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最近说“两岸和平是重中之重”,“大陆对台湾是机会”,这些言论在台引发不少讨论。
![]()
冷不丁的看,好像释放出了温和理性的信号,实际上再结合岛内的现实语境深入剖析,我们发现其中充满了矛盾与算计。个人预判,这更像是一种基于现实压力的“话语修正”,而非两岸政策的根本性转变。
首先,“和平是重中之重”这话听着没错,但通常沦为回避实质问题的“挡箭牌”
在岛内的政治话语里,“和平”是一个绝对安全的“政治正确”口号,谁都不会反对。
但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和平?
是将“和平”置于一个中国原则和民族复兴的大框架下,还是试图维持“不统、不独、不武”的现状?
比如说,民进党当局也常把“和平”挂在嘴边,而他们的却是偷偷的购买武器“以武拒统”,并配合外部势力搞“倚美谋独”,这实质上是在引战,而非求和平。
同样,郑丽文的“和平很重要”论述,如果只强调“维持现状”,而不愿正视“两岸同属一中”的政治基础,那么这种和平就是脆弱的、经不起风浪的,如同在沙滩上建城堡。
第二,说“大陆是机会”是面对现实的务实表态,但她内心是“只拿好处、不谈归属”的利己心态
随着大陆高速、高质量持续发展,其对台的经济磁吸效应和社会影响力已无法忽视。
无论是谁,只要还想搞经济、拉选民,都无法回避这一点。
比如两岸ECFA协议让台的农业、制造业等诸多行业受益,这是实实在在的机会;大陆广阔的市场和消费能力,也为台的科技、文创产业提供了巨大舞台。
然而,一些政治势力希望的是“经济上靠大陆,政治上远离大陆”,只想享受大陆发展的红利,却拒绝在国家和民族认同上做出正确选择。
这种“机会主义”的终极目标,可能与两岸融合发展的方向背道而驰。
第三,未来的关键是口惠实不至,还是言行合一?
判断这类言论是策略性调整还是战略性转变,关键在于后续做法。
大家会听其言,更会观其行。如果后续的举动是推动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增进台湾民众对祖国的认同,那这番话就具有积极意义。
但如果只是在选举期间为争取中间选票而说的“漂亮话”,选举后或面对“台独”压力时又退回原形,甚至参与或默许“去中国化”的行径,那么这番话的诚意将大打折扣。
大陆牢牢掌握着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和主动权,绝不会因为几句动听的口号而放松反“独”促统的决心。
因此,对于这类言论,我们应抱有审慎的乐观。 欢迎任何朝向和平与发展的声音,但更要看清其背后的真实意图与后续行动。两岸的和平稳定,终究要建立在坚持“九二共识”、共同迈向国家统一的坚实基础上,任何脱离了这一核心的“和平”与“机会”论述,都难免显得空洞和投机。
台终将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历史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如果谁搞台独,谁就没有好下场,会被钉在耻辱柱上,最终会被历史和人民审判。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