源堪称海量。近19万台智能听书机在全国各地图书馆配备,在线累计交互3583万小时。这些数字背后是许多像我这样的视障人士每天阅读的日常累积,也是我们想看清世界的一次次尝试。

视障人士也能“看”电影,或许令人难以置信,但这就是我们实实在在的文化生活。十几年前,中国盲文图书馆建立了“口述影像馆”,多年来一直坚持每周为视障读者讲述一部电影。无障碍电影成为文化助盲最好的抓手,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都参与到为盲人讲电影的公益项目中。前几天我去四川绵阳出差,其间“观看”了一场无障碍电影《长安的荔枝》。绵阳广播电台主持人的专业讲解,让所有观影的盲人沉浸在电影情节中,不时发出惊叹,结束之后,大家在座位上久久不愿离去。为了让更多视障人士足不出户就能“看”电影,一些互联网平台也设立了“无障碍剧场”,目前已经有超过2000部影视剧可供盲人朋友欣赏。

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专门性法律,一些博物馆也开始为特殊群体提供无障碍服务。之前我曾多次参观故宫,从南走到北,并没有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听说故宫入选了博物馆无障碍实践案例,我非常好奇,于今年5月再次走进故宫。从进入午门开始,就有讲解员细致讲解此刻所在位置发生过哪些历史事件。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一路走来如同穿越。最有特色的是文创融合馆,故宫的斗拱模型、琉璃的脊兽和鸱吻,居然都可以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用手触摸。原来历史从未远去,只是被时间折叠进了这一砖一瓦的缝隙里。

我们怎样“看见”世界?一本本图书、一场场电影、一座座博物馆,世界正以独特的形式在耳畔、在指尖徐徐展开。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的需求没有被忽略,所以可以骄傲地说,我们也没有掉队。视障人士的文化权益被真切地感受到,实在地触摸到,清晰地听到。

(作者为中国盲文图书馆副馆长)

在剧场,收获人与人的“联结”

张劲羽


观看演出的部分戏票。张劲羽供图

来江苏南京上大学后,我逐渐养成了进剧场观看线下演出的习惯。得益于学生公益票、惠民福利票等政策,我与许多同为学生的戏剧爱好者们一样,可以用较低的成本频繁观剧。与“烧钱”的印象不同,戏剧并非高高在上的小众艺术,完全可以是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需100元、80元甚至免费的门票,我们就能轻松跨越实与虚的门槛,走进绚丽多彩的戏剧世界。

尤其近年来,繁荣的演出市场为戏剧爱好者提供了无比丰富的选择。许多经典剧目巡演10余年经久不衰,各个院团的新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海外引进的优秀作品更是数量繁多。一座座剧院作为城市的重要文化地标,通过精心策划的戏剧节、演出季,轮番上演着目不暇接的好作品。

由于江浙沪地区的交通网络完善,城市之间的通勤非常便利,所以我的看剧足迹不只停留在南京,而是延伸到上海、杭州、苏州、扬州、南通等多个城市。我身边有许多剧友,为了喜爱的剧目甚至不惜跨越大半个中国,去跟随巡演解锁一座又一座新剧院。

截至目前,我在本科及研究生一年级期间一共观剧161场,累计写下剧评与剧场随感14万余字。于我而言,戏剧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生活调剂,也是培养美学感知、训练逻辑思维的重要方式。相较于我的专业——文学,我在剧场之中感受到了更强烈的共时性与交互性。

在戏剧课上老师曾说,优秀的戏剧一定与“人”有关。在我自身的剧场体验里,戏剧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内容本身对人文精神的抒发,还在于故事之外自然而然生长的“人”的联结。从观众席到舞台,剧场毫无疑问是所有参与者共同组成的巨大场域。舞台上的“真实”并非无懈可击,反而无比脆弱,但正是在幕布、道具、灯光和演绎之上,所有人的灵魂共振出那些熠熠生辉的语言、音乐和舞蹈。“真实”在舞台上的血肉与情感中生发,以一滴眼泪作结,最后还给舞台下的你。

也许,在那个帷幕拉开、灯光暗下的时刻,属于舞台的“魔法”开始生效,再多的舟车劳顿都随之消散,只留下满心的期待。每一个目不转睛的夜晚,观众们不约而同抛掉社会身份的束缚,将身心都交给艺术性的愉悦,去完成一场穿越古今又环绕宇宙的漂流。我相信很少人会在剧场中感到孤独,不会再有如此干净而心无旁骛的场合,让你感到置身于万物之中。

如今再度回望,我从戏剧中受益良多。它使我重新捡起了写作,使我习惯于凝视和思考,使我时常浸淫在难以言喻的震撼和感动之中。剧场于我,于所有热爱这里的观众而言,就是一座美好的桃花源。它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清澈纯净的喜悦,让我们看见并深信,在日常生活的平凡之外,还有更加广阔的美的天地。

(作者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学生)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07日 08 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西班牙足坛传噩耗!38岁队长撞碎书店玻璃身亡,全队取消比赛守灵

西班牙足坛传噩耗!38岁队长撞碎书店玻璃身亡,全队取消比赛守灵

丁丁鲤史纪
2025-11-01 17:44:47
世界首家5万亿美元公司大公子 黄仁勋儿子:帮老爸工作有时很辛苦

世界首家5万亿美元公司大公子 黄仁勋儿子:帮老爸工作有时很辛苦

阿纂看事
2025-11-01 16:33:31
订单破纪录、产能全开!三季报高增长龙头股掘金名单

订单破纪录、产能全开!三季报高增长龙头股掘金名单

K线论势
2025-11-01 22:49:44
贵州两邻居同日分娩,婴儿脚掌胎记一模一样,亲子鉴定后双双崩溃

贵州两邻居同日分娩,婴儿脚掌胎记一模一样,亲子鉴定后双双崩溃

如烟若梦
2025-09-01 09:16:04
灰熊官宣禁赛莫兰特1场!声称行为造成不利影响 薪金损失27万美元

灰熊官宣禁赛莫兰特1场!声称行为造成不利影响 薪金损失27万美元

罗说NBA
2025-11-02 05:43:24
国民党主席位置坐稳,郑丽文摊牌了:两岸不回归和平,其他是侈谈

国民党主席位置坐稳,郑丽文摊牌了:两岸不回归和平,其他是侈谈

董董历史烩
2025-11-01 14:13:05
初三学生被霸凌者打断肋骨,母亲不去派出所,隔天校园来六辆商务车

初三学生被霸凌者打断肋骨,母亲不去派出所,隔天校园来六辆商务车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0-21 09:24:49
美国没收电诈集团150亿美元后,开始向全球受害者进行退款

美国没收电诈集团150亿美元后,开始向全球受害者进行退款

小萝卜丝
2025-10-30 20:07:28
猪肝再次成为关注对象!医生发现:常吃猪肝,或会收获5大好处!

猪肝再次成为关注对象!医生发现:常吃猪肝,或会收获5大好处!

何蕥室内设计
2025-10-31 23:40:04
本来嬉皮笑脸的高市早苗,一见到中方那一刻,立马变“三好学生”

本来嬉皮笑脸的高市早苗,一见到中方那一刻,立马变“三好学生”

锐器
2025-11-01 23:22:59
第81分钟破门!曼联极限绝平,阿莫林搞砸了,保级队都赢不了

第81分钟破门!曼联极限绝平,阿莫林搞砸了,保级队都赢不了

足球狗说
2025-11-02 00:58:43
活久见!苏州一男子征婚曝光,把体制内家庭的优越感写得明明白白

活久见!苏州一男子征婚曝光,把体制内家庭的优越感写得明明白白

火山诗话
2025-10-31 13:29:31
活久见!山东一租客租了17年房子,房东要卖房,租客说有她的一半

活久见!山东一租客租了17年房子,房东要卖房,租客说有她的一半

恪守原则和底线
2025-10-31 15:54:46
电车保养遮羞布被撕,成本远比燃油车高,省钱再次成为笑话

电车保养遮羞布被撕,成本远比燃油车高,省钱再次成为笑话

柏铭锐谈
2025-10-30 23:25:37
与周迅离婚4年,那个独自跑去美国的前夫高圣远,如今怎么样了?

与周迅离婚4年,那个独自跑去美国的前夫高圣远,如今怎么样了?

暖心萌阿菇凉
2025-10-31 23:42:45
火葬场烧尸人:见惯了生离死别,最喜欢年轻漂亮的女尸

火葬场烧尸人:见惯了生离死别,最喜欢年轻漂亮的女尸

吴学华看天下
2024-06-26 12:43:21
男人老了的标志是什么?网友:一天三次变成一天一次,逃避义务

男人老了的标志是什么?网友:一天三次变成一天一次,逃避义务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0-30 00:05:13
换上又换下!热刺6500万标王沦为水货 13场仅1助攻

换上又换下!热刺6500万标王沦为水货 13场仅1助攻

球事百科吖
2025-11-02 05:14:53
新华时评·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丨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新华时评·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丨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新华社
2025-11-01 17:03:43
著名演员冯淬帆去世,一生未婚多次因病入院,5天前曾悼念许绍雄

著名演员冯淬帆去世,一生未婚多次因病入院,5天前曾悼念许绍雄

开开森森
2025-11-01 07:24:10
2025-11-02 06:16:49
金台资讯 incentive-icons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1459248文章数 20073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郑丰林:中国当代年轻女画家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换新一口价11.98万 第三代蓝电E5 PLUS开启预售

态度原创

本地
手机
数码
亲子
公开课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手机要闻

疑似OPPO Find X10被曝光:2亿潜望镜确认加持,其他厂商怎么玩?

数码要闻

预热 2026 FIFA 足球世界杯,闪迪推出多款授权设计存储产品

亲子要闻

子宫写真火遍法国!不去医院就可看性别,还能给胎儿“打印”一张脸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