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网友和我聊天,他说自己是一名在乡镇工作了三年多的公务员,前阵子被县委组织部借调过去帮忙。前几天,镇领导突然给他打了个电话,话讲得很直白。领导说,如果他想留在县里发展,就抓紧办正式调动手续;如果想回镇上,就去部里把情况说清楚。领导还特意提醒他,本乡镇提拔干部,镇领导有决定权。
这个网友拿不准请教我,要是组织上真想提拔他,镇党委书记真的能一票否决吗?
其实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因为它反映出不少基层干部对人事提拔流程并不太熟悉,甚至没完全搞明白自己到底归谁管。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乡镇党委书记在干部提拔中到底有多大话语权。
组织与组织部,不是一回事
我们常说的“服从组织安排”“感谢组织培养”,这里的“组织”其实是个宽泛概念,指的是人事关系所在的党组织。对乡镇干部来说,这个“组织”就是乡镇党委,具体来说就是党委书记。
![]()
而组织部,是县委的组成部门,主要负责干部、党建、人才等具体工作。组织部行使的是组织赋予的权力,但它本身并不等同于“组织”。简单说,组织部是办事机构,而组织是决策主体。
排序,不是干部选拔的依据
干部工作关系到党的事业发展,是件严肃的大事。
官方说法是,考察干部要看德、能、勤、绩、廉,不能论资排辈。私底下讲,提拔干部既要看能力,也要看人脉,你需要和本单位同事,甚至县直部门的干部同台竞争。
举个例子,北方某县最近刚调整了一批干部。政府办下派了3名干部担任副镇长,组织部下派了2名干部担任组织委员,而被提拔的本地乡镇干部几乎为零。这说明什么?排序只是表象,关键还是看综合实力。
两年借调,其实不合规
无论是2014年出台的《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还是今年刚发布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都明确规定上级机关不得借调乡镇干部。
可能有人会说:“大家都这么干,也没见谁受影响。”但问题在于,如果你还在服务期内,借调本身就不合规。等到提拔的关键时刻,如果有人拿这个说事,肯定会受影响。
平时同事之间和和气气,但到了关键时刻,难保不会有人使绊子。
党委书记真能一票否决吗?
党委书记推荐干部,可能力不从心;但要想否决一个干部的提拔,却易如反掌。
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有严格的程序要求:需要同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党委主要领导沟通情况、征求意见;还要通过个别谈话、民主测评、实地走访等方式广泛了解情况。
一般来说,就算某个干部表现平平,但如果要交流到其他单位任职,大家通常都会配合组织工作——毕竟把不讨喜的人送走是好事。但如果你长期不在本单位工作,却还想占着本单位的领导职数,这绝对不是大家乐见的。
如果党委书记明确反映某位同志存在多方面问题,并提出否决意见,组织部就必须重新考虑提拔决定。
当干部,不能既要又要
现在镇党委书记把话说的很明白了:想留在组织部,就把关系转走,今后发展看你自己;想当乡镇副职,就回来好好工作,他依然会考虑。但不能既占着乡镇编制,拿着乡镇工资,干着组织部的工作,还想竞争本地的副职职位。
这就叫“东食西宿”,不切实际。
换届年前,党委书记的推荐权很关键
2026年乡镇换届前,至少还会有两次干部调整:一次在年底前,一次在明年初。
对于换届前上任的党委书记来说,他几乎可以决定一半以上班子副职的人选。因为这是未来三五年他要带领的队伍,所以组织部通常会尊重他的选择。
这么看来,摆在面前的出路有三条:
上策是回乡镇好好工作,借助乡镇党委和组织部的双重运作,在本地解决副职;中策是把编制正式调到组织部,继续努力工作,争取将来提拔部务委员;下策是固执己见,最后可能两头落空。
说到底,人生的路要自己选,选定了就坚定地走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