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在千年前的一个中秋,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他在开篇的小引提到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0月6日,中秋。今年国庆中秋喜相逢,更巧的是满月还是“超级月亮”。满月视觉直径比平常满月大14%,亮度提升30%。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今年中秋节前,故宫博物院百年大展《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中,被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的王献之行草书《中秋帖》展出。《中秋帖》行草书3行,共22字,整体看上去非常自然和流畅,因连笔有一气同成之妙,所以也被后世誉为“一笔书”。
巧的是,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刚“上新”的《梦粱临安——南宋杭州城》特展中,也有关于中秋的希世珍宝亮相。天津博物馆珍藏的南宋马远的经典之作《月下把杯图页》展出。绘画以中秋月夜好友相逢把盏为场景,通过山林幽雅静谧的环境反衬人物相聚的欢愉。画面中还有南宋宁宗杨皇后的楷书诗句,“相逢幸遇佳时节,月下花前且把杯。”“人能无著便无愁,万境相侵一笑休。岂但中秋堪宴赏,凉天佳月即中秋。”
从古到今,对月亮的诗意向往,是中国人数千年不变的浪漫情怀。从卜千秋墓壁画月宫图到敦煌莫高窟的月光菩萨,从唐伯虎的《嫦娥奔月图》到冷枚的《梧桐双免图》,千年的浪漫向往,始终如一。
中国人对月亮的探索,也从未停止。从“嫦娥奔月”神话到嫦娥工程,中国已经成功实现了绕月探测、落月探测、采样返回三步走,稳步迈向深空。
愿天上月圆,人间团圆。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胡玉梅/文 钱念秋/视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