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奥涅加湖的袭击是 “惊雷”,那么乌军对俄罗斯本土能源设施的打击,就是直插俄军 “命门” 的利刃。10 月 3 日至 4 日夜间,乌军无人机群跨越 1600 公里,直奔列宁格勒州的基内夫炼油厂 —— 这座距离圣彼得堡仅 100 公里的工厂,是俄罗斯第二大炼油厂,年炼油能力 2000 万吨,占全国产能的 6%。
一夜之间,基内夫炼油厂火光冲天,爆炸声从深夜持续到凌晨。即便俄军防空兵通宵拦截,仍挡不住乌军无人机的攻势。视频中,火球接连升空,像一场 “烧钱的烟花”—— 要知道,这座炼油厂生产的燃油,大部分供给俄军坦克;如今厂房被毁,俄军前线油料补给将直接受限。
![]()
这并非乌军首次打击俄本土能源设施:此前,奥伦堡州的奥尔斯克炼油厂(年产 660 万吨)、比尔姆边疆区的乌拉尔化工弹药厂(俄军炸药原料主要供应商,去年产量 230 万吨),均遭乌军无人机袭击。尤其是乌拉尔化工弹药厂,作为俄罗斯最大的化肥与炸药原料生产基地,此次被毁直接导致俄军炸药产能 “归零”。
更打脸的是,乌军还顺带摧毁了一套俄军 “布克 - M1” 防空系统(原文 “布克 M 1” 修正)。这套被俄国防部吹成 “拦截率百分百” 的装备,面对乌军无人机竟毫无还手之力 —— 导弹车被炸毁,只剩烧焦的骨架,旁边的俄军士兵抱头鼠窜,红场阅兵时的威风荡然无存。
乌军此次采用的 “低成本消耗” 战术,让俄军亏到 “姥姥家”:先用廉价无人机耗尽俄军防空导弹,再派携带弹头的无人机突袭目标。要知道,一发 “布克 - M1” 防空导弹的价格,能买 10 架乌军无人机 —— 拦下来赔本,拦不住更赔本。
对俄罗斯而言,能源与化工设施被毁的连锁反应才刚刚开始:炼油厂停产导致石油出口减少,外汇收入缩水;化肥厂被毁不仅影响农业,还让俄军炸药原料断供;更重要的是,1600 公里的纵深被突破,彻底打破了俄民众 “战火离我很远” 的认知 —— 莫斯科、列宁格勒州的民众开始恐慌,“下一个会不会轮到我” 成了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
而乌克兰早已不是 2022 年那个 “被动挨打的国家”:去年还在用苏联老飞机扔铁炸弹的乌军,如今已组建专业无人机团,航程、导航、突防技术 “一条龙” 升级。背后的动力,不仅有西方提供的卫星图像、信号情报支持,更有乌克兰工程师的 “战场创新”—— 他们白天写代码,晚上把程序装进无人机,第二天就能看着俄军设施起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