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盛会 传递指尖温度

我最初的模样,是一份平平无奇的花灯材料包——直到那天,她指尖的温度传进来,我才知道,我来到了钱塘区白杨街道月雅苑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了这场中秋盛会的“主角”之一。
![]()
活动室里,最先打破安静的是黄老师的声音,她笑着对阿姨们说:“我们过中秋,可不是只吃月饼这么简单哟!”我竖着“耳朵”听——原来早在周朝,人们就会在中秋祭月,盼着风调雨顺;后来有了“嫦娥奔月”的传说,月亮就成了团圆的象征;到了唐宋,赏月、吃月饼成了习俗,而挂花灯,是老辈人怕远游的亲人找不到回家的路,特意点的“引路灯”。“现在我们做花灯,就是把这份团圆的心意,亲手做进去呢!”黄老师说完,就把我递到了杨阿姨手里。
![]()
企退杨阿姨小心翼翼的拆开了材料包,我的伙伴们——原木板、手提杆、花草纸、LED小灯,胶水等一个个露了出来。杨阿姨将一块块小木板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花灯的雏形。最让我期待的是糊花草纸,杨阿姨把花草纸铺在桌上,手指轻轻抚平边角的褶皱,她蘸了点胶水在骨架边缘,慢慢把纸贴上去,花草纸一点点裹住了我的“身子”,之后是安装手提杆,等手提杆顺利插进后,杨阿姨提着晃了晃,笑出了声:“稳得很,能提着逛园子咯!”
![]()
最后装LED灯时,活动室静了一瞬。黄老师帮着把灯串从骨架缝里穿进去,软线绕着原木缠了两圈,像给我系了条发光的腰带。“按开关试试!”彭阿姨屏住气按下,暖黄的光一下子透出来——花草纸里的月兔影子落在墙上,栩栩如生。阿姨们都拍起了手,李阿姨凑近看:“这灯一亮,中秋的味儿就全出来了!”
![]()
现在我挂在李阿姨家的阳台上,暖光裹着月兔影子。我忽然明白,我不只是一盏花灯——我藏着老祖宗传了千年的中秋故事,裹着阿姨们手心里的温度,还有社区把大家拢在一起的心意。这个中秋,我不是冰冷的材料拼成的,是满当当的团圆与温暖。
![]()
我听月雅苑社区负责人说,此次中秋花灯活动通过将传统花灯手艺与节日温情深度融合,不仅让居民在制作花灯的过程中,沉浸式感受中秋祭月、挂灯祈团圆的传统习俗魅力,更搭建了邻里围坐共话、携手创作的情感桥梁。下一步,社区将继续以传统节日为纽带、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持续引导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共同营造“邻里相知、节日共庆、温情共享”的社区氛围,用花灯承载的团圆心意与手工传递的温暖力量,勾勒社区治理的暖心底色。
来源:白杨街道月雅苑社区
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杨欢
一审:缪军;二审:官卿梓;三审:李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