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作家出版社,发现更多文学好书
*本文节选自《光明日报》文章
![]()
编者按
外卖员出书、快递员写诗、家政阿姨讲故事……最近几年,素人写作现象逐渐引起关注。
劳动中孕育的文学创作,源远流长,其来有自。随着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互联网传播手段的发展等,那些一度被认为与文学“绝缘”的群体,纷纷拿起笔来,写自己,写他人,写众生,汇聚成新大众文艺图景中一块块耀眼的拼图。
一线讲述
采撷遗珍,呈现“一手文字”
讲述人:作家出版社编辑 向 萍
我曾编辑过一本叫《低处飞行》的诗集,作者王计兵,曾穿着外卖员的工作服,站在备受瞩目的央视春晚舞台上,用自己的诗句唤起人们对春天和生活的热望……而我把那句诗,定格在了新鲜出炉的加印版诗集上:“生活给了我多少积雪,我就能遇到多少个春天。”
![]()
《低处飞行》
王计兵 著
作家出版社
说起这本书的合作缘起与经过,我联想起两个成语:按图索骥、顺藤摸瓜。
2023年春夏之交,我偶然在朋友圈看到一条分享,是关于外卖员诗人王计兵的,瞬间被推文中那些鲜活接地气、自带蓬勃之气与灵气的文字吸引。于是在网上各种搜索,我了解到这位诗人已经出版了两本诗集,并因为《赶时间的人》而被人们广泛关注。后来,我通过一位媒体朋友,顺利添加了王计兵的微信,他的微信签名、视频号分享,都让我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平添了对合作的期待。
这份期待,实现得又快又顺。那年7月,在结束江苏书展的活动后,我和王计兵在苏州会展中心附近的一家咖啡店如期见面。他骑着电瓶车,一身外卖员着装,脸上挂着标志性的亲和笑容。在交流近一个小时后,我们以冷饮代酒,举杯预祝接下来的合作顺利愉快。
与之前两本诗集一样,《低处飞行》一如既往地用诗歌找补生活,记录普通人匍匐且飞翔的日常,比如“父亲没看到铁树开花”一辑收入的作品多是对亲情、友情的表达;“生活从不亏欠任何人”一辑收入的作品多是对广阔生活与世界的描摹;而与书名同题的一辑,记录了快递员的生活与情感,是这本诗集的“特别聚焦”。为此,王计兵设计制作了调查问卷,寻访了一百多位外卖员,像蜜蜂一样采集他们的苦乐悲欢。他希望这本诗集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让人们对外卖小哥这个群体有更多了解。
![]()
书店中摆放的《低处飞行》书籍
《低处飞行》问世后,我作为责编,与作者一起参加了很多活动,经历了不少或欢欣或遗憾的时刻——当作者登上央视春晚,诗集荣获新华荐书2024年度十大好书、2024央视《读书》精选年度好书等荣誉时,自己与有荣焉;而当作者因签证问题未能如愿前往巴黎参加法语版版权签售仪式,诗集的销售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时,自己多有愧疚。生活的本质,或许就是在不圆满中努力接近圆满,所以我依然觉得未来可期。
人工智能时代,包括诗歌在内的原本纯属于人类的文学创作、文学出版之路在哪里?这曾是让我感到彷徨的问题。《低处飞行》的编辑出版工作,以及王计兵持之以恒的写作与人生态度,给了我切实的思考和体验。人与人工智能的区别,在于对现实生活的真实体验、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情感。以鲜活丰富的生活体验为底气,保持对自然、生命、他人智慧成果的敬畏,坚持“我手写我心”的真诚信条,始终以“一手文字”呈现给读者。这应该是包括“素人写作”在内所有文学创作的根基,也是文学创作与出版的意义所在。
*本文节选自《光明日报》2025年9月19日第07版文章,原文标题《拿起笔,人人都来描绘“生活本来的样子”——素人写作大家谈》,原文作者光明日报记者:贾月洋 刘江伟 吴春燕 光明日报通讯员:何睿 王悠然

作家出版社倾力推荐


往期回顾,点击关注
![]()
![]()
排版:邓 宁
编辑:陈红刚
一审:刘岂凡
二审:刘 强
三审:颜 慧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体矩阵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