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半年,我悟透了段永平说的做“对”的事情,是什么意思

分享至

半年前我蹲在公司破产清算的会议室里,看着保洁阿姨把我那盆养了三年的 “发财树” 当垃圾拎走时,突然想起段永平在某个访谈里说的话:“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一万倍。”

当时我拍着桌子骂:“这不是废话吗?谁不知道要做对的事!” 直到那天我数着银行卡里剩下的 867 块 2 毛,才突然觉得,可能我根本就不知道 “对的事情” 到底是个啥。

这半年我没找工作,就蹲在出租屋里翻段永平的访谈、看他的博客,顺便反思自己那套 “努力就会成功” 的鬼逻辑。

越琢磨越发现,这位大佬说的 “对的事情”,简直是反人类直觉的 “歪理”,跟我们从小被灌输的常识完全拧着来。

花了半年,我终于懂了段永平说的做“对”的事情,到底是什么,今天就把我这半年 “蹲出来” 的顿悟掰扯清楚,保证颠覆你对 “正确” 的所有想象。



一、你以为的 “努力做事”,可能全是 “做错的事”

我以前是个标准的 “努力成瘾者”。

创业那两年,我办公室的灯永远是整栋楼最后灭的,咖啡喝到胃出血,PPT 改到凌晨三点是家常便饭。

最疯狂的时候,为了赶一个项目,我带着团队连续熬了四个通宵,最后项目上线当天,我直接在会议室晕了过去,醒来时躺在医院,护士小姐姐说我血压低到快 “停机” 了。

当时我特自豪,觉得这就是 “做事” 的态度,客户肯定会被我的诚意打动。

结果呢?那个熬出来的项目因为方向错了,我们非要给老年人做一款 “潮流社交 APP”,最后下载量还没我们团队人数多,客户一分钱尾款没给,还倒打一耙说我们 “不懂市场”。

那时候我把失败归结为 “努力还不够”,直到看段永平说:“不对的事情,再努力也没用。就像你非要把猪教成会飞的鸟,就算你每天逼它练俯卧撑,它最后也只能变成一只肌肉猪,飞不起来的。”这句话像个大嘴巴子抽醒了我:我那两年的 “努力”,根本就是在给 “做错的事” 添砖加瓦。

我们总以为 “做对的事” 是 “找到一件正确的事然后拼命干”,但段永平的意思恰恰相反,“做对的事” 首先是 “不做不对的事”。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他给自己和公司定了很多停止做清单,比如 “不赚快钱”“不做自己不懂的生意”“不跟不靠谱的人合作”,这些清单比 “to do list” 重要多了

我对照了一下自己,简直是把 “停止做清单” 当成了 “必做清单”。

有人说 “直播带货能赚钱”,我根本不懂直播就砸了 50 万建团队;朋友说 “区块链项目一本万利”,我连白皮书都看不懂就投了 20 万;甚至有人拉我做 “社区团购”,说要 “颠覆菜市场”,我居然也信了,租了个仓库囤了一堆烂菜叶子。

现在想想,我那不是创业,是在给骗子送 “业绩”。

最讽刺的是,我当时还觉得自己 “敢闯敢拼”,现在才明白:“做对的事” 不是 “多做事”,而是 “少做错事”。

就像段永平说的,你只要不做那3个常见的事,就已经比很多人 “对” 了。



我们总想着 “抓住机会”,却忘了 “避开陷阱” 才是第一步,那些看起来 “很努力” 的人,可能只是在陷阱里越陷越深而已。

二、“对的事情” 从来不是 “热门的事情”,反而是 “没人愿意做的事”

我创业时最痴迷的就是 “追风口”。

2021 年元宇宙火了,我立马把公司名字改成 “星际互联元宇宙科技有限公司”,还定做了一批 VR 眼镜当员工福利,结果员工戴上眼镜除了玩游戏啥也干不了;后来 “预制菜” 成了新风口,我又跟风建了个中央厨房,找了个厨师就开始做预制菜,最后因为口味太怪,预制菜全堆在仓库里发了霉,连老鼠都不爱吃。

那时候我觉得,“热门的事情” 就是 “对的事情”,因为大家都在做,肯定不会错。直到看段永平说:“风口上的猪都会飞,但风停了猪会摔死,我从来不去追风口,因为我知道自己不是猪,也不想被摔死。”

段永平最出名的操作就是 “不追风口”。

当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很多公司都在裁员、缩减规模,他却坚持做线下渠道;后来电商火了,有人劝他转型做纯电商,他却说 “线下体验也很重要”,坚持线上线下结合;现在直播带货这么火,OPPO 和 vivo 也没像其他品牌那样砸钱请明星直播,反而把钱花在研发和渠道上。

结果呢?那些追风口的公司死了一批又一批,他的公司却越做越稳。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