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又是一年中秋夜,一轮好月照人间。孩子们仰头望月时,是否曾好奇: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和玉兔吗?为什么月亮有时圆有时缺?
这个中秋节,让我们跟随《中国儿童图解百科·了不起的中国科技》,一起探索中国的探月奇迹,感受传统节日与现代科技的浪漫相遇!
![]()
从神话到现实:中国探月工程让千年梦想成真
“嫦娥奔月”的传说流传了千百年。如今,中国的探月工程以“嫦娥”命名,将古老神话变成了现实。
![]()
中国探月工程是中国探测、研究、开发和利用月球的系统工程,又称“嫦娥工程”,于2004年正式立项。“嫦娥工程”分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设月球基地”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月球探测”分为“绕月探测”“落月探测”和“取样返回”三期。2007年10月,“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此后“嫦娥”系列探测器陆续发射,完成各项任务。2024年5月3日,“嫦娥工程”四期的“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前往月球背面艾特肯盆地,进行探测和样品采集;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这些"月球探险家",孩子都应该认识
中秋月圆夜,正是带孩子认识这些了不起的"月球探险家"的绝佳时机。
“嫦娥一号”探测器:2007年10月24日,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送入太空预定轨道,其主要任务是绕月飞行并获取月球的科学数据。2008年11月12日,“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被发布,这是当时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同类影像图中最完整的一幅。
![]()
“嫦娥二号”探测器:“嫦娥一号”的备份星,其任务是进一步深化“嫦娥一号”绕月飞行的科学探测,并为“嫦娥三号”落月探路。2010年10月1日,“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其送入奔月轨道。“嫦娥二号”是中国首个人造太阳系小行星,将在太空自由飞行,直到能源耗尽。
![]()
“嫦娥三号”探测器:由着陆器和“玉兔一号”巡视器组成。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发射升空,并于12月14日着陆月面。这是中国首次实现月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
“嫦娥四号”探测器:由中继星、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是世界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及探测的航天器。2018年12月8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2019年1月3日,它成功着陆在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嫦娥五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组成,2020年11月24日由“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它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
在《中国儿童图解百科·了不起的中国科技》中,用生动有趣的插图和通俗易懂的文字向孩子们展示了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的完整探月历程。从绕月飞行到月面软着陆,从月球车巡视到月壤采样返回,中国航天人一步步把神话变成了现实。在航天科技这部分,《中国儿童图解百科·了不起的中国科技》还介绍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科学卫星、“天宫”空间站等内容。
![]()
除了航天科技的知识,《中国儿童图解百科·了不起的中国科技》内容还涵盖前沿科技、超能武器、交通运输、走向海洋这四个部分,聚焦科技前沿的最新成果和重大进步。这五部分共60个主题,500多幅图片,600余个知识点,配以各种剖面图、解析图、原理图、结构图、细节图,图文并茂,给少年儿童呈现出国之重器背后的奥秘和科学知识,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感受祖国的强大和科技的魅力。
![]()
这个中秋,让我们在品尝月饼、欣赏明月的同时,也为孩子们种下探索宇宙、热爱科学的种子。祝大家中秋快乐,愿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现代科技的启迪下,茁壮成长!
![]()
编辑|王蕾雅
复审|李 鹏
终审|张弋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