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支撑房价上涨的三大基础已根本改变

0
分享至

朱明在央视直言房价真相:支撑房价上涨的三大基础已根本改变

我刚刚看了一个央视历史上可能最敢说话的节目。前央行副行长在《面对面》栏目里对着镜头直言:“房价很难再涨起来了。”

当时主持人显然没料到他会如此直接,立刻打断道:“这会不会影响普通民众的信心?”朱明的回答更加直白:“如果你还想房价像90年代那样涨100倍,那你永远都没有信心,你的子孙后代也不会有信心。”现场氛围瞬间变得格外微妙。

为什么一位前央行副行长会在央视这样的重要平台说出这番话?他到底看到了什么?答案其实藏在支撑房价上涨的三个基础里——它们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一、人口结构:购房需求的“釜底抽薪”

2024年出生人口为954万,而2016年的出生人口是1786万,8年间新生儿数量减少近一半。这意味着20年后,每年新增购房需求将从1800万降至900万。更关键的是,25岁到30岁这个核心购房年龄段,过去5年的购房意愿从65%直接跌至48%。

如今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愿买房了?我们不妨算笔账:在北京、上海租一套两居室,月租约5000元;买一套同等规格的房子,月供也差不多是这个数。但区别在于,租房可以随时换,买房却要背负几十年债务——首付要掏空全家积蓄,月供甚至要占月收入的60%,这让年轻人望而却步。

二、财政逻辑:土地财政的“循环断裂”

过去20年,地方政府主要依赖卖地获取收入。2021年,全国土地出让金达到8.7万亿的历史高点;但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降至4.87万亿,近乎腰斩。

背后的逻辑链条早已转不动了:过去是地方政府卖地、开发商拿地建房、购房者贷款买房、银行放贷收息,形成“政府得土地出让金、开发商赚利润、银行赚利息”的循环。如今购房需求下滑,房子卖不出去,开发商不敢拿地,整个链条彻底断裂。

三、观念转变:从“有房才有家”到“拒绝被房贷捆绑”

过去,中国人普遍认为“有房才有家”,为了买房可以动用三代人积蓄——爷爷奶奶的养老金、父母的存款,再加上自己的收入。但现在的年轻人开始重新评估这种选择的代价:一个北京普通家庭买套房要花500万,意味着首付150万需全家凑齐,还要背负350万贷款,每月还款近2万。这代表着未来30年,家庭除了基本开支,几乎没有其他消费能力,甚至不敢换工作、不敢旅游、不敢创业、不敢生病。

朱明正是看到了这些深层矛盾:当房产吸纳过多社会资源时,反而会阻碍经济正常循环。关于房价,目前有两种代表性观点,背后其实是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 一种观点认为,房价过高挤压了其他消费。家庭收入大部分用于还房贷,就没钱消费其他商品和服务,导致企业产品滞销、减产裁员,形成负向循环。这更代表未买房或刚买房的年轻人,以及需要消费拉动的实体企业。

• 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城镇家庭约65%的财富集中在房产上,房价大幅下跌会导致居民财富严重缩水,进一步抑制消费。这更代表已拥有房产的中产家庭、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以及房贷业务占比高的银行。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态度早已明确。“十四五”规划提出“房住不炒”“遏制投资”,意味着房地产的金融投资属性正在弱化。更重要的是,中国正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减少对房地产的依赖,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才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寻找新增长模式是转型的必然选择。

四、中国房价未来怎么走?参考国际经验,看清本土基本面

要判断中国房价走势,不妨参考国际经验:

• 日本1990年房地产泡沫破裂后,经历了20多年调整,最严重时每年超3万人自杀,近半与经济压力相关;但2012年后,随着货币政策调整,东京房价又回升了50%-70%。

• 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后房价大跌,但通过市场出清机制(让该破产的企业破产、该重组的债务重组),调整速度很快,2012年房地产市场就开始复苏,当年销售额增长20%。

中国的情况有其特殊性:首先,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仍有内需潜力;其次,城镇化率已达67%,相比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还有13%左右的提升空间;最后,政府调控能力强,能避免市场大起大落。

根据高盛对全球60年来21次房价调整案例的研究,大型房地产市场平均调整周期为6年。中国房地产自2021年见顶后,按此推算,2027年前后会完成回调,但不同城市差异巨大:

•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核心区,因医疗、教育、就业资源集中,人口持续流入,房价可能在2026年就企稳或回弹,未来或保持3%-5%的温和增长,基本与经济增速同步。

• 而人口流出的三四线城市,面临的调整压力会更大。

从全国整体来看,未来房地产市场将呈现三大特点:一是房价涨幅明显放缓,平均增速或在3%-5%;二是租金回报率逐渐回升到3%左右的国际平均水平;三是市场分化加剧,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差异会愈发明显。

朱明在央视说的这番话,其实是在揭示一个事实:房地产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这并不意味着房地产行业会消失,而是它正在回归本质——房子从投资品变回居住品,从财富象征变回生活必需品。

这种转型必然伴随震动:已买房的人可能面临资产价格波动;未买房的人虽面临更低的价格门槛,却要应对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顾虑;地方政府需寻找新的收入来源,银行要调整信贷结构,开发商要改变经营模式。

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调整既是必然,也是必要。当购房不再消耗三代人的积蓄,当年轻人不再被房贷束缚30年,当社会资源不再过度集中于房地产,其他产业才有发展空间,经济结构才能真正优化。中国经济需要找到新的增长动力,而这个过程,恰恰需要从房地产的过度繁荣中走出来。

朱明的话虽然直白,却道出了当下的现实:只有认清形势、调整预期,才能在新的经济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房地产的故事还会继续,只是主角和叙事角度,都将彻底不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全红婵报名事件惹争议!复出变胖夺冠后,才知其放弃女单多么明智

全红婵报名事件惹争议!复出变胖夺冠后,才知其放弃女单多么明智

三十年莱斯特城球迷
2025-11-02 21:54:15
黄金要征税了,两部门发布新政,博主:更要去买黄金,晚了就买不到了

黄金要征税了,两部门发布新政,博主:更要去买黄金,晚了就买不到了

回旋镖
2025-11-02 17:18:39
凌晨!安世中国,强烈反对,郑重声明!

凌晨!安世中国,强烈反对,郑重声明!

证券时报e公司
2025-11-02 09:22:01
奖金10.7万!张水华获全马冠军:曾炮轰领导不给调休 近3站2冠1亚

奖金10.7万!张水华获全马冠军:曾炮轰领导不给调休 近3站2冠1亚

风过乡
2025-11-02 22:17:52
长达两年的波克罗夫斯克战斗进入最后阶段?

长达两年的波克罗夫斯克战斗进入最后阶段?

山河路口
2025-11-02 16:52:27
高三男生遭邻居驾车故意冲撞身亡案明日开庭,家属希望严惩肇事者

高三男生遭邻居驾车故意冲撞身亡案明日开庭,家属希望严惩肇事者

极目新闻
2025-11-02 19:07:41
中国芯片重大突破!比英伟达GPU快1000倍,或另辟一条新赛道

中国芯片重大突破!比英伟达GPU快1000倍,或另辟一条新赛道

徐德文科学频道
2025-11-01 14:59:52
政府停摆第31天,特朗普恼羞成怒提了个大胆建议,共和党后背发凉

政府停摆第31天,特朗普恼羞成怒提了个大胆建议,共和党后背发凉

军机Talk
2025-11-01 11:32:59
黄金税出来之后,电商平台的金条出现大幅度涨价

黄金税出来之后,电商平台的金条出现大幅度涨价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5-11-02 18:32:57
特朗普下令战争部做好准备:可能对尼日利亚动武

特朗普下令战争部做好准备:可能对尼日利亚动武

澎湃新闻
2025-11-02 16:02:26
王艺迪夺冠颁奖!赛后举手怒吼,与温特有爱沟通,冠军自拍笑开花

王艺迪夺冠颁奖!赛后举手怒吼,与温特有爱沟通,冠军自拍笑开花

篮球资讯达人
2025-11-03 00:28:44
赵鸿刚出战“世界耳光大赛”惨遭KO,本人最新回应:眉骨处伤口已缝5针,摘墨镜眼睛肿得睁不开

赵鸿刚出战“世界耳光大赛”惨遭KO,本人最新回应:眉骨处伤口已缝5针,摘墨镜眼睛肿得睁不开

极目新闻
2025-11-02 08:11:51
凌晨3点,浙江此地全是人!有人半夜从上海、江苏赶来!老板被“逼”上班

凌晨3点,浙江此地全是人!有人半夜从上海、江苏赶来!老板被“逼”上班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11-01 19:43:42
好消息:乌克兰援军来了,红军村反击战取得初步胜利

好消息:乌克兰援军来了,红军村反击战取得初步胜利

史政先锋
2025-11-02 13:40:39
墙倒众人推,王家卫再被曝录音仅24小时,郭凯敏一语撕下他的体面

墙倒众人推,王家卫再被曝录音仅24小时,郭凯敏一语撕下他的体面

卿羽飞本尊
2025-11-02 15:26:45
黄金税收新规来了,你媳妇手上的金镯子未来可能卖不动了。

黄金税收新规来了,你媳妇手上的金镯子未来可能卖不动了。

流苏晚晴
2025-11-02 16:34:00
活的大闸蟹不能“坐”上海地铁?一天十几人被拦下,“建议另寻出行方式”

活的大闸蟹不能“坐”上海地铁?一天十几人被拦下,“建议另寻出行方式”

新民晚报
2025-11-02 21:39:38
连续三部电影票房为零,中国内地市场被《哪吒2》榨干了

连续三部电影票房为零,中国内地市场被《哪吒2》榨干了

影视高原说
2025-11-01 08:28:10
创收139亿,足协接管苏超?尘埃落定,体育局回应,名记透露内幕

创收139亿,足协接管苏超?尘埃落定,体育局回应,名记透露内幕

乐聊球
2025-11-02 11:42:03
赖清德称“台湾不属于中国”,蒋万安再次亮明立场,反对两岸统一

赖清德称“台湾不属于中国”,蒋万安再次亮明立场,反对两岸统一

寻途
2025-11-02 16:31:10
2025-11-03 08:19:00
流苏晚晴 incentive-icons
流苏晚晴
爱分享的小仙女
11151文章数 677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谁在争先恐后喂养OpenAI这只“巨兽”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时尚
旅游
游戏
艺术
军事航空

最近很火的发型,原来这么简单!

旅游要闻

晨读|冯强:秋香别传

TES给Faker打困了!网友称第一次见到Faker打哈欠

艺术要闻

瓦迪斯瓦夫·谢维尼茨基:19世纪波兰杰出的画家

军事要闻

美总统威胁对尼日利亚动武 尼方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